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状元归乡》的导演,她学过潮剧、京剧,如今在中国戏曲学院导演系攻读研究生 90后潮汕女孩的戏曲梦

汕头日报 2021-05-28 02:02

曾秋玲(左一)为演员排戏。

中国戏曲学院与广东潮剧院联手创排的剧目——潮剧《状元归乡》上月初在市慧如剧场展演,作为该剧导演,90后女孩曾秋玲引起了人们的关注。记者日前采访这位在中国戏曲学院导演系攻读研究生的潮汕女孩,了解创作背后的故事以及她的戏曲梦。

小剧场形式演绎

剧本数易其稿力求最佳呈现

《状元归乡》选取古代潮汕地区唯一的文举状元林大钦为题材,讲述林大钦的为官生涯和回归故里、讲学传道的故事。

该剧采用当下流行的小剧场形式进行演绎,由中国艺术报新闻副主编郑荣健和曾秋玲共同编剧,并由曾秋玲导演。剧目数易其稿,首演之前,广东潮剧院召开专家研讨会,中国戏曲学院专家组和剧目主创人员、主演等,就剧情编排、表演风格等进行研讨。曾秋玲说,广东潮剧院对这次创作非常支持,演员们对于首个小剧场潮剧的创排更是倾注了热情与汗水,才使自己得以在10天左右的时间把这个戏呈现在观众面前。

中国戏曲学院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状元归乡》艺术顾问王永庆告诉记者,《状元归乡》剧目的最大特点就是“游艺归潮”,即潮人写潮人,潮人演潮人,整部戏充满了“潮州人文与民俗”的味道。中国戏曲学院导演系主任、硕士研究生导师乔慧斌认为,尽管该剧仍有提升的空间,但在短时间有这样的呈现,已实属不易,期待未来曾秋玲为戏曲发展做出更多的探索。

自小痴迷潮剧

“小梅花”在学艺中逐步成长

早在10岁的时候,曾秋玲就对戏曲艺术产生了浓厚兴趣,后来进入揭阳市小梅花潮剧艺术培训中心学习。“那时每周一次的课程是我最期待的时刻。”回忆当时选择踏上艺术的道路,曾秋玲说到:“当时热爱戏曲的我甚至到了一种痴迷的状态,每天哼着唱词,甚至就连语文考试的卷子上也不知不觉地写上一段唱词。”

经过一年多的训练,曾秋玲获得一个难得的机会,扮演潮剧《败家仔丘孝》中的老旦“母亲”角色,当时很多人并没想到,舞台上那个举止老态的70岁老人,其实是年仅12岁的小演员。2008年,她参加“广东省第二届少儿戏曲小梅花荟萃”比赛,以一曲《告神》 获得银奖。

2009年,曾秋玲得到赴上海戏曲学院接受五年半戏曲专业训练的机会。然而,当时连普通话都说不准的她,在学习京剧的过程中遇到的瓶颈可想而知,就在那时,上海戏校京剧旦角表演教师牟元笛给了她前进的力量。“牟元笛老师几乎把所有旦角的特技都教给了我,特别是传授了戏曲界几近失传的"跷功",让我受益匪浅。”

五年半封闭学习

每天除了压腿就是练唱腔

“在上海戏曲学院长达五年多的中专学业时间,我处于一个半封闭的学习环境中,每天除了压腿吊嗓子,就是背戏练唱腔,对知识的渴望激励我继续往前走。”毕业时,曾秋玲分别报考上海戏曲学院京剧系、导演系和中国戏曲学院导演系的考试,最终以全国女生第二名的成绩被中国戏曲学院导演系录取。

在中国戏曲学院学习期间,从表演思维转到导演思维跨专业的学习让曾秋玲见识了很多新事物,也带来了新的压力。曾秋玲说,学院导演系王永庆老师为她提供舞台实践的机会,在一次次的编剧、导演、表演,灯光、服饰、道具、舞台效果、化妆等全方面学习中,综合能力有了很大的提升。后来,她又顺利通过研究生考试,如愿以偿选择了王永庆老师作为研究生导师,继续导演艺术的深入学习。

吸纳多方意见

不断打磨提升让潮剧更“潮”

记者了解到,曾秋玲考进中国戏曲学院导演系学习戏曲导演专业以来,先后跟随学院赴新加坡、日本、老挝、香港等地交流演出。2018年,她受邀到新加坡传统中心教学,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

无论飞得多高多远,曾秋玲对家乡的深情依恋始终不变。她说,未来之路,将继续坚守初心,直面困难,踏踏实实做人,一步一个脚印排好戏。“我个人能力有限,戏曲尤其是地方戏曲发展需要更多人一起努力,潮剧也是如此。” 曾秋玲表示,一定广泛吸收各方意见,积极打磨提升完善,让潮剧更“潮”,走向更多的观众。

本报记者 陈文惠

新闻推荐

马兴瑞赴揭阳练江青洋山桥国考断面调研坚决落实污染防治攻坚措施 确保国考断面水质稳定达标

羊城晚报讯4月25日下午,省长马兴瑞赴揭阳练江青洋山桥国考断面调研,强调要坚决有力落实污染防治攻坚措施,实现练江流域...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