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展览让性教育在社区被讨论

信息时报 2020-01-19 01:09

观众一边看展,一边讨论。信息时报记者陈少韩摄 信息时报讯(记者 陈少韩)“小学生当父母”、“小孩被性侵犯”……这些事件让很多人开始关注儿童性教育问题。1月11日至19日,广东省绿芽乡村妇女发展基金会(以下简称为“绿芽基金会”)“性教育”项目团队在广东时代美术馆人民公园举办“照片的声音——儿童性教育影像发声展”。本次展览主要展现了揭阳市览表村和广州市黄边社区的孩子们的摄影作品和口述文字、项目团队对影像发声法及儿童性教育的思考。主办方不希望只做单向度性教育传播,而是希望观众透过孩子们的镜头,能够进入到孩子们的生活脉络,发现日常生活中的性教育,也希望通过项目的开展,让性教育在社区里能够被讨论被思考。

用艺术给孩子创造表达的机会

“这个应该是乡村祭拜神明用的”、“我小时候也玩过这个”……在展览现场,观众们边看边议论起来,他们很好奇这些展览中的内容是如何产出来的呢?据介绍,去年6月份至8月份,绿芽基金会的工作人员、清华大学公共健康研究中心的研究人员和源美术馆推荐的艺术家联合组成了项目团队,走进揭阳市览表村。他们和12名孩子一起做游戏、上性教育课、探讨自我表达的方法。

除此之外,项目团队去年12月份至今年1月份,在时代美术馆所在的黄边社区举办了儿童自我认知影像发声工作坊,和7位来自时代玫瑰园小学的孩子们一起,通过拍摄和讨论照片探讨“自我”和“性别”的概念等内容。

本次展览策展人陈丹介绍道:“我们采取的是影像发声法,将照相机作为一种自我表达方式介绍给参与者,借助摄影与照片讨论、了解他们对生活的观察与感知。我们的目的不再局限于讨论式的干预,更多的是开启对话,给孩子们表达的机会。做展览,也是希望通过展览,让孩子们能够为自己发声。”

用孩子视野看到日常中的性教育

或许展览中,孩子们拍的照片不够好看,杂乱无章,但是,这些照片里的内容是孩子们关注的、并且想要表达的内容。通过孩子们的照片和叙述,观众可以走进他们的生活脉络,看看性教育在孩子们的日常生活中,有什么样的映照?

在展览中,大家可以发现街边的人流广告、身边的耳语、社区中人们谈到某个话题时的态度……这些都会让孩子在潜移默化中学到了关于性的知识、形成了关于性的态度和价值观,学会了对与性有关的话题避而不谈。

源于生活的艺术是可以引发大家思考的。在展览中,观众们也在通过展览去反思和讨论个人生活中的性教育和日常生活的关系。

如何让展览里的性教育讨论日常化、可复制化、可传播化,广州美术学院美术馆副馆长陈晓阳认为:“未来可能做成流动的美术馆,用当地的空间和物料怎么迅速地产生一个公共的空间和展览?我觉得艺术家可以创作一个很漂亮的展场,很有感官能量的场域,但是中间需要增加传播学的工作,要设计一个有效传播的结构。”

新闻推荐

2020年揭阳市助力职工平安返乡志愿服务活动火热进行中 爱心服务温暖旅客回家路

本报讯(记者郑乔慧通讯员杨涵)12日,200名春运志愿者代表在揭阳南站前广场庄严宣誓,全面启动“平安返乡,温暖同行”2020年...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