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为根 千年古镇谋“新生” 梅县区松口镇全方位解锁千年历史人文资源,打造海丝文化小镇
正在实施改造的仁寿庄围龙民宿。
占地300亩的梅县(大黄)金柚产业园。
走进松口古街,印着“企炉饼”“鱼散粉”等字样的彩旗迎风招展,食物的香气四溢。
夏至将至,走进梅县区松口镇古街区,清风掠过骑楼,别样的清凉拂面而来。鳞次栉比的骑楼古香古色,抬头即可见印着“企炉饼”“鱼散粉”等字样的彩旗迎风招展,食物的香气四溢。置身于此,百年仿如昨日。
“打造特色小镇,首先要找到小镇的"根"。”松口镇党委书记章广润说,作为岭南四大古镇、中国历史文化名镇,以及中国华侨国际文化交流基地,厚重的文化积淀便是松口的“根”。通过古街区的提升改造,古驿道、古码头、古民居等的修缮活化利用,叠加生态、文化旅游功能,松口镇正全方位解锁千年历史人文资源,打造海丝文化小镇。
千年沧桑转眼过。今天的松口古镇,已并非只有文化沉淀。早在数年前,松口就斩获广东省金柚技术创新专业镇称号。行走松口,漫山遍野的柚果为松口平添一抹亮色,也为松口特色小镇的建设注入新力量。
●南方日报记者唐林珍黄韬炜实习生何苑妮
通讯员刘洪桥
摄影:南方日报记者何森垚
解锁千年人文??
凸显特色小镇之“根”
“一条江水向东流,送郎送到火船头,哪有利刀能割水,哪有利刀能割愁……”蜿蜒的梅江河绕松口镇而过,千百年来奔流不息,它曾成就松口商贸重镇的辉煌,也见证了一段客家人背井离乡远渡重洋谋生的历史。位于松口古街区附近的火船码头是这一段历史的重要连接点。
10年比经济,50年比制度,100年比文化。“历史文化是特色小镇建设的瑰宝,而松口镇的瑰宝就藏在古码头、古街、古驿道以及诸多古民居中。”松口镇镇长谢建业说,在打造特色小镇的过程中,松口加大实施古镇古街环境改造提升工程,分类分批加大对古村落、古驿道、古码头、古民居、古树群的修缮保护和活化利用。
随着建设加快推进,诸多沉睡的历史文化资源逐渐被解锁。
虽已没有船只往来,火船码头依然保持着最初的模样。不同的是,当年拾级而上的人群,变成了一组栩栩如生的雕像:一个男人右手拎着旅行包,左手挽着一件外套,一步一步下着台阶,身后的妻子和孩子不舍地看着他离开;旁边一位戴着高筒礼帽、拄着拐杖的绅士深情望向朝古街……这些都是当年松口火船码头平常的景象,通过雕像的还原,尘封的历史“活”了。
“第一次看到这组雕像时,我忍不住落泪,仿佛看到我爷爷当年在这登船下南洋的情景。”远居香港的梅县人张女士今年已是第三次回乡探亲,每次回来都会到松口古镇走一走,“小时候经常听爷爷讲起当年是如何离开家乡,如何登船,那时候不明白他为何语气沉重,看到这组雕像突然就明白了。”
“活”过来的不止古镇的火船码头。连券式外廊骑楼、雅致大方的彩塑栏版、哥特式飘檐,依稀可见当年辉煌,这是当时松口古街最气派的建筑松江大酒店,它正对火船码头,见证了松口昔日繁华。近年,松口镇将松江大酒店按照原貌修葺一新,用作松口华侨文史实物馆,展示梅州百年客侨民俗文化;松江大酒店不远处的松口港务所也已变身世界客侨移民展览馆……
更深一层的文化元素也在被激活。
今年4月,2018年中国乡村复兴论坛走进松口期间,由松口旅游发展公司包装推出的“松口码头”企炉饼,受到海内外嘉宾游客的追捧。“这是我们为客家人和广大华侨游子炮制的一份专属的记忆之饼。”松口旅游发展公司相关负责人说。
企炉饼的香气萦绕古镇松口数百年,而松口码头是昔日客家人怀揣梦想出发的第一站,亦是往日荣归故里衣锦还乡上岸的地方,它是松口的记忆,却不只是回忆。该负责人表示,松口码头是松口古镇旅游手信板块的一个重要产品,模式类似于厦门鼓浪屿的日光岩品牌,“通过打造松口码头这个地域旅游品牌,挖掘关于的古镇的"味道",提升旅游魅力,带动古镇旅游是我们的初衷。”
事实上,“修旧如旧”只是对历史文化的初步解锁,如何让厚重的历史文化看得见、吃得到、感受得着,并形成新业态,这才是真正激活文化资源。在这方面,松口镇只是刚刚迈出一步,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我们希望借特色小镇建设的契机,涅槃重生,重拾"自古松口不认州"的底气。”章广润说。
强化产业引领??
筑牢特色小镇之“基”
驱车驶入松口镇,村道两旁,房前屋后,田野山坡,一望无际的柚树枝头柚果累累,柚园里不时传来柚农的笑声。这或许是松口镇夏季最迷人的风景。
特色小镇的“特”首先应是“特色产业”,特色小镇因产业而兴,没有产业,特色小镇就没了支撑。松口在打造特色小镇过程中,突出产业支撑,做好“产业+”文章,在抓好文化旅游产业的同时,根据自身条件,选准金柚这个优势产业,打造完整的产业生态链,着力培育具有行业竞争力的“单打冠军”,筑牢特色小镇发展之“基”。
松口镇素有“金柚之乡”的美誉,是广东省金柚技术创新专业镇,经过数十年的发展,松口镇已成为梅州最大的柚子生产基地之一,金柚更成为松口农业的区域品牌和支柱产业。据统计,2017年全镇柚果种植面积达6.2万亩,年产量达14万吨,产值达8.98亿元。
“早年间,我们这里的金柚产业以散户种植为主,大多是夫妻档、父子档和家庭作坊,没有形成集聚。”梅县区众信水果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廖志君表示,受困于发展思路、人才短缺等问题,企业发展速度缓慢。
鉴于此,2015年,借着省级现代农业示范区创建契机,梅县区委、区政府及松口镇以900万元财政资金撬动了1亿元社会资本,建成了占地300亩的梅县(大黄)金柚产业园,吸引了28家企业、专业合作社进驻,搭建起集信息化柚果交易、现代自动化柚果仓储于一体的规模化购销平台。
“产业园建成以后,打响了松口金柚的品牌。目前,除原有合作客户外,每年都有不少来自湖南、广西、四川以及珠三角等地的客户前来松口采购柚子。”廖志君告诉记者,2014年,该合作社的销量只有250万斤,而产业园落成当年,销量突破了1000万斤。去年该合作社各类柚果的总销量继续攀升,达到了1300万斤,销售额达3000万元。
另据相关数据显示,2017年,金柚产业园以5000万斤总存储量流转销售了1亿多斤柚果,其中电商销售达300万斤,同时带动劳动力就业1000多人,村民人均收入达2.5万元。除此以外,该镇还联手企业,打造金柚扶贫产业园,带动贫困户增收致富。
以市场为导向,松口镇还以“公司+基地+农户”的发展模式,推动优良品种植,以沙田柚协会和产业园为基地,引导农户种植红心蜜柚、官溪蜜柚、无病毒柚苗,改变了该镇柚类品种单一的结构。与此同时,该镇广东李金柚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还创新提取废弃柚果中的苷元素用于深加工,延长产业链。2017年,松口镇新种红心蜜柚、官溪蜜柚及“三红”蜜柚、“三黄”蜜柚达3000亩,新增水果合作社10家,家庭农场20家,培育省级龙头企业1家,市级龙头企业2家,区级龙头企业1家,走出了一条特色产业创新集聚发展之路。
“我们将继续培育、发展金柚加工及销售的龙头企业,加快建立金柚流通体系,发展农村电子商务,推动农产品的生产、销售及精深加工,打响松口金柚品牌,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为特色小镇的建设注入源源不断的新动力。”章广润表示。
发力特色项目??
诠释特色小镇之“特”
从松口沿梅江河前行20多分钟,便来到大黄村。村边莽莽山林里隐匿着一条蜿蜒古驿道,层层斑驳石阶,印记着光阴的足迹。这条总长2.5公里是松口境内的主要陆路通道,也是昔日华侨往返南洋的必由之路,见证了当年客家族群追逐梦想、勤劳奋斗的历史。
“我们以前背着砍下来的芒萁送到丙村,走的就是这条路,印象很深,每天这里都人潮涌动,老一辈都是从这里去码头上船出南洋。”在大黄村生活了八十多年的廖伯对记者说道。
特色小镇因产业而兴,因文化而灵,丢掉了历史记忆和文化脉络,特色小镇就没了灵魂。古驿道作为松口镇历史文化的重要载体,不仅是古代的交通通道,也是经济流通之道。因此,活化利用作为特色小镇重要内容的古驿道,势必将充分带动沿线村庄发展,激发沿线村庄活力。
早在2014年,松口镇便对大黄村古驿道逐步修复,修复长度约1.8公里。今年3月,该镇按照“修旧如旧”的原则,完成了总长2.5公里的古驿道和4个古码头的修缮工作,并完善了标识标牌等基础设施,打造古驿道特色景观。与此同时,对古镇周边民居进行摸查,采取开发与保护结合的方式,筹资修缮世德堂、爱春楼、源远楼、笃庆楼等古民居,激活唤醒沉睡的历史人文资源,为特色小镇注入更多文化内涵。
近年来,民宿市场火爆,但同质化、单一化等问题依然难以解决,而特色小镇的出现,恰恰为民宿产业提供更大的发展空间。在松口镇圳头村,有一座历经数十年风雨的客家围龙屋——仁寿庄,该围龙屋由旅印尼泗水华侨傅锡荣、傅可英兄弟出资,于1937年建成,总占地面积9205平方米,装潢用料考究,保护程度完好。
“作为傅氏兄弟的第四代后裔,有责任将祖先留下的宝贵财富保护好、利用好,因此萌生了将仁寿庄改造成精品民宿的想法。”仁寿庄围龙民宿负责人钟学宏介绍,改造项目已于2017年开始动工,总投资约700万元,预计明年春节前完工。
不仅如此,近年来松口镇不断加码,招商引资硕果累累:引进红图滑翔运动俱乐部有限公司投资建设雄鹰滑翔伞俱乐部,广东颂德制药项目落户松口,水上游古镇项目正在全力推进……
政府搭台,企业唱戏。通过市场配置资源,实施市场化运作,引进民营企业作为特色小镇建设主角,海内外乡贤共同参与、实时监督。而政府作为特色小镇建设主体,负责小镇发展定位、规划,为企业发展提供服务并完善基础设施建设。
产业要发展,交通是关键。为了破解交通发展瓶颈,松口镇全力配合推进S223线雁洋至松口至松源出省快速通道规划建设,同时投入950万元,完成20.5公里乡村公路建设。
走马松口,各大重点项目建设正在如火如荼推进中。总投资13464万元惠及30个村的村村通自来水工程、污水处理设施、广福桥等多个项目正在建设;总投资800多万元的古镇环境卫生整治改造提升建设、古镇核心旅游区域WiFi全覆盖、智慧旅游系统建设也在稳步推进。
项目的接连落成,不是简单地做加法,而是乘数效应的不断扩大,不仅改变了松口镇的城乡面貌,也激活了内生动力,带动了经济的发展,眼前一幅生产、生活、生态相融合的美丽画卷正徐徐展开。
█对话
松口镇党委书记章广润:
特色小镇建设
要做好“特”字文章
作为历史文化名镇,松口镇的特色小镇建设格外引人关注。松口镇特色小镇建设的基础主要是什么?有何特色?松口镇又将如何打造特色小镇?南方日报记者就此专访了松口镇党委书记章广润。
南方日报:松口镇打造特色小镇的基础是什么,有何特色?
章广润:松口镇位于粤、闽、赣三省交界处,建制早于梅州,客家先民南迁的始居地之一,明末以后客家人出南洋的第一站,也是孙中山发动辛亥革命的策源地之一,昔日商贸重镇,有着“自古松口不认州”的盛名。
经千年孕育,松口镇人文资源丰富,享有“文化之乡”“华侨之乡”“山歌之乡”的美誉。被评为“全国重点镇”、“中国历史文化名镇”、“中国华侨国际文化交流基地”、“全国亿万农民健身运动”先进镇、“广东省金柚技术创新专业镇”,松口古街区被评为“中国历史文化名街”。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中国设立的唯一纪念项目“中国移民纪念广场”被评为“广东十大海上丝绸之路文化地理坐标”。铜琶、大黄、南下、梅教、小黄、圳头6个村被评为“中国传统村落”,大黄村被农业部列为“中国美丽乡村示范点”、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这些是松口镇打造特色小镇得天独厚的基础。
目前,松口镇正抢抓机遇,盘活资源,根据地域特色、产业特色、生态特色和乡土文化特色,科学推进小镇规划建设。我们积极与发改、住建、规划等上级部门对接,对我镇的特色小镇特色产业、优势资源和经营模式等进行分析研究,以客侨文化、历史人文为灵魂,依托现有的产业特色、文旅资源、生态环境等资源,强化优势整合、功能组织,培育金柚文化小镇、打造海丝文化小镇、厚植健康养生小镇。
南方日报:松口镇在打造特色小镇方面刚起航,有较大的发展空间,接下来将在哪些方面发力?
章广润:建设特色小镇关键在于“特”,松口打造特色小镇就要做好“特”字文章,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特。结合松口的优势,我们要找准自身发展定位,在建筑风格、产品设计、人文塑造等方面形成自己的特色和风格,让小镇展现独特气质。
要建设好特色小镇,我们还要做好顶层设计,解决“为什么”“做什么”“怎么做”三个问题。目前,我们正在加快落实好相应的方案,强化项目策划能力,搭建好政企合作平台,深入研究融资模式和运营模式。
首先是在基础设施方面,我们谋划实施了古镇古街环境改造提升工程。一方面,完善古街街道路面、消防、排污等基础设施,整治提升中国移民纪念广场至火船码头的周边环境,将废旧房屋改建自助餐厅和咖啡厅,建设公共停车场,实施环境绿化美化提升工程。另一方面,我们还引导古街商户多样化经营,串联沿线景点,活化旅游产业,并发展大黄码头-火船码头-元魁塔的游船航线,打造水上游松口线路的新起点。
其次在融资模式和运营模式方面,我们积极争取梅州市产业发展基金、技术改造专项资金、广东原中央苏区绿色发展投资基金等和中央、省、市、区对于特色小镇资金的支持,并发动海内外乡贤共同参与、共同建设。
此外,我们还将培育产业,谋划项目,加快集聚资源要素,整体推进特色小镇建设。目前已引进雄鹰滑翔伞俱乐部、广东颂德制药等项目。接下来我们将多措并举引进更多项目,为松口特色小镇注入强大动力。
松口镇名片
●2013年,松口镇古街区获评“中国历史文化名街”
●2013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松口设立中国唯一的纪念项目——中国移民纪念广场,随后该广场获评“广东十大海上丝绸之路文化地理坐标”
●2014年,松口镇获评“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全国重点镇”
●2016年,“中国华侨国际文化交流基地”在松口镇设立
总策划:张达宏练学华柯鸿海
策划执行:杨春唐林珍辜昀玥李永强
采写统筹:马发洲
出品:梅州市委政研室南方日报梅州新闻部
新闻推荐
羊城晚报讯记者黄蔚山、通讯员黄振报道:梅州梅县区石坑镇杨化村49岁的村民张建辉是家里的顶梁柱,清明节前他想用私拉的电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