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日昌与对联
●杨史辉
丁日昌是晚清洋务运动的重要人物,杰出的政治家和诗人,其官声政绩广受好评,史有定论。丁日昌有著作《百兰山馆古今体诗》五卷,附词、联一卷,共收入诗631首,词14首,楹联41对,创作时间上溯至1842年,下迄村居时期。丁日昌的对联艺术性强,其联语别出心裁,语句淡雅,不落窠臼,旨趣高远,富有哲理,耐人寻味。
“官须呵出干来,若处处瞻顾因循,纵免刑章终造孽;民要持平待去,看个个流离颠沛,忍将膏血入私囊。”清同治六年(1867)12月,丁日昌出任江苏巡抚,时值金陵克复未久,当时的满清官场多为贪婪庸碌者充斥,吏治黑暗。丁日昌不遗余力,进行整顿,为自勉及训诫各级官吏,丁日昌书此联于抚署朱红大柱上,既用以自勉,也是对下级官员的训诫。这副楹联说的是当官者须有担当,有作为,做事若因循守旧,前怕狼后怕虎,即使不以罪受刑,也因尸位素餐而无异于造孽;老百姓要求待遇公平,看到他们到处颠沛流离,你怎还忍心将民脂民膏纳入私囊?此联是丁氏为官的座右铭,他在江苏主政的2年多时间,励精图治,大力清理积案,被朝廷诏示各省,以丁日昌勤政为榜样。这副楹联今天读来仍有一定的意义和教益,为官要勤政、廉政,为百姓办好事实事,否则“若处处瞻顾因循,纵免刑章终造孽”。此联可见丁日昌为官之道和人格力量。
“古佛又来参,五千里外初归客;旧题何处觅,四十年前此读书。”丁日昌8岁时随三兄丁达夫到丰顺县太平寺读书,13岁时父亲病逝,家里靠母亲纺织为生,他只得一边读书,一边从事农业劳动。同治十一年(1872)二月,丁日昌(时年49岁)到丰顺县谒太平寺。故地重游,回忆起童年读书往事,抚今追昔,感慨万千。
太平寺位于丰顺县汤坑镇,面向虎头山背,背倚犁头双峰,群山环绕,树木苍郁,清幽恬静,“古寺钟声”是汤坑古八景之一。该寺明万历年间广东总兵郭成(明代抗倭将领)倡修,格局为二进院落四合院式,主体建筑有山门、天王殿、大雄宝殿、观音阁、地藏阁、藏经楼、钟楼、鼓楼等。对联是丁日昌手书,用行楷书写,笔力遒劲,雍容古雅,雄健豪逸,被制成金漆木雕楹联,悬挂于大雄宝殿两侧。此联抒发怀念故土的虔诚之情,慎终追远、明德归厚、敬恭桑梓、思恩报本的情怀。
丁日昌在揭阳榕城寓所园中有座高楼,是宴客的地方,登楼望远,抒发情怀,他自题一联:“如此江山,对海碧天青,万里烟云归咫尺;莫辞樽酒,值蕉黄荔紫,一楼风雨话平生。”上联中的海碧天青,指高远的海天,咫尺指距离很近。下联中的樽酒指宴席,蕉黄荔紫引自唐韩愈《柳州罗池庙碑》:“荔子丹兮蕉黄,杂肴蔬兮进侯堂”,此指宴席上陈放的香蕉、荔枝等岭南珍果。上联从大处落笔,登楼眺远,万里河山归眼底,下联从宴客立旨,诗酒唱和,畅叙感情,抒发风雨人生感慨。
丁日昌在原揭阳县城东门外筑一花园,名曰“絜园”,园后倚揭阳县治,前临榕江,对面有紫陌山、仙桥山,山光水色,鸡犬桑麻,碧野田畴,一望在目。园中还建有赐书楼等,景色幽雅、气象巍峨,丁日昌自题数联于“絜园”,其大门联:“闲云野鹤无寻处,魏阙江湖只此心。” 正厅门联:“居然钓水采山,暂借此为消遣处;想到桑田沧海,几多人作感怀诗。”联语借景抒怀,措词得体,体现了作者旷达的襟怀,清雅可诵,语言生动,对仗工整。
丁日昌有一副自勉联:“做得来皆成事业,推不去即是因缘。”此联广受欢迎,在朴素的联语中寄寓哲理,对待工作只要有能力去做,皆能成为事业。推不去的事情总是因缘在其中,若能以此精神和心态对待工作,处理生活中的各种事情,必定能够成功。联语豁达大气,平淡中见深远,对后人颇有教益。
揭阳市博物馆馆藏中有丁日昌手书对联:“霁月光风真雅庆,落花流水有诗情 。”民间私人所藏丁日昌对联有“四海论交求古剑,一生低首拜梅花”等,联语明白晓畅,充满豪迈之气,从对联中也可见其人格精神。
新闻推荐
产妇家属给妇产科妇一区主任卓琳等医护人员送锦旗表达感谢。刘春玉摄本报讯(记者刘春玉通讯员李少君)4月15日,榕城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