人文焕发新生机 农旅“融”出新文章 大埔百侯镇打造“产、城、人、文”四位一体的历史人文特色小城镇
国家4A级旅游景区百侯名镇旅游区。
位于百侯镇旅游区的古民居企南轩。
曲径通幽,花木深。走在百侯古镇古巷,内心瞬间平静,仿佛置身历史长河,沧桑岁月娓娓道来。这里有美得令人窒息的自然风光,有经岁月淘沙后的历史文化,这里是客家民居的大观园。
作为梅州首个中国历史文化名镇,百侯素有“文化之乡、华侨之乡、人才之乡”美称,在历史上显赫一时,然而相比江浙一带的古镇,仍稍显黯淡。
为恢复昔日盛景,谋求高质量发展,如今百侯正举全镇之力规划打造历史文化特色小城镇。“突出以文化旅游产业驱动、美丽乡村建设联动、高效休闲农业带动三大抓手,深入挖掘系列人文优势资源,同时打造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新业态,着力增强发展内生动力。”大埔县百侯镇党委书记邓越林说。
●南方日报记者马吉池陈萍通讯员刘招迎
摄影:南方日报记者何森垚
古韵新生??
活化古民居打造文化大观园
“诗书世家”“兄弟七进士”“一腹三翰院”“一同怀四魁”“同榜七魁”……在百侯镇,流传着许多文人的故事,张翱诗赋与宋湘齐名,“状元之师”杨缵绪名满京华,丘神童故事众口相传。明朝末年到清代,小小百侯镇考中进士的有24人,考中举人的有134人,翰林5人。因此,这里曾一度成为粤东文化的中心。
百侯人才辈出,曾有“北有晓庄,南有百侯”的美誉,百侯中学是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全国“生活教育”理论四大基地之一,1985年,百侯中学被省教育厅列为“广东省陶行知教育思想实践基地”。
走进百侯中学,一座古香古色的礼堂“行知礼堂”引起了记者的注意。据介绍,“行知礼堂”建于1933年,当时百侯中学创始人杨德昭为迎接以陶行知为首的教师队伍前来实践“生活教育”理论,特筹措资金新建了一栋教学综合楼即“行知礼堂”,秉承着“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等优秀的教育理念,百年来,百侯中学为社会培养了一大批革命和建设人才。
从百侯中学出来,行走在鹅卵石铺砌而成的小镇巷道里,两边古朴的建筑静静伫立,每一扇斑驳的大门背后都有一段令人骄傲的故事,等待着人们去倾听、传颂。
明清时期,发达的文化和经贸活动,为百侯积累了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留下了大量的文献、诗词、歌赋、楹联、石刻,也留下了具有客家特色的“府第式”民居群,至今仍保存完好的明清时期古民居建筑120多座。一条条用鹅卵石铺成的巷道联通了数百座深宅院落,有华美精致的肇庆堂,有西洋风极为浓郁的海源楼,还有小桥流水的企南轩……这些古民居有的为商人所建,大多工艺精雕细刻,色彩浓烈;有的为文人所建,大多古朴典雅,处处体现屋主志趣。2013年,百侯镇成为梅州第一个中国历史文化名镇。
为充分彰显古韵和客风,近年来百侯镇将古民居群和人文进行活化,分别把古民居打造成“百侯翰林文化展览馆”“百侯农耕文化博览馆”“百侯国学博览馆”“侨批馆”“宗祠文化展览馆”“进士世家”等系列文化展馆,用会说话的古建筑诠释百侯人文历史的源远流长。
同时,还在古民居开展“国学讲学弟子规班”、“汉服嘉年华”、“百侯汉风柚香杯微摄影大赛”、大埔“围龙讲堂”等系列文化活动。前两年,南粤古驿道定向大赛在百侯镇侯南村的古巷道中举行,让更多的人关注到这个充满历史韵味的小镇,也让小镇人气暴涨。
据了解,在大力发展文化旅游产业的过程中,百侯镇积极实施“文化强镇”和“旅游活镇”发展战略,在保护、传承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努力构建文化与旅游深度融合发展的新格局,打造了一个投资近8000万元的国家4A级旅游景区客家古镇文化旅游区。
该景区位于镇域核心区侯南、侯北村,占地面积约3平方公里,分为“百侯印象”“耕读世家”“古巷风韵”“墟市旧梦”“侯北人家”等五个主题片区,以深厚的历史人文底蕴及保存完好的官厅式古建筑群为依托,集古镇观光、历史探寻、文化休闲、科教娱乐、民俗体验等功能于一体。
颜值提升??
优化城乡环境营造文明氛围
每天清晨,侯南村的村民杨肇丰都会在村里散散步,近年来村里的变化他都看在眼里,“我在深圳待了20年,2008年回来的,那时候村里的环境没有现在好,现在路面干净了许多,还有保洁员,跟城里的生活没两样!”
杨肇丰所说的环境改变,2011年是个转折点,随着该镇深入开展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工作,侯南村村委会通过各种方式让村民共同参与。该村村干部告诉记者,每年年底村干部就会上门收取垃圾费,村民都非常积极。
“征收垃圾费以前是没有的,现在很规范,收了垃圾费,大家也不会乱扔垃圾。大家共同协助保护环境,像有人扔垃圾都会互相劝说,这样是不好的。”杨肇丰笑着说。
今年47岁的杨炯祥是村里聘请的清运员,他同时也是村里的贫困户,通过这份工作,他每个月有了2700元的固定收入。据百侯镇镇政府的工作人员介绍,在乡村振兴工作中,他们优先照顾贫困人员,为他们安排就近、稳定的岗位。
如今,在百侯镇,已经很难见到“垃圾靠风刮、污水靠蒸发”的情况了。据了解,该镇不断加大农村生活垃圾处理力度,从完善村庄保洁制度、加强环卫宣传工作、扩大镇村垃圾收集点覆盖面等方面着手,不断强化督促检查,狠抓工作落实,进一步健全完善了“户收集、村集中、镇运输”的农村生活垃圾收运处理模式,实现镇容村貌大改观。
“累计投入700多万元资金,先后完成了侯南、曹鲇、旧寨里等10条共19.8公里的道路硬底化建设工程,加快构建全镇内畅外联的交通网络体系。”百侯镇镇政府相关负责人介绍,同时,该镇还大力开展“栽花种树,绿化镇村”大行动,实施完成了景区电瓶车道两旁、各村主干道绿化提升工程,全面提升绿色百侯的“美丽指数”。
在百侯独具特色的骑楼老街上,可以看到商铺鳞次栉比,但没有拥堵的情况,“现在车多了,乱停乱放和占道经营容易造成塞车,自从3月份整治以后,老街又恢复了畅通!”在附近居住的吴伯说。据了解,今年3月,百侯镇开展了街道环境综合整治工作,重点整治“六乱”,包括乱搭乱建、乱堆乱放、乱设摊点、乱拉乱挂、乱贴乱写乱画、乱扔乱吐,取得明显成效。
产业融合??
壮大休闲农业、乡村旅游新业态
沿着蜿蜒的古镇巷道前行,一个种满花草的别致院落映入眼帘,暖阳洒在白墙灰瓦上,恬静悠然的“气质”不觉让人身心放松。这是坐落于百侯名镇旅游区旁的特色民宿——如意客栈。
民宿经营者是一对“80后”夫妇,11岁时杨志扬便离开了家乡百侯,在他印象中,村里遍地都是低矮的老房子和随处可见的垃圾堆。多年过去,都市快节奏的生活让他和妻子池凤有了逃离的想法。时值新农村建设热潮,百侯古镇焕然一新,游客日趋增多,一次返乡时家乡的美丽山水风光让他触动很深,因此有了回乡经营民宿的想法。
今年年初,如意客栈开始营业,假日期间三层小屋共11个房间基本爆满。“有些游客在网上找到了如意客栈,过来住下后就不愿离开,还有些搞艺术的游客会到古镇采风,晚上住客栈,白天就到肇庆堂等建筑里"发呆"。”杨志扬笑着说,今年至今,他接待了不少珠三角甚至国外伦敦等地的游客。这是百侯镇为加快民宿产业发展,打造特色旅游产业的一个缩影。
“围绕"吃住行游购娱"六要素,实现旅游接待水平质的提升,百侯正不断加快补齐景区食宿配套短板,目前全镇共有延辉楼、如意小苑等4间民宿对外营业,受到了广大游客的青睐。”邓越林说,围绕旅游产业,百侯坚持重点项目建设抓手,在先后完成景区灯光提升、侯南旅游主干道沥青铺筑等工程的基础上,还将扎实推进休闲山庄建设、精品酒店及特色民宿打造等项目。
今年3月,大埔启动了百侯镇历史文化特色小城镇发展规划编制工作。根据规划,拟在2017—2019年实施百侯镇特色小城镇建设提升行动计划。其中产业培育是重中之重,以历史文化、旅游业为发展核心外,还将结合做好高效休闲农业的发展工作,推动第三产业和第一产业的高度融合发展,积极打造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新业态。
2015年,华农互联休闲观光农业基地落户百侯镇侯北村。同样因为是看好百侯的发展前景,这家企业在百侯落地生根。“我们主要打造以果蔬采摘体验为主的现代化农业基地,目前基地占地250亩,共种植有20多种四季蔬果。”华农互联休闲观光农业基地工作人员尤建隆告诉记者,现在来基地的游客越来越多,特别是周末和节假期,停车场车位都停满了。
该企业目前已投入2000多万元,下一步还将利用当地特色古民居打造笙曹筱筑精品民宿。“企业希望通过融合休闲、观光、采摘等元素,不断提升游、玩、吃等趣味,引客体验,进而带动本地特色农副产品销售,提升农业产业的综合效益。”尤建隆说。
“从休闲农业发力,百侯正抢抓县建设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的契机,将侯北村作为我镇实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项目的示范点来打造。”邓越林说,同时不断扩大武塘名贵花木种植基地、侯南宝晖现代农业基地、旧寨台湾农民创业园等一批专业化、上规模、有优势的农业生产基地种植规模,着力增强百侯镇的发展内生动力。
截至目前,全镇蜜柚种植面积达两万多亩,省市县级农业龙头企业突破13家,百亩以上农业基地达44个,农业合作社数量达31家,镇域特色农业产业规模成效初显。
█对话
大埔县百侯镇党委书记邓越林:
打好“历史文化”和“休闲农业”两张牌
千年古镇百侯积淀了深厚的文化底蕴,历史上显赫一时。然而,经济新常态下,以传统农业为主的百侯面临着凤凰涅槃的难题。如何让百侯焕发出时代的光彩?百侯又将如何打造特色小城镇?为此,南方日报记者专访了大埔县百侯镇党委书记邓越林。
南方日报:百侯打造历史文化特色小城镇,基础是什么?“特”又体现在哪?
邓越林:一是系列创建工作卓有成效。作为梅州市首个中国历史文化名镇,近年来,百侯镇在成功创建国家4A级景区的基础上,先后获得全国特色景观旅游名镇、广东省文化旅游融合发展示范区、广东省技术创新专业镇(旅游)等系列“高大上”名片,成果喜人,名声远扬,更加彰显古镇深厚的人文底蕴。
二是城镇基础设施配套日臻完善。先后完成镇区主干道、旧寨里湖口等系列镇、村道路提升项目,15个村(社区)公共服务站、卫生站建设(修缮),农村农田水利建设、水圳改造系列基础工程,为推进特色小城镇建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保障。
三是城乡综合环境持续优化。主要通过结合开展城乡环境综合整治、新农村示范村建设等工作契机,全面推进环境整治和人居提升两大工程建设,致力构建“路净、村美、水清、岸绿”的宜居镇村,提升城镇形象魅力。
四是特色产业发展初具雏形。文化旅游产业方面,不断提档进位,实现了从无到有、从有到优、从优到特质的提升,极大带动了镇域经济发展。休闲农业产业方面,目前全镇共有省、市、县级龙头企业14家,百亩以上基地44个,特色农业种植具有较大的规模效益,这两大产业将会为接下来特色小城镇建设提供强有力的产业支撑。
“特”主要体现在历史人文方面。
一是人文底蕴深厚,人才辈出,素有“文化之乡、华侨之乡、人才之的美誉。
二是古民居建筑恢弘,保存完好的明清时期古民居建筑多达120座,是迄今为止国内发现官厅式古民居最多地方。
三是民俗风情独特。有列入国家、省、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广东汉乐、鲤鱼灯舞以及五鬼弄金狮、百侯薄饼、百侯牛肉干,民间艺术丰富多彩,颇具特色。
南方日报:百侯在特色小镇建设中如何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竞争优势,实现高质量发展?
邓越林:一是强化组织保障,拧紧城镇建设合力。把特色小城镇规划建设工作作为全镇接下来重中之重的中心任务来抓,当成一场攻坚战役来部署,加强组织领导,并明确责任主体,鼓劲升温加压,凝聚强大合力,做到上下同心,步调一致,有序推进。
二是科学规划编制,挖掘城镇内在潜力。依托深厚的人文底蕴、丰富的农业资源禀赋等优势,坚持规划先行,一张蓝图绘到底。
目前百侯特色小城镇发展规划编制工作已进入公开招投标阶段。接下来,我镇将主要从产业发展摸底、协调实地考察等方面着手,积极配合专业企业编制特色小城镇建设发展主体规划,力争规划编制既接地气,又显特色。
三是实施基础工程,提升城镇集聚能力。一手抓环境,全面试行政府购买服务、大包干模式,积极构建长效管理机制,进一步提升城乡环境保洁水平和管理水平。同时纵深推进南山、白罗“三清三拆三整治”,着力通过示范带动,全面铺开新农村建设,提升特色小城镇颜值魅力。一手抓基建,持续加快镇区、侯北污水处理厂,东山、曹鲇等村级生态氧化塘建设进度;扎实推进村村通自来水工程、村道提升等工程,不断增强特色小城镇集聚能力。
四是注重产业培育,激活城镇发展活力。搞活做旺文化旅游产业:将特色民宿打造项目作为今后的主抓重点来推进,加快侯北笙曹筱筑耕读民宿打造、百侯休闲山庄建设等项目进度,力促通过先行带动,形成连片集聚效应,把特色民宿打造成为古镇旅游新的精品亮点,助推古镇文旅产业发展提档升级。调优做强现代休闲农业。强化产业转型升级支撑,不断优化本镇蜜柚、花生等特色农产品种植结构,扩大种植规模,加快形成规模效应。同时依托系列特色农业园区,融合休闲、观光、采摘等元素,不断提升游、玩、吃等趣味,吸引游客体验,带动本地特色农副产品销售,提升农业产业的综合效益,进一步增强城镇发展内生动力。
百侯镇名片
●1985年,百侯中学被省教育厅列为“广东省陶行知教育思想实践基地”
●2013年,百侯镇成为梅州第一个中国历史文化名镇
●2015年,百侯镇被评为全国特色景观旅游名镇
●2016年,百侯镇被评为广东省文化旅游融合发展示范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