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医养结合 构建多层次养老服务体系 梅江区积极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养老服务产业,鼓励养老产业多元化发展

南方日报 2018-06-06 07:42

梅江区60周岁以上老年人有6.55万人,占比15.7%,逐渐迈进老龄化社会。南方日报记者何森垚摄

“一二三四、二二三四……”伴随着音乐,护理人员数着节拍,带着十几位老人做手指操。老人们有的坐在轮椅上,有的倚靠在走廊的柱子边,全神贯注地听着护理人员分解动作……这是梅江区鸿福老年公寓里的一幕。

像鸿福老年公寓这样的养老机构,在梅江区有不少。据统计,梅江区目前共有16间养老机构,养老床位有2028张,达到每千名老人30.2张床位的标准。其中,公办养老机构有5间,民办养老机构则有11间。

梅江区民政局局长丘颂霞表示,该区当前正努力做好政府托底的基本养老工作,完善社会化养老制度环境。同时,借助市场的力量,引入民间资本,促进养老产业多元化发展。

●南方日报记者黄思华通讯员钟兴明曾仕谦

老年人占比15.7%??城区老龄化趋势明显

“我们这里一共有150多张床位,有套房、套间、双人房、三人房等,价钱1800-6800元不等,供老人们自由选择。”据鸿福老年公寓的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公寓里住了73位老人。

随着老龄化速度的加快,城区对养老机构的需求将越来越大。一组数据显示,梅江区总人口41.66万人,其中60周岁以上老年人有6.55万人,占15.7%。按照联合国的传统标准,一个地区60岁以上老人达到总人口的10%,新标准是65岁老人占总人口的7%,即该地区视为进入老龄化社会。

随老龄化问题而来的,还有计划生育政策的叠加影响,独生子女逐步进入“4+2+1”的城市家庭结构,两个独生子女结为夫妻,要面临的是一家至少4个老人的养老负担。“经济负担是其次,因为我和老公都有工作,假如家里有老人生病,没有时间和人手去照顾才是最大的问题。”今年35岁的孙女士告诉记者。

对于大多数不富裕的家庭而言,要赡养两到四位老人并不是非常容易的事。随着社会发展,传统的家庭式养老让子女面临着不小的思想和经济负担。同时,因为居住习惯问题,不少老人宁愿一个人呆在家里,也不愿意住进养老院。

在西郊街道桃西村,百岁老人黄献英已经一个人生活了十几年。双百社工黄寰告诉记者,黄献英的子女因为工作原因不在身边,所幸的是他生活尚能自理,便选择居家养老。“桃西村有300多位老人,但住进养老院的只有一两个。”黄寰说。

与城区老龄化趋势明显对应的,应是养老机构床位入住率的上升。但记者走访多家养老机构发现,不少养老院的床位并没有出“供不应求”的现象。养老院里的老人,多为五保老人和孤寡老人为主。

“不把父母送进养老院,是担心他们认为子女不孝顺。”廖先生的母亲今年已过八旬,平时她一个人在家,只有周末子女才会过去一起吃饭、聊天。

把父母送进养老院是不是不孝的表现?廖先生也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如果父母自愿去养老院就不是不孝,因为孝离不开顺和敬。如果是强迫,则另当别论。去了养老院的父母也需要关心和爱,子女也可以经常探望,或接回家团圆。”

完善体系??三级居家养老服务网络初步建立

“这里的家具比家里的还要新,想不到住在这里,能享受这么好的照顾。”卢伯今年已经95岁,现在住在梅州市福利院一间约20平方米的房子里,屋里的单人床、衣柜、橱柜等家具都是崭新的。

近年来,梅江区投资4000多万元新建老年公寓,最多能容纳近300名老人入住,是目前梅州市规模最大、设施最完善、功能最齐的现代养老综合服务中心,集养老、娱乐、康复、文体为一体,也是梅江区养老事业发展的标志性工程。

“护工每天都会到老人房间帮助打扫卫生,保持屋内清洁,给老人们一个好的养老环境。”福利院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卢伯的子女都在香港工作生活,曾想把老人家接过去养老,没想到老人家不愿意去,“他觉得这里干净又舒服,还很清静,住得挺自在。”

同时,梅江区还对福利院进行整体规划,目前进行规划设计、扩征土地,打造养老示范基地,拟征用福利院后山38亩土地,建设成为拥有1200张床位的养老示范基地。

为积极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兴办养老服务机构,梅江区积极协调有关职能部门落实相关优惠政策,为符合条件的民办养老机构,每张床位按3000元的标准给予一次性建设资金补贴。2017年,鸿福老年公寓、润通养老院便获得推进“一次性建设资金补贴”共59.4万元。

除了鼓励在街道、镇级建设养老机构外,农村养老问题也是政府的关注点所在。西郊街道桃西村养老服务中心成为了村里老人每天定时“上班”的地方。老人会会长陈国新告诉记者,每天下午,这里是全村最热闹的地方。“午饭过后,棋牌室、健身室、阅览室等都聚集了一群老人,多的时候有五六十个人。”

如今,如桃西村这样的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站)逐渐覆盖到梅江区的各个区域。按照规划,梅江区将投资5000万元,推进建设居家养老服务中心项目,目前有区级居家养老服务中心1家,镇级居家养老服务中心5家,村级居家养老服务站15家。建成后,床位数量达到480张,为居家养老提供了硬件保障,解决了大众养老的基础,初步建立区、镇(街)、村(居)三级居家养老服务网络。

布局健康产业??打造“医、药、养、文”四大板块

在社会化养老进程推进的过程中,民办养老机构一直是公众关注的焦点问题。养老院是否“走俏”,能否提供一个让老人安居的社会化养老也是一个重要因素。

目前,梅州的养老院行业仍旧是处于摸索阶段,整个行业的硬件设施、服务环境都需要大幅提高。“如果居住条件不比家里差,生活氛围愉悦,我也不排斥到养老院养老。”不少退休的市民表示,对于养老生活不仅仅是追求一日三餐的温饱,以及能否被照顾的问题,好的居住环境和氛围也非常重要,政府应鼓励多层次的养老体系发展。

作为梅州市的中心城区,梅江区的养老供需矛盾较为突出,多层次养老机构的匮乏以及配套系统的不完善等问题凸显。就现有的养老机构来看,大多还是中、低水平的居多,可供选择的类型不多。比如,从梅江区的民办养老机构选址来看,大部分都选择在镇(街道)卫生院附近,但真正实现医养结合的养老机构比较缺乏。

为满足市民日益增长的养老需求,梅江区计划在城区东部建设健康小镇,依托东山教育片区的文化资源及山、水、林、田的生态基底,打造成为以医疗产业为支撑、以养生养老为特色、以客家文化为情怀的梅州市特色小镇先行地,大力发展高端医疗、养生保健和文化体验为主导的医疗旅游及康养产业。

2017年8月,东山健康小镇获批成为“广东省首批特色小镇创建工作示范点”。从示范点规划来看,至2020年将建成以东山医院、云体检中心、南药科研中心、全龄段智慧康养社区、养老公寓、日间托老中心、健康文化产业街区等为主的小镇示范区,形成“医、药、养、文”四大板块产业链雏形。

“至2025年,我们将全面完成东山健康小镇整体项目开发建设工作,完整展示健康小镇的先进理念和开发成效,打造成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中国康养文旅胜地。”该项目负责人告诉记者。

梅江区政府相关负责人表示,除了要让市民们转变传统养老观念,大力发展以社区养老为核心的社会化养老体系。在政府基本养老体系完善的前提下,梅江区也在推动社会多层次养老体系的建立和完善,并由政府提供必要的服务和依法实施监管。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