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科仅一年,汕大医学院附一院EICU团队累计救治危重病人逾500人次 扛起“急救人”的责任与担当
患者家属为EICU团队送来锦旗。
汕大医学院附一院急诊重症监护室于去年6月中旬投入使用。
近日,一位患者家属把写有“创造生命奇迹,彰显高尚医德”的锦旗,送到汕头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EICU负责人陈永如手中,感谢EICU全体医护人员对患者的精心救治和贴心照顾。
锦旗上的这句话,正是EICU团队的生动写照——在开科不到一年的时间里,他们累计收治危重病患超过500人次,不仅为外院送至急诊科的大量呼吸、循环不稳定的患者提供呼吸、循环支持,为大量多器官功能衰竭的患者提供器官功能支持,也成为大量诊断不明确的疑难危重患者得以明确诊断和处理病情的平台。
●文/图南方日报记者宋芾
通讯员林慧
逐步攻关助呼吸衰竭老人脱险
患者吴老先生今年61岁,入院前2天开始出现咳嗽、咳痰、胸闷、气促等症状,今年1月27日前往汕大医学院附一院急诊科就诊。急诊科医师立刻为吴老先生进行初步的诊疗,并组织会诊。当时患者的胸部CT提示,双肺多发炎症渗出,血气分析提示存在II型呼吸衰竭,病情危重。和家属沟通后,收入该院急诊重症监护室(EICU)进一步治疗。
入院后,EICU团队针对吴老先生呼吸衰竭导致的缺氧症状,启用了AIRVO辅助通气,并制定了相应的抗感染方案,患者的病情一度缓和,后缺氧持续加重,1月30日行气管插管和呼吸机辅助通气。
针对这一情况,陈永如多次组织相关科室进行专家会诊,每日评估病情,调整呼吸机参数及治疗方案。为改善吴老先生的缺氧情况,EICU团队的护理人员积极配合医生,为其进行俯卧位通气、气道管理等细致化的护理。
经EICU全体医护人员的不懈努力,吴老先生克服了感染关和多器官功能衰竭,但由于原本肺功能基础差,经过重疾病打击后,呼吸力度弱,且咳痰能力也较差,脱机拔管和后续气道护理的难度非常高。于是,EICU医护人员携手康复科医生为其进行肺部功能的恢复锻炼,洪舒婷医生每日鼓励和指导其自主排痰。
随着病情进一步好转,吴老先生得以在2月底成功脱机拔管,使用无创呼吸机继续治疗。在EICU团队的精心照料下,吴老先生的病情逐步稳定,撤下了无创呼吸机,3月初转出EICU,被送至呼吸内科继续治疗,目前已康复出院。
累计收治危重病患超500人次
近年来,汕大医学院附一院急诊科年急诊量逐年上升,不仅辐射揭阳、潮州、汕尾、福建、江西等周边地区,还负责汕头市大型突发事件的急救工作。在这样的情况下,其抢救成功率仍保持在98%以上。同时,健全与心内科、神经科、介入科、手术室等专科的合作,建立绿色生命通道,大大提高了急性心肌梗塞、脑出血、脑梗塞、消化道出血、严重感染、多器官功能衰竭、复合外伤、多发创伤等病种的抢救效率。
2018年9月,急诊科“全为生命急救培训队”正式成立,扛起“急救人”的责任与担当,利用工作之外的休息时间,走进企事业单位、协会、社团等,开展包括心肺复苏等急救技术在内的急救知识与技能宣教。
随后,在2019年6月中旬,急诊重症监护室EICU正式投入使用,为外院送至急诊科的大量呼吸、循环不稳定的患者提供呼吸、循环支持,为大量多器官功能衰竭的患者提供器官功能支持,为大量诊断不明确的疑难危重患者提供一个明确诊断和处理病情的平台,这也标志着该院急诊科“院前急救—院内抢救—EICU急救重症无缝连接”急救体系已基本形成。
时至今日,急诊EICU除日常多次邀请院内外专家教授授课,定期组织科内业务学习及操作培训外,在开科不到一年的时间里,累计收治危重病患超过500人次,已开展重症常规的CRRT、纤支镜、经皮气管切开术、ECMO等诊疗技术。2020年,EICU团队申请了两项新技术项目,其中之一就涉及重症超声,其超声技术已常规运用到科室患者日常诊疗活动中,包括辅助动静脉穿刺置管,辅助胸、腹、脓腔穿刺,辅助留置鼻空肠管,经皮气管切开术前的评估,危重患者的容量及心肺功能评估等,成效显著。
新闻推荐
有了“摆卖证” 摊贩不再“躲猫猫” 三乡镇打造摊贩管理样本,登记在册的摊贩已达400多户
三乡镇创新摊贩管理模式,已登记在册的摊贩已达400多户。“这几天生意还好吧,一天营业额有多少?”5月28日下午,在三乡镇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