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花源里好耕田

南方日报 2018-06-15 08:31

清凉山水库一景。

赖俊权摄

航拍下的清凉山。袁群华摄

“诗画梅江·清凉山诗意徒步行”采风活动作品选登

●李程

清凉山位于梅江区西阳镇,海拔800多米,风光旖旎,云雾缭绕。历史上清凉山以盛产绿茶闻名于海内外。

为全面落实梅州市“一区两带六组团”规划建设和生态富民强市的部署,近年来梅江区坚持“三城联动”,发展“三大板块经济”,开发“三山(清凉山、百岁山、明阳寨)、三水(白宫河、黄塘河、周溪河)、三库(小密水库、黄坑水库田园综合体、干才水库)”,实施以乡村振兴战略为中心的农旅板块等思路。近日,由梅江区作家协会主办,平远蔓草诗社和梅州市茶叶协会协办的采风活动走进了美丽的清凉山。来自梅江区作协和平远蔓草诗社的20多名文友沿着黄竹塘到秀竹村的山间小路诗意徒步,体验独具魅力的清凉山风光,用笔墨描绘了他们心中的秀美山林。

“陶令不知何处去,桃花源里可耕田?”从梅江区西阳镇秀竹村徒步回来,伟人毛泽东写于1959年的《登庐山》中的诗句,一直在脑际回旋。

秀竹,光名字就让人浮想联翩。便利的交通,从西阳镇往秀竹村址不过短短的十分钟。虽然并未遇见期待中的竹海,但山上有山、满目苍翠与纵横阡陌、错落民居等形成的田园画卷,足以抚慰我们这群不速之客,足以冷却都市带来的滔滔热浪。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在清末著名诗人黄遵宪眼里,一湾梅水无疑是个陶渊明“桃花源”境界。时过境迁,今天的梅州高楼林立,人们在这一文化历史名城里安居乐业,人车之声甚嚣尘上。处于梅城后花园位置的秀竹村,拥有海拔780米的高观音山,山上可俯瞰梅城,山间密林生态幽静,秀竹村堪称“人境桃花源”。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车子停放在古树下的行政村址,凉爽的风扑面而来。高大的细叶榕、桷子树、赤椎、白荷等阔叶林,绿荫如盖,直通天际;苍老的虬枝、数人合抱的枝干,古木森森的气息充斥了所有的空间,甚至进入我们的五腑六脏,日渐迟钝的思维也由此“重启”。我想,在亲近大自然中,或因触发灵感而欣喜,或有感而吟诵,都受益匪浅。

千年古树,百年老屋,在大山深处显得相得益彰。古树下,女诗人们摆起了“心”字队形,开心地拍合影。她们喜形于色,唧唧喳喳,仿佛她们就源本属于森林的云雀、画眉鸟,以及艳丽的寿带鸟。古树却缄默肃立,如托老所里的老人们,默然相依,岁月的风雨冲淡了爱恨情仇,情感的根系紧紧拥抱着故乡土地。

秀竹村祖辈留下了“耕读传家”的文化遗产。孩提时代,那光溜溜的石结路、围龙屋以及犁耙辘轳等农村景致,我从来没有留意过。如今,“城乡一体化”的进程中,传统的农村生活方式日渐式微,甚至消失。秀竹村随处可见的石阶、石结路、客家围屋,还有房前屋后、路旁山边的桂花林、杨梅林,我和梅江作协、蔓草诗社的文友一起重拾了这份乡愁。

滔滔梅江,见证了梅州客家人颠沛流离中生存的岁月。近代以来,包括秀竹村在内的梅江河畔客家乡亲,精壮后生为家族生存、光大祖德,抛妻别子,自卖“猪仔”闯南洋,远隔千里,生死茫茫。客家妹子在梅江码头含泪作别、唱山歌寄情:“阿哥出门去过番,妹子赶到晒禾滩,双手牵住郎衣服角,问哥几时转唐山?”

在古树下,一位笑容可掬的阿嫂非常友好地为我们指路;在秀竹村,与一位拎着蜂巢的大叔擦身而过。他赤裸着上身,一身肌肉泛着古铜色的光泽,为收到一巢野蜜蜂而欣喜。偶遇的乡亲,虽然语言不多,但从他们的脸上可以读到安宁与自信的情绪。他们宽容了我们的东瞧西望,让我们“宾至如归”,以主人自居:暴餮路边杨梅、狂拍池塘荷花;把早已无人居住的吊脚楼当作舞台,几位女诗友轮流“表演”了“望夫归”;老屋前,我们又逗几只狗玩,与小可爱们入镜留念。

秀竹村非常安静,青壮年或外出务工,或安居于梅城,不离不弃的只有曾经为这片土地辛苦劳作过的老人,他们以执着与深情,将祖宗留下的稻田耕作得绿油油的。老围屋旁边有别墅或新盖的农家小院,如雨后春笋。年老乡亲故土难离,以“习惯”传承着客家农耕文化。我想,再过若干年,今天在外闯的后生哥将成为老人,又会接过接力棒,从繁华都市归来守候家园。

在夏日的阳光照射下,莲塘散发着沁人的清香。秀竹村的功名石楣杆群紧邻着莲塘。在石楣杆夹石上,分别记录着清光绪年间该村4位贡生的名字。科举时代,挑选府、州、县生员(秀才)中成绩或资格优异者,升入京师的国子监读书,称为贡生。“贡生”虽然没有达到蟾宫折玉桂境界,但一个小小山村连续有4位读书人进入“国子监”学习,已经是“文光射斗牛”的大喜事了。

同行的阿宝兄在功名勒石前徜徉良久,琢磨出几行禅意诗:“一只四目狗在不远处/摇着尾巴,聚精会神/像戴眼镜的书生”。四目狗,大概是指望着我们发呆的黑眼框波斯狗。眼前的浮光掠影,历史重叠,我觉得自己就是那只“四目狗”:当下看到见或许只是一粒微尘或沙子,或者根本就是一个猜想而已。

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中人是“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秀竹村乡亲爱家爱田、栽花种树的良好习惯,传承了祖辈安然淡定、与人为善的美德。“行遍天涯千万里,却从邻父学春耕。”八百年前,南宋诗人陆游心系国家安危,也爱着山阴三山的家园。在“八山一水一分山”的梅州,有许多与秀竹村类似的传统古村落,不管社会如何发展向前,“家园”永远是游子心头“痛”、是难以抹去的乡愁。桃花源里好耕田,愿秀竹村在传承中发展,保留那份如陆游诗中的纯真、质朴。

新闻推荐

平远县仁居镇村村通自来水工程施工 招标公告

本招标项目平远县仁居镇村村通自来水工程,已由平远县发展和改革局、平远县水务局、平远县财政局以平发改审字【2018】84号...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