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州、揭阳、汕尾三市“两会”已先后胜利闭幕,羊城晚报记者为您重点研读各地政府工作报告 布局大产业集群 粤东“融湾”快马加鞭
汕尾城市面貌日新月异
潮州市古城牌坊街夜景
揭阳中石油广东石化炼化一体化项目化工区施工现场 贝宁旭 摄
粤东观察
统筹/羊城晚报记者王漫琪
文/图羊城晚报记者赵映光蚁璐雅
通讯员刘泽浩许创盛陈伟越
在刚刚过去的一周里,潮州、揭阳和汕尾三市已先后召开“两会”。三市“两会”、政府工作报告都透露出了什么新信号呢?和羊城晚报记者一起研读各地政府工作报告——
潮州布局“千亿大棋”,力推“六大工程”
5月14日至15日,潮州市召开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
据潮州市政府工作报告显示,潮州不仅在过去的2019年打卡多项成就,2020还定下更高目标,根据“打造沿海经济带上的特色精品城市”的发展定位擎画多方位规划蓝图,其中,抢抓“双区”建设机遇、推动总投资超1267亿元的“六大工程”的举措让人眼前一亮。
在过去的一年,潮州市全市实现生产总值1080.9亿元,增长5%,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7.9%,更摘获多个“第一”和“唯一”,频结硕果,陆续获评为广东沿海经济带建设先锋,顺利完成全国唯一以地级市为单位统一法人的农信社改革试点任务,高新企业创建通过率连续三年居全省首位、总量实现翻番,在全省率先实现全域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12345”民生平台建设在全省评判位列第一,凤新基层治理模式获评全国十个社会治理最佳案例之一,韩江潮州段成为全省唯一入选全国首批示范河湖名单的河流,凤凰古茶树茶园获评全省唯一“中国最美茶园”等。
在2020年的政府工作规划中,“打造沿海经济带上的特色精品城市”仍是潮州市坚定不移的发展定位,预期地区生产总值增长5.5%左右。2020年潮州市将重点加快推进“1+5+2”和总投资超1267亿元的“六大工程”,规划蓝图涵盖“六大板块”;不仅要拓展合作新空间,打造优越营商环境,还要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提升科技创新核心竞争力,打响潮文化旅游品牌;既要提升城市治理、交通发展、基础保障、平安建设水平,还要坚持新发展理念,坚决打赢精准脱贫、污染防治、风险防控三大攻坚战;办实办好年度十件民生实事,全力加强疫情防控,全力打造廉洁高效政府。
在粤港澳大湾区、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双区驱动效应”良好势头下,潮州将推进与大湾区“123交通圈”的“硬联通”,在5G、生物医药、智能制造等领域加强与“双区”协同合作,深度参与“一带一路”建设,引导企业“抱团出海”,实施好“乡贤回归”工程,开展“潮文化海外行”等活动。
同时,“六大工程”布下一盘千亿大棋,产业转型方面举措升级,不仅将全力打造“1+4+1”工程——1个世界级的陶瓷先进制造业产业集群,食品、服装、印刷包装、不锈钢等4个国内前茅的产业集群,1个国内具有重要影响力的智能卫浴制造基地;办好首届“中国瓷都·潮州杯”国际陶瓷设计大奖赛等活动,全力打造“链主企业”“单项冠军”;还将推进总投资40亿元的新一轮工业技术改造,支持企业“上云上平台”,以三环新型陶瓷背板产业化等项目为带动,大力推广机械手、3D打印、无人车间等智能化生产模式;加速5G、4K产业发展,建设5G基站735座。
此外,多个重大项目建设也将全力推进,包括新加坡益海嘉里、智能卫浴(潮州)产业园、韩江广场(万达广场)、华瀛LNG、华丰LNG等重大产业项目,紧紧抓住“湾+带”联动机遇打造沿海经济带。
揭阳聚焦“一城两园”,建粤东城市群新城市中心
5月14日至16日,是揭阳的“两会时间”。记者梳理该市政府工作报告发现,“建设”“发展”“民生”“经济”等成了高频词。
在过去的2019年里,揭阳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101.77亿元,抢抓建设粤港澳大湾区和先行示范区重大机遇,聚焦揭阳滨海新区“一城两园”,编制实施《揭阳滨海新区“一城两园”总体规划》及系列规划,制定出台《聚焦“一城两园”加快揭阳滨海新区开发建设的若干措施》,粤东新城建设、中石油炼化一体化项目、惠来临港产业园海上风电项目逐步铺开。
在统筹推进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中,揭阳今年地区生产总值预期目标是增长6%左右,将重点从十个方面持续发力实现以上目标,其中之一就是继续聚焦“一城两园”,聚力加快揭阳滨海新区开发建设,建设粤东城市群新城市中心。
据悉,揭阳滨海新区是揭阳参与广东沿海经济带建设的重要平台,也是揭阳积极对接粤港澳大湾区和加快沿海经济带建设的主战场,将打造成为区域新发展极示范区、政企合作共享发展试验区、国家级临海产业重要集聚区、滨海产城融合绿色发展实践区。
揭阳滨海新区“一城两园”总面积146.6平方公里,其中“一城”由惠来老城、粤东新城组成,面积78.9平方公里,“两园”包括大南海石化工业区42.4平方公里、惠来临港产业园25.3平方公里。
目前,揭阳滨海新区开发建设正在有序推进。粤东新城是未来的粤东城市群新城市中心,今年揭阳将开工建设汕汕高铁惠来站、城市社区人才安居、南海大道改造提升等项目;联动惠来老城,谋划引进城市综合体、高端商务区、宜居社区等城市配套项目,打造企业总部基地、总部走廊;结合广工揭阳理工学院建设,开工建设大学路、科教西路、生态农田景观带,带动科教新城开发;高标准实施神泉渔港特色小镇建设和龙江半岛综合开发。
与此同时,揭阳提出要聚力打造绿色石化产业集群,加快建设中石油炼油区和化工区、原油码头和成品油码头、国家储备库等“12+3”工程单元,尽快开工吉林石化ABS、昆仑能源LNG等项目,落实重大项目发展配套。同时,将组建重大风电项目建设指挥部,一体化服务好国电投海上风电、GE海上风电机组总装基地、明阳新能源综合基地等项目建设,推动国电投50万千瓦等近海深水区项目纳入国家示范项目计划并争取获准开工,推进惠来临港产业园基础设施和配套建设。
据悉,在常态化疫情防控背景下,今年揭阳还将倾力打造先进制造业高地,以园区重点产业项目发展抓增量,以传统产业升级转型提存量;加大龙头企业引进培育力度,在抓好81个产业重点项目建设的同时,揭阳提出每个重点园区今年都要瞄准引进1家以上年主营业务收入10亿元左右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或先进制造业企业,每个县(市、区)打造1-2个村镇工业集聚区改造提升示范点。
汕尾奋战“三大行动”,全力增强高质量发展后劲
5月17日至19日,是汕尾市的“两会时间”。羊城晚报记者研读汕尾市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发现,过去一年汕尾经济发展实现了提质增效,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不含深汕特别合作区)1080.3亿元,增长6.7%,增速居全省第6位,正式迈入了“GDP千亿俱乐部”门槛,实现新跨越;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42.5亿元,增长9.3%,增速居全省第1位。
今年以来,汕尾更是在统筹推进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上“两手抓、两手硬”,取得了不俗成绩:在日前出炉的2020年一季度省内城市GDP榜单中,汕尾经济发展逆势实现“开门红”,GDP增长1.9%,是全省唯一正增长的地市,并有多项主要经济指标增速位居全省前列。汕尾市今年地区生产总值预期目标设定在增长6%-6.5%,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8%。
靓丽成绩和高质量发展信心的背后,是汕尾海洋能源产业和先进制造业“双轮驱动”的产业布局。据悉,得天独厚的海洋资源,让汕尾具备了发展“海洋经济”的天然基因,目前该市已基本形成了海洋工程装备制造、海上风电、电子信息、新能源汽车、新材料等产业集群,这些将成为汕尾经济的“顶梁柱”。
接下来,汕尾还将投入12.8亿元加快产业园区基础设施建设,打造一批“万亩千亿”产业大平台,包括汕尾高新区、陆河新河工业园、海丰生态科技城、汕尾海工基地、红海湾滨海旅游度假区、华侨特色农业现代产业园以及在海丰规划建设26平方公里的深汕特别合作区拓展区,不断推动资源向优势企业、优势区域集聚。
今年以来,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汕尾市在扎实做好相关防控措施的基础上,更是出台了一系列惠企暖企政策,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一年当三年干”“弯道超车”“变道超车”等热词也彰显了汕尾后起直追的奋进姿态。
记者留意到,在现代产业加快发展,城市面貌日新月异,乡村振兴全面推进,改革创新全面深化,生态环境持续改善,民生福祉稳步增进,社会治理不断加强的基础上,汕尾市还将“全力奋战‘项目双进’会战年”、“全力奋战营商环境优化年”、“全力奋战基层基础建设年”三大行动写入了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为汕尾奋进崛起再添强大动力。
据悉,汕尾市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从十个方面对该市今年重点工作进行安排部署。报告指出,要把握“湾+区+带”区域发展新机遇,统筹推进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保稳定,努力将疫情影响降到最低,通过上述“三大行动”,加快完善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格局、增强高质量发展后劲、提升发展竞争力。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许佳曼通讯员蔡紫帆)5月9日17时,随着西藏航空执飞的TV9864航班慢慢滑入跑道,从揭阳潮汕国际机场腾空而起,潮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