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汕人的“小过年” 冬至

揭阳日报 2019-12-25 13:44

揭西棉湖的冬节丸呈两头尖、中间略鼓的形状。 今 棉 摄

草钩饼。 黄洁宇 摄

冬至,是华夏二十四节气之一,在潮汕地区被通称为“冬节”。民间流传“冬节小过年”的说法,足见其重要性。

据相关资料记载,唐宋时,曾将冬节视为年节,诗圣杜甫《冬至诗》云:“天时人事日相催,冬至阳生春又来。”将冬至视为一年的开端。潮汕的冬节民俗,让笔者印象尤深。

神奇的冬节丸

以前,冬节日前夕挲丸是众多潮汕家庭的重头戏。冬节丸,通常是用糯米粉混合少量粳米粉加水在大锅(潮汕人称之为“大鼎”)里边煮边用特制的木槌搅拌,形成和粿坯一样的团堆,然后从锅中将它们盛起来,放在蓴中,用“红胭米”加水与之弄均匀(据说“红胭米”是一种矿物质,通常被用来做食用颜料,色泽有点黑,但是只需要少量放入水中,便能染红水。其原状为粉状,像极了胭脂,这大概也是其得名原因吧)。待团堆冷却后用手捻出一小部分,在两个手掌之间轻轻一搓,便搓成两头尖、中间略鼓的形状。这就是粉红色的冬节丸。

这丸用于冬节当天祭拜祖先,然后直接煮水、加上白砂糖,供人食用。冬节丸味道清甜,而且给小孩子带来一种神圣的感觉,以现在的流行语来说,就是颇具“仪式感”——吃了冬节丸,大人便会郑重地说:“某某,你食了冬至丸了,就大了一岁了,得更懂事了!”小孩子通常会点头称是,然后奔走相告:“我食了冬节丸了,所以是×岁了!”颇为得意洋洋。

此外,冬节丸还让小孩子感到特别神圣。笔者小时候住在农村,印象中,奶奶或妈妈在除了将冬节丸用来祭祀并煮给家里人食用外,还会将少量的丸放在灶头、门扇、猪圈等地方。据说这个也是一种潮汕习俗,此举旨在表达对灶王爷(司命公)的感恩与酬谢!更是祈求来年六畜兴旺、家门平安。那些丸,大人是不允许小孩子去拿的,哪怕是去移动它们都不行!它们就那样安静地待着,很快就被风干,等到冬节过好几天,有的已经霉变,才会被大人们清理掉。

现在,部分农村家庭还保留着挲丸祭祖先并食用的传统例俗,但是将丸放在灶头等等地方的现象却不知道何时已经消失了;并且,更多的家庭直接从超市购买来袋装汤圆替代传统的冬节丸。袋装汤圆有豆沙、芋泥、黑芝麻等等各种馅料,口感更佳,小孩子更喜爱!这其实也是人们经济生活进步的体现。

独特的“草钩饼”

揭阳市揭西县棉湖镇及周边地区,冬节里,大家还可以品尝到独特的“草钩饼”。

冬节除了各家各户在家里以及祠堂祭祀祖先,在潮汕不少地区,还有宗族组织房亲集体拜坟扫墓的习惯。扫墓的祭品要以干货为主,拿取方便、不易变质。冬节前后,在棉湖及周边地区,我们都经常可以看到一种名为“草钩饼”的祭品。“草钩饼”平日里踪影难觅,只有到临近冬节祭祖之时,负责采购祭品的人才会到糖铺订购。糖铺人员根据订购的数量适时制作,于祭祀的前一两天准时交货,以保证“草钩饼”的新鲜。

“草钩饼”制作程序并不复杂,根据现有的模印,加入已经和好、添加了白砂糖的面,再进行烘烤便可以了。制作成的“草钩饼”正面粉白,背面呈褐色,松软、喷香又不导致烧焦,大部分人都爱吃。特别是在物质相对匮乏的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小孩子更是对之喜爱有加。这种饼因为像极了旧时人们悬挂东西用的木质弯钩(潮汕人称之为“草钩”),故此得名。

为什么要用“草钩饼”祭祀祖先呢?笔者觉得,实用意义在于:草钩饼保存十天半月完全不会变质,作为祭品搬动时很便捷,分发给各家各户时又易于分发,且物美价廉。从深层意义来说,据一些老辈介绍,“草钩”可以用来钩住绳索,将它们系在一起。族人就像绳索一样,分散在各地,从事各行各业的工作。每年的大型群体性祭祀活动,既是共同缅怀祖先、感恩祖先的日子,也是子子孙孙们团聚的良机。拜祭“草钩饼”,寄寓着千千万万的族人相聚相携,万众一心的文化内涵。

祭拜完祖先,宗祠的负责人就会在祠堂里按照人口分发祭品,有又大又红的寄寓着吉祥如意的“大吉”(柑橘),有带糖馅儿的象征子孙发达的“发包”(包子),当然也少不了代表全族团结一家亲、万众一心光宗耀祖的“草钩饼”,大家其乐融融!

冬节,是潮汕人的小过年,无论是神奇的冬至丸,还是独特的草钩饼,都打下了民俗印记,这也是潮汕地区优秀传统文化的一部分。笔者觉得,作为新一代的潮汕人,了解家乡传统习俗,传承美德,增强文化自信,才能在时代发展的大潮中迈出坚实步伐,走得更远! 黄洁宇

新闻推荐

揭西县自然资源局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网上挂牌出让公告 揭西自然网挂(告)字[2019]10号

经揭西县人民政府批准,我局委托揭阳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以网上挂牌方式出让宗地编号为JX2019015号一幅地块的国有建设...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