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秋明:操千曲而晓声,观千剑而识器

南方日报 2020-06-13 06:55

《如意》(书法)陈秋明作

《游于艺》(书法)陈秋明作

●阿平

在人民大会堂,有一幅大气磅礴、意韵悠长的书法作品长期张挂于广东厅和上海厅之间,该作品长达5米,宽1米,书写内容是被誉为岭南三大家之一的清初著名诗人陈恭伊所作的诗《木棉花歌》。木棉花是广州的市花,被誉为“英雄花”,象征着磊落不凡、不惧风霜、蓬勃向上、敢为人先的广东精神,“愿为飞絮衣天下,不道边风朔雪寒”表达了如木棉一般无私奉献的高洁风骨和英雄气概。作品以行草书创作,整体布局舒展,字体动静结合,线条丰富多变,笔墨饱满酣畅,观感秀雅流丽,行云流水,呈现出浓厚的岭南书法特色。这幅作品的作者,就是广东著名书法家陈秋明先生。

除此之外,陈秋明还曾多次应邀创作尺幅巨大的书法作品,例如他为广东省人民政府会议厅创作的毛泽东词《清平乐·会昌》书法作品,长5米、宽2米,同样气势宏大,书艺焕彩、酣畅淋漓,笔墨精到,气韵生动,深受好评。

能接到如此重要的创作邀请,从一个侧面说明了陈秋明先生的书艺水平与受认可的程度。陈秋明在书法上的造诣,特别是行草书的书写质量与线条张力,一向备受业内外的欣赏与赞誉。

陈秋明是广东普宁人,1946年出生,现为广州市人民政府文史研究馆馆员、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广州市书法家协会顾问、广州市文联诗书画院副院长。他自幼爱好书法,擅行草,兼工楷隶。在全国、省市等书法展中多次获奖,出版有《从心写我》《岳阳楼记》《前后赤壁赋》等数十本字帖,作品被国内多家博物馆等机构收藏,个人成就被收入《中国当代书法家辞典》。

书法是抽象表现的艺术,也是线条的艺术,对线条的锤练体现了书家的扎实基础、驾驭能力与艺术品质。千百年来,中国书法艺术史上那些经典之作,时而重若崩云,时而轻如蝉翼,时而如惊蛇乍起,时而似柳丝飘舞,出神入化,气象万千,都是无声之音乐,纸上之墨舞,不啻是东方艺术的灵魂之体现。对此,陈秋明意识到自己修为方向的正确,数十年心血沉浸,废纸万千,秃笔成丘。同时,他也深知书法艺术博大精深,巅峰绝壁,处处畏途,自己唯有怀着虔诚与敬畏之心,深入学习艺理,勤习不辍,研摹众贤,常怀自省,多方揣摩,持之以恒,才能有所领悟,有所精进。

受家族父辈的影响,陈秋明自幼喜欢书法,虽然少时家境贫寒,他却能长年夜藏楼阁,以箱箧为书桌,油灯相伴,临写书作而废寝忘食,有时热到汗流浃背也浑然不觉;平日出门见到好的作品,他便默记于心,回来背写,展现出对书法艺术强烈的挚爱。读书后,他这方面的专长得到发挥,在学校出墙报写作品,经常得到其他同学的赞赏,于是他对书法的兴致更加高涨。

改革开放后,许多书法艺术学习班与相关活动大量涌现,陈秋明一直喜欢前辈书法大家麦华三的字,于是便报名参加了省书协的学习班,跟随李天马的弟子骆墨樵老师,从此真正入门,走上正道。他根据个人的兴趣苦学“二王”,《兰亭序》《圣教序》反复临写,刻苦钻研,进步很快,也得到了许多同道的圈点鼓励。在临习书法上,陈秋明劲头十足,从未懈怠,一册《圣教序》写了逾十年,熟悉到几乎可以倒背如流,如今退休了每天仍要在书房临习大半天。

陈秋明认为学习书法要下“笨功夫”,大体上分为三个阶段——从“约”到“博”又再到“约”,即先集中精力做好一方面,比如先学一家一法,到涉猎诸家诸法,然后又再回到精研于某一领域,循环往复,不断提升。所谓“精于一则尽善,偏用智则无成”,他的行草书便得益于先在“二王”与《圣教序》上所下的“笨功夫”,打下了扎实的基础,然后再到遍习文征明、赵孟頫、米芾、怀素等诸家,乃至碑、楷、篆、隶等不同书体,广泛吸受养分。

“操千曲而晓声,观千剑而识器。”他在不断的磨练中,逐步形成了其笔下刚柔并济,奇正与共,方圆干湿,对比协调,融汇贯通的书法特色。陈秋明说,每个人或多或少都有一些不良的书写习惯,而临帖与掌握书写规律,就既能补充养分,又可改善书写方式。学习书法的人往往写到脱稿,或想追求个人风格时,下笔就容易走样,其实风格也要符合审美规范。当然,写书法最后的目的,也是要写出个人的性格,一般来说,豪放者难写斯文字,儒雅者自然追求精致与灵动。但总的来说,书法面貌的形成离不开书写者的性格、学养、阅历等方方面面。陈秋明个人则倾向于线条优美有序,结构自然协调,希望作品能符合大多数人审美的共性,容易产生共鸣。

“书如其人”,不同气质的书法艺术面貌,都是在积年累月的锤炼感悟中,不期然地形成的。另一方面,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任何艺术的成长都有其不可脱离的文化土壤,比如北方人看惯大山大川与苍茫大地,南方人常见小桥流水与亭台楼阁,其笔下自然而然就会流露出雄壮张扬或秀雅内敛等不同风格,所谓“北书雄健,南书温雅”,便是这个道理。作为潮汕籍书法家,自幼在岭南成长的陈秋明,骨子里自然是更倾向温雅秀气一路,更讲究线条的质量与韵律的节奏,就像广东音乐,流淌着岭南人随性恬静、祈求安稳而又富有情趣的人文特性。

当然,对不同地域艺术形式的借鉴与吸取也是一种良好的养分,比如陈秋明的书法中就融入了碑书的笔意,从而提升了线条的笔力与结构的张力,在此基础上,又融入个人随和的性情,最终在书法呈现上给人一种行云流水而不柔弱的感觉,像一曲风格别具、令人久听不厌的美妙音乐。

近年来,陈秋明也开始开班授徒,他成立了一个学社叫“尚雅书社”,目的在于帮助一些书法爱好者走上正道,也希望他自己的书艺得以传承。陈秋明说,学习书法要做到“无师自通”是很难的,个中许多诀窍不说破难以知晓,单靠临帖又急于求成使许多人走上歧途。

“学书法要先继承再创新,打好基础很重要,走对路了就事半功倍。”他说,书法讲究个性但不能刻意于表现个性,个性是在日积月累中逐步形成的;个性也有雅俗之分,俗气的个性不可取,个性应有规律的约束与艺术的高度;学书法悟性很关键,但有了悟性还需打通。随着年事日高,他带学生也是希望能帮助其中有悟性的人打通艺术上提升的节点,同时能帮助学生规范书写之道,倡导正确的学习方法与良好的学习风气,为传统书法艺术的传承与发展贡献一点绵薄之力。

新闻推荐

校内摘口罩不代表校外也可随意摘

点击广东根据有关部门指引,“广州中小学生校内可以摘口罩啦”(《信息时报》5月30日)。这是值得家长和学生高兴的好消息。当...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