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宁市梅塘镇大东山村加快建设宜居宜业宜游美丽乡村 民生项目为群众幸福“加码”
春节前夕,大东山村在村健身广场建设党建灯塔工程,为健身广场增添一抹亮色。林碧鸿 摄
□记者 张晓生 邢晓荣
春节期间,走进普宁市梅塘镇大东山村,可以感受到浓浓的年味:长长的引榕干渠从村里贯穿而过,两岸的石砌护栏挂着一串串红灯笼,营造出欢乐祥和的节日氛围;旁边的健身广场上,三三两两的年轻人正在篮球场挥洒汗水,积极拼抢……“现在村里环境好,村民生活品质高,一点不比城里差。”大东山村村民张大姐笑着说。
张大姐的话,道出了大东山人的心声。近年来,大东山村以提升农村人居环境、推进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为抓手,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进美丽乡村建设,村里基础设施日益完善,村容村貌大幅改善,群众获得感和幸福感不断提升。
实施一批民生项目,提升村民生活品质
春节前夕,大东山村加班加点,在村健身广场抓紧建设党建灯塔工程,经过努力,一条党建文化长廊和一座凉亭终于完工,为健身广场增添了一抹亮色。“以后锻炼累了,既可以在这里休息,又能观赏风景,真好。”村民对此举赞不绝口。
“基础设施建设是夯实乡村振兴的基石。只有基层基础坚实牢固,才能为乡村振兴提供良好保障。近年来,我们通过实施一批民生项目, 切实让人民群众看得到乡村的变化、感受得到发展的温度,推动乡村振兴战略在大东山村落地生根、开花结果。”大东山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张建明说。据介绍,为深入推进美丽乡村建设,该村进一步完善新农村建设资金投入机制,采取上下联动、内外兼顾的工作方法,积极主动筹措资金,先后共投入资金1425万元,建设了紫缘阁和大东山老人活动中心、健身广场、灯光球场和环形塑胶跑道,以及文化公园和长950米的引榕干渠石栏杆等基础设施,这些民生项目的实施,极大提升了村民的生活品质。
大力发展特色农业,加快村美民富进程
“长穗赤”青橄榄是大东山村的特色农产品,因其果实甘甜而备受消费者青睐。春节前夕,该村出产的青橄榄供不应求。
美丽乡村建设离不开产业支撑,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壮大乡村经济是美丽乡村建设的重中之重。近年来,大东山村立足自身实际,坚持在“农”字、“山”字上做文章,努力实现村美、业兴、民富。
“我们村村民以务农为主,特色农产品主要是青橄榄、马铃薯和番薯,最出名的就是"长穗赤"青橄榄。”大东山人以村里拥有“长穗赤”青橄榄这一特色农产品而自豪。该村有1800亩山林和400亩果园,针对山多地少的特点,村“两委”干部通过调研,因地制宜,鼓励村民大胆试种优质“长穗赤”青橄榄,积极摸索栽培管理技术,终于获得了成功,很快得到推广。如今大东山村的“长穗赤”青橄榄远近闻名,已成为该村的主导产业,其栽培技术先后荣获“普宁市科技进步奖一等奖”“揭阳市科技进步奖二等奖”。“光这一品种,我们村就种植了600多亩,每年能收获青橄榄3万公斤,成为我们村的一项主产业。”张建明告诉记者。
为提高农业种植效益,该村还积极调整产业结构,推广种植大西洋马铃薯和普薯24号、普薯32号,均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
整治农村人居环境,打造幸福宜居家园
“现在村里除了有多个休闲场所,还实现卫生保洁常态化,走到哪里都干干净净、漂漂亮亮,我们居住在这里非常舒心。”正在大东山文化广场健身的村民黄伯高兴地说。如今,村里环境变美了,健身广场、文化公园配套设施齐全,大家都喜欢到这里来散步、打球、拉拉家常,感觉很开心。
家园美不美,生活好不好,是群众幸福感的直观体现。大东山村“两委”把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作为实施乡村振兴的“第一场硬仗”,通过实施农村“厕所革命”,农村污水治理、村容村貌提升等行动,加快补齐农村人居环境短板,擦亮乡村振兴美丽底色,提升了群众幸福指数。近年来,该村先后投入资金240万元,开展 “雨污分流无害化处理”工程建设,该工程作为普宁市第一个先行点,建设化粪池40个,铺设大小管道总长18000米,极大改善了村民生活环境;投入资金260万元,完成了自来水管网改造工程;投入资金80多万元,用于全村主要道路硬化、绿化和亮化工程,彰显乡村环境之美;建立卫生保洁制度,实现卫生管理常态化、村民生活垃圾日产日清。
“建设美丽大东山,需要我们持之以恒,一干到底,才能事在必成。”张建明说,党的十九大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这对广大乡村来说是个很好的机遇,大东山村将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继续加快建设宜居宜业宜游美丽乡村,实现乡村振兴。
新闻推荐
揭普惠高速公路落实24小时值守制度 全线出口启动体温监测机制
在揭普高速公路锡场站出口,医务人员正对进出高速路口的车辆人员实行体温检测,并做好健康登记,全力阻断新型冠状病毒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