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索“打唥”“彳亍”记趣

汕头日报 2020-09-27 00:58

有句谚语叫作“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我的实践体会告诉我:只有经过“踏破铁鞋”长期的上下求索,才有可能获得貌似不费工夫的“得来”,“成如容易却艰辛”!

大概上个世纪90年代初期(具体年份忘记了),在香港参加学术会议时,晚上有香港的朋友带我们几位来自潮汕的会议嘉宾出去吃“潮州打唥”。到了店里一看,就是一家卖潮式夜宵的地方,所卖卤味、鱼饭、海鲜等与潮汕本土差不多,顾客人头攒动,生意挺火的。

从此,我就开始了对“打唥”词源的追索。

打唥,粤语读 da6 lang5,潮汕话音译照搬过来说,字也照搬。香港店铺多写成“打冷”,用普通话一念,离开原来粤语的发音几条街远了。

一开始我以为是粤语词,就向香港和广州的粤语专家请教。广州的粤语专家一头雾水,一脸的“懵喳喳”。那时候,这个词在广州话里也还没有普及。而香港粤语专家的回答则让我“戆过只鸭”,他们说,那不是你们潮汕人说的吗?他们以为,潮汕籍的店老板开的夜宵店卖“潮州打唥”,这名称当然是“潮人制造”的啦!

可是这个词,潮汕原乡潮语没有的呀!

于是,我把追索的方向转向东南亚潮籍华侨华人区。新马泰都问了一圈,不是回答“不懂、不知道”,就是说“是从香港话借用过来的啊”。

于是,又转回香港原点。但我不甘心失败,就把“打唥”记住了,等待有朝一日的“新大陆发现”。

一转眼到了2013年,我从韩山师范学院带队访问马来西亚柔佛州有“小汕头”之称的新山市,在管委会主席、著名文化学者陈再藩先生的陪同下参观了马来西亚新山华族历史文物馆。馆里的华族文物不少,加上文字说明后,使我们对新山华人对柔佛州的经济开发和文化教育发展的巨大贡献有了一定的了解。在一个展出纸质文物的展柜里,我无意间看了一本展开着的旧书,以为是一本什么方言词典,就想仔细看看。低头一看,有一词条赫然入目:“食粥叫打浪”!天啊,这是什么词典?赶快请陈再藩先生叫人打开展柜把书拿出来看看,却原来是《近代秘密社会史料》丛编之第一种《洪门》之第六卷“杂录第十”之(五)“隐语”(萧一山编辑,国立北平研究院史学研究会总办事处出版课,1935年出版;上海文艺出版社1991年影印再版)。

真的是心有所用,神有所感。却原来“打唥”是洪帮秘密语哦。那么,吃粥,为什么会叫作“打浪”或者“打唥”呢?这就得向洪帮前辈请教了。幸亏我原来主编《中国民间秘密用语大全》时认识个别前辈,终于获得满意的解释:打,是粤语;唥lang,其实是福建话或者潮汕话“人”的意思(本字是“侬”)。“打唥”就是“打人”。那么,打人又跟吃夜粥有什么关系?关系密切着呐:过去香港的洪帮里据说潮州人和福建人很多(看香港电视、电影也是这样),兄弟们晚上经常要出去打打杀杀,去早了就打完回来再吃夜粥;晚一些出场的就吃完夜粥再去。也就是说,有出去“打唥”就有粥吃,“打唥”就变成了“吃粥”了。开始只在洪帮兄弟中流行,是帮会的秘密语,但慢慢地就在香港的老百姓,尤其是喜欢吃潮式夜粥的人群中流播开了。“打唥”开始是可以当动词用的,可以说“去打唥”;后来又再引申,成了名词,讲“去食打唥”,要前加个动词“食”了。“打唥”就这样成为表示“潮式夜粥”的专有名词了。

另一个词的词源,也是寻寻觅觅找了很久,那就是“茶三酒四tig4-8 to5二”的“tikg-8 to5”一词。由于词源的不确定性,所以写法也五花八门:台湾和厦门闽南话多数写作“辶日迌”;粤东闽南话区写作“踢跎”“剔桃”“剔陶”的都有;粤西闽南话则写作“踧跎”。但基本上都是同音假借字而已。本来就想,选择一个流行较广的来用就行。但中山大学中文系师兄、长江学者吴承学教授转来另一位师兄吴晓南的短信说:“此口语香港旧日直写"彳亍",潮语"茶三酒四彳亍二"。”这又令我眼睛一亮:难道tig4-8 to5一词的本字是“彳亍”?

于是,赶快查证于韵书和辞书。

彳亍,潮音通常读cih4-8 coh8,意思是急急惶惶,进进出出、来来回回地折腾,俗语有“彳亍人做无好功课”(老是心神不定、一会儿搞这搞那的人活儿都干不好)。古代文献有这个词义的文献用例,如潘岳《射雉赋》:“彳亍中辍。”这是“小步走而后又停下来”的意思。李贽《观涨》:“彳亍上滩舟。”这是“走走停停地上了滩舟”。走了又停下来,或者走走停停,与潮语意思基本相同。《广韵》入声昔韵音“丑亦切”,入声烛韵音“丑玉切”,读cih4-8 coh8没有问题,音义都能对上号。

但tig4-8 to5呢?只能往上古音追索了。上古无舌上音(卷舌音),都读舌头音(舌尖音),就如反切上字“丑”,潮音就读tiu2,声母是t-。“彳亍”的上古音拟音是tig/teg toɡ,与潮音tig4-8 to5很接近哦,就是“亍”的塞音韵尾-g丢失了而已。其实,“亍”字在广韵中还有去声遇韵的读音,没有了塞音韵尾也不奇怪!

再看看词义。彳,《说文·彳部》:“彳,小步也。象人胫三属相连也。”汉·张衡《舞赋》:“骞兮宕往,彳兮中辄。” “彳兮中辄”与上文的“彳亍中辍”意思基本相同,还是小步走的意思。亍,《说文·一部》:“亍,步止也,从反彳。”也就是说“彳”是小步走,“亍”是停下来,或者走回来。这正是“彳亍”的本义。从来回往复走,引申为徘徊游玩,顺理成章就是tig4-8 to5了。例如屠继善《恒春竹枝词》十首之一:“相邀彳亍上三台,俯视城乡在水隈。”丁日昌题所居揭阳絜园楼云:“但得闲时来彳亍,岂知高处更清寒。”这两个“彳亍”应该就是游玩的意思了,潮语应该读作tig4-8 to5。

回过头来,我们理一理脉络,按编词典的规范给“彳亍”的音义做个小结:

【彳亍】一、音cih4-8 coh8,来来回回、走走停停,心神不定的样子。例:~人做无好功课;二、音tig4-8 to5,游玩。例:茶三酒四~二。

新闻推荐

省十三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五次会议28日召开

广州日报讯(全媒体记者何道岚通讯员任宣)9月14日,广东省十三届人大常委会第七十七次主任会议在广州召开。省人大常委会...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