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神难,传韵犹难 试谈陈章旭的折扇画
无人亦自芳
如意
林泉高致
晴光晓翠
芳华
画家简介
陈章旭,1962年生于广东揭阳榕城,斋号问虚。广东省美术家协会会员,广东省书法家协会会员,广东省作家协会会员,中华诗词学会会员,揭阳市美术家协会常务理事。1979年开始文艺创作,作品为各级报刊选登和多次入选省级以上正规展赛并获奖;著作有《陈章旭文艺作品选》《揭阳历史概要》《陈章旭国画小品选》等。
□黄少青
近期,我注意到,陈章旭有在折扇这一特殊艺术形式上作一番发力的意图,画了不少折扇画。
据说,在纨扇上画画,始于唐代。上宽下窄的折扇,则是北宋年间由日本和高丽传入中国。因为折扇让人联想到了蝙蝠,所以折扇又有别名称蝙蝠扇。书画家在折扇上施展自己的才能,盛行于明代。经清季和民国,迨至当代,折扇以其艺术形式的特殊性,仍为书画家所普遍喜欢,他们多数都曾在其上挥洒笔墨,如大名鼎鼎的吴湖帆、谢稚柳、唐云、启功、霍春阳等,皆有之,所以折扇的艺术世界,可谓异彩纷呈,美不胜收。陈章旭近期热衷于画折扇,当然不是为了简单的追随,而是出于他对这一特殊艺术形式如何达成个人的审美理想和创作效果,怀有探索的兴趣。
画史上,奉“画意不画形”为圭臬的画家,没有把形似摆到重要位置。反对者则提出,“舍形何以求意”。由此,前者带出了逸笔草草的风尚,很大程度上放逐了形似,称为大写意。后者则在不脱略形似的前提下,使画的含意也得到显示,称小写意。然而所谓大写意与小写意,其实很难有绝对的分野。一般来说,由于每个画家在秉性和气质上往往殊异,因此在两者之间便存在各有侧重的取向罢了。陈章旭的画,一路走来,都是以小写意(工笔例外)为法轨。他服膺形似为画的根本,所以不以消解形似为能事。这自然而然地,也贯穿到了他所画折扇之中。
画家画折扇,扇骨造成的扇面的凹凸不平,与平展的纸面大不相同,因此笔墨的挥洒很容易导致滞涩和支离的现象。然而陈章旭所画折扇并没有此弊病。岁月的浸淫和锤炼,奠下了他的笔墨根基,使他获得了“筋肉的技巧”和“匠人的手腕”(朱光潜语),因而对折扇的笔墨挥洒,也具相应的掌控能力。在勾抹皴染和浓淡燥润的笔墨变化中,源于主体的从容不迫的挥洒,隐现的是和谐的律动感。
对于折扇,构图可能也是一个难点。有别于画家经常习惯布置的立轴、横幅、斗方之属,上宽下窄的扇面多了形式自由的限制,所以疏密与虚实的经营稍有所失,便会流于迫塞和空洞。然而陈章旭以其天资不匮的“诗人的妙悟”(同上),灵动地,恰到好处地把难点化解了。
他画折扇山水,多以岩崖奇松古木为近景,以江流洲渚为中景,以层峦云峰为远景,皆具平远深远之致,然实画处并不满纸,留空的地方与虚化为淡云轻烟的布白,与实画处构成了互相映照的深秀意境,而小青绿与浅绛的敷染,则益增温润清雅的韵致。也有草树蔚茂,岩石嶙峋,清泉洒落,远山复叠,峥嵘崔嵬,几乎横贯整个扇面者,则虚与实、疏与密,气接意连,更足当“不盈咫尺,万里可论”的赏玩。
陈章旭所画折扇,以花竹瓜果题材居多,牡丹、牵牛、紫藤、兰萱、秋菊、夏荷、红梅、翠竹、石榴、荔枝、枇杷、葡萄等等,都是他画笔下迎风浥露的风物。构图上,除了个别偏向于扇面左侧或右侧之外,大多数名花嘉卉都被突出地画在了扇面的中间部位。这样的安排不仅为扇面两侧留下了较大的空白,使整个扇面产生强烈的虚实对比,而且也在视觉上平衡了虚与实的审美关系。个别偏向了左侧或右侧的构图,则未尝不具有用奇以求正的意匠。
陈章旭在所画折扇中,一方面需要克服凹凸不平的扇面给笔墨挥洒带来的难度,另方面则由于所取扇纸专为实宣,渗水性不强,所以还需要解决走笔运墨的飘逸感和韵味可能不及生宣的问题。陈章旭用于弥补这一不足的,是透过他长期形成的神闲气定的挥洒节奏,为小写意与小写近工的画法,注入了一种个人性的气质和内蕴。
所以如果说,小写意与小写近工的画法,原来与谨严有余和刻板的迹象是近邻,那么陈章旭能够胜似闲庭信步而止步于此,则在于他的个人性的气质和内蕴,与他的腹有诗书是密切相关的。因此在他的画笔下,流动着春光秋色的多姿多彩的花卉,是画形,也是画意。形意融合,或许就是古代画论的所谓传神。而传神难,则是艺术的普遍认知。然而清代恽南田却认为,画家画花卉(虽然在特定语境中他主要是指画菊花),真正的难,是“传神难,传韵犹难”。恽氏此说似有点更耐人寻味。
那么,传韵何以犹难?依我的理解,大约在于,传韵是特别需要画家的精神品格和书卷气对形神作深度渗透,始可达成,因此,并非每个画家都能轻易做到。陈章旭在他不躁不厉的笔墨挥洒中,形成这种渗透的,是传统文脉在他的积学积养中的沉潜和搏动,因而不期然地,在他所画折扇花卉中,也便流露出了颇为丰富的韵致韵味。同时,传韵也由此而将他所画折扇花卉的文化气息和审美内涵,推向了较高的创作层面,而有所升华了!
新闻推荐
□记者陈星星通讯员郑锐强“我是一名老兵,一名1973年入伍的老兵!在全国人民都在抗击疫情的时刻,我也要尽我的能力,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