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剧《龙女情》: 妙语解颐 锦上添花
潮剧《龙女情》移植自黄梅戏同名剧目。安徽泗州戏整理传统剧目《鲜花记》《绒花记》,创作成《海云花》。海云花为剧中龙女之名。1981年安徽黄梅戏剧团将其改编为《龙女情》,1983年拍成黄梅戏电影《龙女》。
1983年,广东潮剧院三团演出《龙女情》。剧本移植改编魏启光、作曲陈登谋,导演吴殿祥、蓝于(即魏启光)。以慢工出细活著称的魏启光先生对剧本进行精雕细刻:一是曲词充分本土化,其中书僮琴哥和蚶女珍姑的台词最见功力。如两位好主人出面撮合,琴哥却唱起反调,“她人好心也好,就是脾气不太好”,缓口气又说“我话未说完你莫怪,我就喜欢这半好孬”。赠信物时,穷琴哥将“吊颈索一条咬做二”,各执一段,催命索变成拴住两颗心的赤绳。二是对部分细节煞费苦心。如男女初会的地点,黄梅戏为云州,潮剧改为福州,既符合剧情发生地濒临东海,又拉近了和潮汕观众的距离;把爱慕龙女的黑蛟改为鲤鱼精,暗喻他想鱼跃龙门攀高枝。结尾另辟佳境,姜文举和琴哥割血酬知己,用鲜血治好海云花和珍姑鳞伤,投桃报李。这比黄梅戏龙后吐龙珠,免除爱女伤痛更耐人寻味。
中国的龙女故事源自佛经,历经演变,龙女形象在文学作品里幻化成美丽、纯洁、多情的女性缩影。其中李朝威的《柳毅传》为代表作之一,后世诸多文艺形式以之取材,戏曲以《柳毅传书》为题广为传唱。《龙女情》与《柳毅传书》不同在于:一是剧目基调。《柳》剧整体悲凄,男女囿于情势、碍于礼教,心有千结也只能抱憾。《龙》剧为喜剧,人物虽受挫折,心存光明,对爱情充满信心。二是人物塑造。龙女慕柳毅,基于感恩;云花爱文举,出于书生以天下为己任,心怀忧民疾苦的高尚志向,两心相投,情感联结平起平坐。《龙》剧还加入珍姑、琴哥,丑味三分,为舞台注入活力。三是戏剧联结和冲突。《柳》剧只以柳毅、龙女为主线,生旦对手戏过半;其戏剧冲突,前为龙女夫家寡情施暴,中为钱塘君性情乖戻,后为柳母强媒婚配,矛盾偏于皮相。《龙》剧情节波澜迭起,人物命运浮沉难测,而又能出人意料地绝处逢生。当然,以后起作品和旧本对比,有失公允,此处只为梳理传统戏整理的头绪。
陈登谋每次提到《龙女情》的作曲总是喜形于色。魏老戏文传神,受其感发,他作曲时妙韵源源不绝。其中《洞房》场打破窠臼,巧用轻六、反线、轻三重六、重六、活五等音阶组合,使龙女的情感变化层层推动。《洞房》场有两种演出本:潮剧院三团为初版,由广州中唱1983年8月录于揭阳地都戏院,以唢呐、二弦领奏,气氛较为欢快,这是作曲家原作。此后潮剧院二团录像,以二弦领奏为主,气氛较为庄重。后者是作曲应当时二团领奏要求做出的被动修改。《龙女情》是“登谋曲”代表作,也是名旦王少瑜的力作。
潮剧《龙女情》一经上演,即引爆剧场。根据《广东省戏剧年鉴》记载,1984年《龙女情》一共演出67场,场次排在潮剧院本戏演出第二位。
陈喜嘉
新闻推荐
夏秋航季将有更多新航班。3月28日,民航进入夏秋航季,并持续至10月30日,共计216天。据航班管家数据,夏秋航季Top10航线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