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黑龙江、广西、江西等地而来的一群人,先后慕名前来惠来县学做绿豆饼 外地人来揭学“非遗”

揭阳日报 2020-02-29 10:40

□记者 林春晓 通讯员 陈容瑾

2月27日,记者在惠来县溪西镇双喜糖饼家,听到两位操着外地口音的男子互相用普通话交流。起初以为是顾客,当店主詹泽民介绍他俩是从江西、广西老家前来学习绿豆饼制作技艺的徒弟时,记者颇感意外,这项富有惠来当地特色的古老技艺,历来只传给本地人,如今怎会收异地徒弟?而且还不止这两个。

小小绿豆饼,却能为他们回乡创业铺平道路

据了解,近几年来,溪西镇与毗邻的隆江镇开始有一些外地人前来学做绿豆饼,仅双喜糖饼家这个小作坊就先后来了五人,其中三人已学成后各自回家乡或到异地创业,现有2位是第三批外地徒弟。

作为师兄的韦邦卫是广西北海人,今年29岁,2年前从老家到这里拜师学艺,他的家乡在千里之外,27岁之前,还从未知道绿豆能制成饼,更没尝过。

2年前,在惠来溪西打工的母亲返回北海老家时,带回几袋惠来绿豆饼。韦邦卫首次尝到后,感到清甜香酥,特别好吃。母亲考虑到家乡没有人会做绿豆饼,建议儿子放弃在北海打零工,到惠来学做绿豆饼,将来学成后回老家开一家绿豆饼作坊,比替人打工要强。韦邦卫就于前年初随母亲跨山越水来到惠来。

韦邦卫得知惠来绿豆饼制作技艺被评为揭阳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位广西小伙子心中充满敬佩之情,他到溪西镇糖饼家拜师,立志在异乡学到一门今后能自己创业的好手艺。

见店里又来了异地学徒,詹泽民的父亲再次绽放笑颜。几年前,他在该店手执“帅印”时,就先后收了3名老家分别在黑龙江、湖南、湖北的徒弟。如今,儿子接管“帅印”,也有了外地徒弟,父子两代都当上异乡人的师傅,让不少当地群众颇为自豪。

绿豆饼制作大有学问。初学炒豆时,韦邦卫就感到困难,火候不够,绿豆粘锅且不熟,过火了,豆子变得干硬。经师傅一次次耐心传授,他才逐步学会掌握火候和用手触摸判定。

2年时间如白驹过隙,凭着虚心好学这股劲头,小韦学到了绿豆饼制作的基本技能,计划自己开一家绿豆饼店。

学非遗,更学揭阳人的智慧和品德

身为师弟的郭亮,江西省赣州市人,今年23岁,前年4月,还在中山市打工的他,第一次吃到老乡带来的惠来绿豆饼,觉得非常好吃,想起老家没人会做这样的小吃,自己若是拥有这门手艺,将来回去开一家甚至几家绿豆饼店,肯定很受欢迎,郭亮下了决心辗转来到惠来拜师。

小郭看到当地能买到绿豆,可师傅却舍近求远,托人到万里之外的澳大利亚采购。原来,那里的绿豆颗粒饱满且口感好,但价格高,运输时间也长,可为了做饼好吃,师傅不计代价。小郭佩服揭阳人做生意的长远目光和对产品质量的追求。

一天深夜11点多,正在睡觉的郭亮忽然听到楼下传来一声声异响,他马上下楼看是怎么回事。原来,此前郭亮忘了洗几种工具就上床休息,刚好到作坊巡查的老店主见后就开始洗洗刷刷起来。他告诉小郭:“工具当天不洗,次日就会产生异味,会招来蚊蝇或老鼠,影响食品卫生。”郭亮心生惭愧,敬佩这位长辈做事认真负责的精神,以后也仿效起来。

今年春节前,气候寒冷,师傅将双手伸进冷水中搅拌面粉,做和面这道工序的示范,刚过一会,他就被冻得手指发抖。

小郭提出戴上塑胶手套暖和些,可师傅说那样会降低手感和准确性,还是赤手好,这时的小郭才明白绿豆饼的香味不知用多少苦寒才换来的。

如今,当徒弟8个多月的郭亮,已开始做出第一块绿豆饼。“我不仅学到技艺,也学到了揭阳人的待客热情、做事认真、注重名声等好品德。”郭亮说道。

新闻推荐

惠来县在18个联合检疫点成立临时党支部 铮铮誓言响彻战“疫”一线

□记者翁兴耀黄卓奇通讯员陈长钦卢文宏“我宣誓,我志愿加入中国共产党,拥护党的纲领,遵守党的章程,履行党员义务...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