练“创”字功 念“融”字诀 建高质量特色小镇 雁洋镇力促生产、生活、生态“三生融合”,推动产城人文“四位一体”,打造文化旅游特色小镇

南方日报 2018-06-06 07:41

雁洋目前正在积极申报足球教育小镇。

镇在林中、居在园中、人在画中,雁洋镇生态优良,旅游资源丰富。

雁南飞、雁鸣湖、雁归来……这一系列与“雁”有关的知名品牌都孕育自同一个地方——梅县区雁洋镇。这个因雁而名的小镇,在名字上就彰显出了自己生态优良的特点,并在发展过程中将这一优势转化为了生产力,走出一条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之路。2017年,雁洋镇农村经济总收入107.2亿元。与此同时,它的发展模式也获肯定,2016年入选第一批“中国特色小城镇”,2017年9月入选广东省特色小镇创建示范点。

与大部分山区小镇一样,雁洋在发展过程中也遭遇了“成长的烦恼”。“作为一个山区镇,用地短缺、人才难留、产业不够聚集等短板是城镇发展过程中的共性问题。”梅县区雁洋镇党委书记王宏基认为,雁洋在推进特色小镇建设过程中要想办法把短板补齐。

雁洋镇文化旅游特色小镇这盘棋应该怎么下?雁洋镇规划先行,深入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促进生产、生活、生态“三生融合”和产、城、人、文“四位一体”,练好“创”字功,念好“融”字诀,打造高质量文化旅游特色小镇。

南方日报记者蓝单黄韬炜通讯员刘洪桥曾健锋

摄影:南方日报记者何森垚

做好“特”字文章??客家文化浸润出慢游小镇

镇在林中、居在园中、人在画中,走进梅县区雁洋镇,每个人的节奏都会不自觉地放慢。这里到处都是令人心醉的绿色,从高空俯瞰,房子像是镶嵌在一块巨大的绿色幕布中。彷如童话中描绘的森林小屋,站在屋前,不用深呼吸,满满的新鲜空气争先恐后地钻进你的肺部,此刻,不用特意做什么,待着就好。

雁洋就是这么一座“客家文化浸润出的慢游小镇”。2014年6月,它被国际慢城联盟授予“国际慢城”称号。

凭借得天独厚的气候条件与能让游客慢下来的生态旅游氛围,雁洋不仅成为了旅游资源大镇,更是成为旅游发展强镇,在该镇辖区内188平方公里的土地上,聚集了1家国家5A级景区、3家国家4A级景区等六大旅游景区,且旅游业态丰富,游客既可以在叶剑英元帅故居缅怀历史、追念先人,还可以在散发阵阵茶香的雁南飞茶田悠闲漫步,更可以感受聆听灵光寺的渺渺禅音等等。

数据显示,2012年,雁洋镇旅游人数为337万人次,旅游收入27.9亿元。至2017年,全镇旅游人数突破500万人次,旅游收入40多亿元。

与此同时,旅游产业的发展还辐射带动了该镇农业的发展,雁洋的金柚、茶叶、葡萄、火龙果、金线莲等农副产品销售红火。据介绍,雁洋镇8000多户人家,有超过一半的家庭都搭上了旅游产业的列车,通过开农家乐、售卖土特产等提升收入水平。

“雁洋镇近年来走出一条集生态、文化、旅游、农业于一体的绿色发展之路,形成了以文化旅游为主导,现代农业、新型工业联动发展的特色产业体系。”雁洋镇党政办副主任钟文标介绍,雁洋的第二产业以新型工业为主,目前全镇共集聚了3家A股上市公司:梅雁吉祥、宝新能源、超华科技;3家新三板上市公司:嘉元科技、客家园林、客都股份;1家美股上市公司卡莱轮胎,实体经济发展势头良好。

王宏基认为,正是因为雁洋镇一二三产业都有着不错的基础,彼此融合,互相补充,才让雁洋镇显得那么“特别”。

“现在国家已经明确了,像雁洋这样的具有一定人口经济规模、特色产业鲜明的行政建制镇实际应该属于特色小城镇。”王宏基说,雁洋虽然已有不错的基础,但还有许多潜力待挖掘,下一步,雁洋还要通过优化规划,在“特色小城镇”中打造“特色小镇”,以进一步提升小镇的聚集效应,让集聚特色产业、生产生活生态空间相融合、不同于行政建制镇和产业园区的创新创业平台在雁洋落地,推动镇域经济发展。

目前,雁洋镇原有188平方公里的总体规划已按照“产业支撑、环境先行、自然和谐、共建共享”的理念进行修编,5平方公里核心区控制性详细规划和92.26平方公里产业发展规划已完成初稿,正在优化提升。规划将整个小镇划分成居住、商业、产业和生态片区,而这种划分方法能否让这个旅游强镇的资源禀赋得到更加充分利用,是特色小城镇和特色小镇在摸索发展过程中值得期待的。

练好“创”字功??转型升级激活小镇经济“一江春水”

走进位于雁洋镇的广东嘉元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技改项目生产车间,12台铜箔生箔机组正有序运转,溶铜罐里的铜原料经过一系列生产工序后,变成了只有A4纸十分之一薄的铜箔产品。

“现在看到的这套设备是今年2月投产的新能源动力电池用高性能铜箔技改第一阶段项目,年产量可达6500吨。”广东嘉元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李建国告诉记者,在当地政府的支持下,2016年9月,企业启动了总投资7.2亿元的年产15000吨新能源动力电池用高性能铜箔技改项目,分三期实施,年产3500吨的第二阶段项目也将在本月投产。项目整体建成投产后,预计实现年产值20亿元、利润2亿元和上缴税收1.2亿元以上。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李建国说,近年来,随着新能源汽车所需的电池容量越来越大,对产品的安全性能要求也越来越高。为了进一步满足客户需要,企业通过设置创新激励制度、高薪聘请专业技术人才等措施,增强自主研发能力。同时先后与华南理工大学、厦门大学、南开大学等高校联手,加强研发交流,并成功组建省工程技术研究开发中心、省企业技术中心、省部产学研结合示范基地。

截至目前,嘉元科技已拥有知识产权236项,其中技术专利152项,拥有科技成果79项,2017年实现产品产值约6.2亿元,实现销售收入约5.2亿元。如今的嘉元科技,已成为国内锂电铜箔产能第二大的专业制造厂家,初步具备了参与国际竞争的能力。

嘉元科技只是雁洋镇围绕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全力落实暖企扶企政策,逐步构建高质量发展现代化经济体系的一个缩影。在当地政府的大力引导支持下,全镇企业不断通过技术创新实现产业升级、增资扩产,全镇工业呈现百花齐放态势:超华科技投资2.6亿元的年产8000吨高精度电子铜箔工程项目,一期已完成建设,投资3.76亿元的年产600万张高端芯板项目和投资4.23亿元的年产8000吨高精度电子铜箔工程项目二期也已正式动工,预计2019年试产。卡莱(梅州)橡胶制品有限公司投资3700万元的草地胎生产设备升级改造项目建成投产。梅州公交盛兴客运有限公司投资1.8亿元的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建成投产。广东翔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投资3000万元的年产1.5万吨亚微米碳酸钙粉技术改造项目正在安装设备,预计2018年下半年投产,全镇实体经济发展后劲和活力不断增强。

数据显示,2017年,雁洋镇新增客家园林、客都股份2家新三板上市公司,全镇上市公司数量达到7家。规上工业生产总值66.2亿元,同比增长21.2%,税收收入9.09亿元。

“接下来,我们将继续坚持质量第一、效益优先,以新型工业发展为重点,支持服务企业科技创新、产业升级、增资扩产,不断培育新的增长点,推动雁洋镇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王宏基说。

念好“融”字诀??规划引领打造“三步一景五步一画”风景圈

“轰隆隆……”这是机器的轰鸣声,6月的雁洋小镇到处是热火朝天的建设场景。

“你看,那边就是我们的环镇路。”钟文标指着远处“挂”在山坡上正在施工的路面说,雁洋正在打造一条特色小镇环镇旅游公路,目前,已完成征地600多亩、路段清表5公里,建成路模约5公里。“这条路打通后一方面可以缓解景区的交通压力,另一方面可以拉大特色小镇的框架。”

2017年以来,雁洋镇紧紧围绕市委“六个一”和区委“五城联动”工作部署,大力推进“雁洋特色小镇”建设,全力打造梅州“卫星城”和“副中心”。

王宏基说,雁洋镇在建设特色小镇中,共谋划总投资9.9亿元的基础设施建设项目12个,全面提升道路、供水、污水和垃圾处理等基础设施以及教育、医疗、文化体育场所等公共服务,构建便捷的“生活圈”、完善的“服务圈”和繁荣的“商业圈”。目前,已完成投资4亿多元,环镇路、雁洋中心小学、水质净化厂、综合管沟、市政道路改造、沿街外立面提升改造等项目正在有序建设中。

据介绍,为推动小镇联动发展,雁洋在规划实施过程中,把推进特色小镇建设与雁洋新城、国际慢城和美丽乡村建设相结合,联动完善基础设施,配套提升公共服务。

雁洋镇打造的特色小镇主要放在核心区,包括中国收藏文化示范基地博物馆群、梅州加业营地、富力足球学校等区域,根据规划,这5平方公里的核心区将被打造成包含“足球基地”“民俗村”以及“游客服务中心”等区域在内的以文化旅游产业为特色,生产生活生态空间相融合的“特色小镇”,同时这个小镇又服务于周边的雁南飞、雁鸣湖等景区,为其提供餐饮、住宿等服务,扩大景区承载力。

此外,核心区外的建设也不能放松,尤其是旅游产业。雁洋正在构建全域旅游格局,在乡村旅游发展、景区品位提升和旅游交通体系完善等方面全面发力,推进“旅游+农业”“旅游+体育”等模式共同发展。

与此同时,该镇还全力服务现有景区升级提质。目前,雁南飞景区投入1亿多元升级改造,优化内部景观,提升旅游线路。而雁鸣湖一期项目也启动改造升级,仅今年就已投入1亿多元,包括英式花园、旱地滑雪场、儿童游乐园等项目的建设。据介绍,景区投资方华银集团与棕榈股份计划合作将雁鸣湖打造成为国内首屈一指的国际花园养生度假区。

“以前可能是两个人抢一个苹果,现在是十几个人抢一个苹果。”雁鸣湖景区负责人杨文平打了个比方:“现在景区多了,游客可选择的范围也广了,要提升景区的吸引力,改造是必然的。”同时,他认为,在今后的发展中将把雁洋全镇当成一个景区打造,镇内景区抱团发展,为游客提供多元化选择来提升人气可能是趋势。

“以后会增加更多体验式项目,打破对门票的依赖,通过二次消费、三次消费拉动景区收入增长或成趋势。”杨文平说。

除了提升老牌景区的服务水平外,雁洋还聘请高水平设计团队规划设计精品旅游路线,实施绿道慢行系统提升项目,投放200辆自行车,建设12个自行车驿站,将原有景区景点和散落在雁洋小镇的茶园、柚园和古刹、客家村落等串珠成链,形成“三步一景五步一画”格局,打造“一小时风景圈”。同时,积极引导群众共同参与文化旅游开发,通过利益分红,激发内生动力,共建共享文化旅游小镇成果。

“雁洋不一定要走完全城镇化的路子,我们可以建成一个生态镇,城镇和农村在这里可以共生。”王宏基说,雁洋目前正在积极申报足球教育小镇、国家农业特色互联网小镇,争取国家、省、市资金和政策支持,深入推进雁洋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提高文化旅游产业发展和新型城镇化建设水平,促进生产、生活、生态“三生融合”和产、城、人、文“四位一体”。

■对话

雁洋镇党委书记王宏基:

四位一体

构建“一带两心三轴五片”新格局

雁洋镇是叶剑英元帅的故乡、中国第二个国际慢城,同时也是广东省中心镇和广东省新型城镇化“2511”综合试点镇,先后获得全国重点镇、全国文明村镇、中国十大美丽乡镇、广东省旅游名镇等称号,2016年10月入选第一批中国特色小镇,2017年9月入选全省特色小镇示范点。如何整合利用资源优势,打造高质量特色小镇?雁洋镇党委书记王宏基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雁洋镇将多措并举,突出优势,补齐短板,全力探索打造产、城、人、文“四位一体”特色小镇。

南方日报:特色小镇的关键正在于“特”,那么雁洋镇“特”在何处?

王宏基:我认为,雁洋打造特色小镇,我们的核心竞争力便是多元的文化旅游资源以及良好的生态环境。雁洋镇拥有叶剑英纪念园、雁南飞、雁鸣湖、灵光寺等景区,拥有红色、生态、宗教、康养、足球等多元的文化旅游资源。在工业方面,全镇上市公司达到了7家,同时生态资源优势突出,是一座三产融合发展、宜居宜业宜游的和谐小镇。接下来我们将突出生态保护、文化内涵和自身特色,以“产业支撑、环境先行、自然和谐、共建共享”的理念,科学编制5平方公里核心区控制性详细规划及92.26平方公里产业发展规划,打造“一带两心三轴五片”新格局,以规划引领特色小镇建设。

南方日报:近年来,雁洋镇在打造特色小镇方面取得了不少成绩,但仍有较大的发展空间,在建设过程中存在哪些短板?雁洋镇将如何破解难题,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竞争优势,打造高质量特色小镇的?

王宏基:首先是基础设施配套不足,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有待进一步提升,这些状况一定程度造成了镇域存在的人才短缺。为此,我们共谋划总投资9.9亿元的基础设施建设项目12个,全面提升道路、供水、污水和垃圾处理等基础设施以及教育、医疗、文化体育场所等公共服务,构建便捷的“生活圈”、完善的“服务圈”和繁荣的“商业圈”。目前已完成投资4亿多元,环镇路、雁洋中心小学、水质净化厂、综合管沟、市政道路改造、沿街外立面提升改造等项目正有序建设。同时,全面推进镇公共服务中心、29个村级公共服务站建设,启用以来共帮助群众代办各类事项700多件,进一步提升了发展环境。

其次是作为山区镇,远离珠三角地区,工业产业集聚效应还不强,经济总量、产业规模仍有较大上升空间。同时镇内虽然拥有多元山水人文资源,但景区相对分散,未能形成合力。

为此,我们继续突出产业招商,先后引进了富力地产、乐恩实业等9个项目,总投资达32亿元。其中,加业营地已于今年2月正式开营,中国收藏文化示范基地大观博物馆已经正式挂牌,基地将于9月21日开放,雁鸣湖生态旅游度假区正在紧张有序建设当中。

在整合提升旅游资源方面,我们依托现有产业特色和优势,深入挖掘红色文化、客家文化、足球文化、生态文化等资源,加快完善文化旅游、农业旅游、休闲旅游产业链,促进产业跨界融合发展,推动生态保护与旅游发展互促互融、新型城镇化与文化旅游产业有机结合。我们聘请专业设计团队规划设计了精品旅游路线,将原有景区景点和散落在雁洋小镇的茶园、柚园和古刹、客家村落等串珠成链,形成“三步一景五步一画”格局。同时,多措并举发展以民宿带动乡村旅游为主的生态富民产业,引导群众共同参与文化旅游开发,通过利益分红,激发内生动力,共建共享文化旅游小镇成果。

此外,继续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结合美丽乡村建设,保护雁洋特色景观、生态和文化资源,加强环境综合整治,构建生态网络,充分利用水系、山体以及道路等沿线布置公园绿地,形成山环水绕、层次分明的绿地系统,打造富有地域特色的旅游城镇形象。

新闻推荐

林贻影来梅县区调研指导检察工作 推动新时代检察工作创新发展

省检察院党组书记、检察长林贻影率队来梅县区调研指导检察工作。刘洪桥摄日前,省检察院党组书记、检察长林贻影率队来梅县...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