塑造揭阳活力古城的1+1

羊城地方 2021-03-24 16:54

彭妙艳

文/地方文化学者、揭阳市文化研究会会长彭妙艳

当前,揭阳上下正在全力以赴开展活力古城的建设。这是一个振奋人心的文化和经济融合的时代工程,也是揭阳创造新生活新形象新精神的宝贵契机。

揭阳是粤东古邑,也是广东历史文化名城,见诸史载已有2200余年,以位于揭岭之阳而得名,春秋战国时期隶属百越地,秦朝时期设揭阳县,隶属南海郡。自此,潮汕地区才开始有了正式行政建制。

而始建于南宋绍兴十年(公元1140年)的揭阳古城(即古揭阳县城),被榕江南河与北河环抱,既是一个具有“北窖通南窖,前溪接后溪”“城中竹树多依上,市上人家半系船”美丽景观的岭南水城;更是特色别具的潮汕文化发祥和聚集之地,文化积类丰富而深厚,自昔享有“海滨邹鲁”“文物之都”等一系列美誉,有着绵延不断的文脉。

揭阳历史上诞生和哺育了黄焕国、郭之奇等众多彪炳史册的杰出人物;创造和传承了木雕、青狮等进入国家层级名录的非遗项目,营造和守望了揭阳学宫、古榕武庙等全国重点不可移动文物,延续和弘扬了潮剧、潮州音乐等民间艺术,尤其是繁荣和提升了风味独具的潮州菜系的榕江小吃。

近千年来,正是这一张张名片,组成了揭阳古城的文脉肌理,建构了揭阳古城的人文特色,唱响了揭阳古城的文明声名。保护和活化古城,把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相结合,为之塑造新的形象和灵魂,使其充满生机勃勃的可持续发展的内生动力,其深刻的现实和历史意义,将不是功德无量一句话就概括得了的。

而要让古城保持活力,在宜居、宜业、宜游上乃至能够可持续发展,发挥更大的经济、社会效益,更好地造福生于斯长于斯的本地人民,我认为最可靠的途径、最重要的措施,是对那些作为古城文化名片的传统遗产,选优擦亮,结合日益提高的符合时代的实用、审美需求,塑造新的形象和灵魂,使之具有雄健的硬件体魄,强盛的软实力,不竭的发展后劲,使揭阳古城这一粤东文化明珠,得以在新时代焕发更加耀眼的光彩。

因此,要对古城建筑、工艺、餐饮、商业等类型有代表性的传统文化,进行创造性转化。只有匠心独运开展适合今天需要的创造性转化,传统文化的精华才能得以延续和弘扬,才能为古城活力的产生、焕发提供支撑,只有坚定地与时代的创新精神结合起来,使优秀的传统和先进的现代融为一体,活力才能强劲、旺盛与持久。

这也就是说,活力古城的建设,就是在对优秀传统文脉保护、提振的同时,还要对时代精神予以充分吸收、融汇,这样,才可能建构以传统人文为底色,有生命活力的城市新形象、新灵魂,才能让揭阳持久弘扬自古已有的“繁富州”的声名。

如果把揭阳古城的精神和灵魂概括为崇文重商,求贤务精的话,需要塑造的新灵魂,就是在优秀传统人文的基因上,加大注入创新发展的气质。这样,古城就非但有传统文化底蕴,而且有现代产业文化为主体的内生动力,就能行稳致远了。于是,我姑且把这称作是“塑造活力古城的1+1”。

新闻推荐

今年春节交通压力大 交警多措并举保障出行

坚守岗位的交警在车流中疏导交通。市民响应号召“就地过年”,深圳迎来最热闹春节。深圳交警增派警力,采取多项措施,严查酒驾...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