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布政廉正不可犯 明代揭阳乡贤郑旻政事(下)
由郑旻从四川移植而来的邹堂青皮梨树。 郑秋国 摄
位于地都乌美村的郑旻旧居。 蔡烨华 摄
屹立于邹堂山下的邹堂郑氏祖祠。 陈路文 摄
□郑秋国
主政贵州,呕心沥血
万历十年(1582)七月,郑旻再次升职为广西布政使司右布政使。十一年闰二月,转任贵州左布政使,郑旻开始了宰临一方的主政和作为。他在贵州的主政作为可圈可点,成就卓著,从而走上了人生和事业的峰巅。
郑旻曾经在此工作过,对贵州当地复杂的情况比较熟悉。作为贵州全省最高行政长官,他具有所有一切的决策权和执行权。他要用手中掌握的权力为民办好事实事,让贵州经济社会都发展起来。
郑旻经历了朝廷和地方的深厚工作经验,形成了一套成熟的工作和治政理念。郑旻决定首先以打击赖赋抗税活动,从而一改以往局面,税收收入大增。郑旻将这些增加的税收,再为当地办大量的实事。郑旻的政治声望与日俱增,经济有了一些起色,社会治安也相应好起来。郑旻第二招就是迅速搞一个整治机关作风的“廉政风暴”,坚决惩治官场腐败。经过整治,机关作风日益清纯,社会风气日益好转,开创了良好局面。郑旻转入而重视当地经济社会的发展,着手抓好二项工作:一个是想方设法利用当地的特色发展经济,另一个是发展教育文化事业。
如何扭转落后局面发展贵州的经济呢?这是一个关系贵州发展的头等大事,郑旻针对贵州受山谷阻挡,交通落后,制约了经济发展的诸多实际情况,明确思路,就是抓住重点,逐步推进促进发展。郑旻很快作出决策:拟从加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改善陆路和水路的交通条件入手,促进贵州经济社会的良性循环发展。郑旻思考一番后作出决定,考察并开发乌江。以水路的开发带动陆路的建设,以此推进贵州的大开发大发展。
郑旻上任半年后,带领一班人马,对乌江作了实地探索和考证。随后作出了开发乌江,从思南开始沿江而下全程规划、开发,发展航运,以利于农田灌溉的规划。郑旻在当地考察时,还了却了一桩此前他在贵州没有完成的心愿:寻打汉代的“牂牁江”。经过一番实地探索和考证,郑旻认定北盘江就是汉时的“牂牁江”,写下了《牂牁江解》。
郑旻到乌江作沿途实地考察和调研后,亲自主持并制订开凿乌江连接长江的思南直达川中的运河开发方案。殊为可惜的是,方案在开始实施时,郑旻便积劳成疾,随后病逝于任上。但这个方案为后人开发、建设乌江提供了最为基础的准备和规划,这也是郑旻对贵州的一个特别重要的贡献。
郑旻任贵州左布政使期间,还非常注重文化事业的发展,亲自组织并主持刊行了《重刻唐荆川精选史记汉书》,其中“精选史记”共有12卷,“精选汉书”共有6卷,巡按毛在校正。郑旻又代毛在撰写了“重刻本”序言。
热爱乡邦,眷恋故土
郑旻自从考中进士离开邹堂到外面当官从政后,人虽在外,赤诚之心仍然经常关注着家乡乃至潮州的情况,对家乡建设和其他等有所回报。如在四川带来了青梨树、榕江水域钱岗蚝、在京城载来了红砖、建设了峚山园、邹堂祖祠和鸡笼山邹堂莲堂的水源分流设施,对家乡教育的高度重视,提携后学,教育并影响后人形成良好的读书育人环境,等等。他的足迹遍布整个潮州府,在揭阳、海阳和潮阳都有他或多或少的事迹。
嘉靖四十二年(1563),郑旻41岁那年,他的母亲沈氏去世,回到家乡为母亲“丁内艰”守制三年。期间,郑旻在家乡建造了“邹堂乡峚山园”。过后在邹堂峚山园,经常与友人、名流在“集美楼”探讨学问,传播理学,分析有关比较深层次的问题,以期解决一些当前的社会问题的良方。郑旻曾经师从薛中离,也是个研究理学的行家里手。郑旻对理学和心学有更深入的研究,经常是他作中心发言,给大家作一番辅导。郑旻在明代的理学有相当的研究而取得成就,而且这些理学指导着郑旻的从政作为,忠君清廉和务实爱民一直成为郑旻的政治理念且严格践行,于是郑旻的从政顺利且有所政绩,受到朝廷和百姓上下的一致高度好评。
邹堂郑氏祖祠,俗称“始祖祠”,有二进厅、双火巷,几经焚毁再建重修,如今依然屹立在邹堂山下,大门外立麒麟照壁,古风依旧。
郑旻在家乡期间,有潮阳县民为离任的郭侯建去思碑,得知揭阳有朝廷官员返乡,派出许海等人寻到邹堂,请求郑旻为已经离开几年的潮阳县知县郭侯撰去思碑文。郑旻详细了解郭侯的政绩后,答应下来,写了碑文褒扬了郭侯的“廉平”思想、“所居民富,所去见思”的官绩。这其实也应该就是郑旻本人为官的思想和行为的反映。
万历二年(1574)十一月,郑旻再次回乡省亲,受朋友刘子兴、章熙、李仰山等人的约请,游览了修葺一新的海阳县儒学。在这所母校里,他承教谕曾守谅、训导黎维藩所托,撰写了《海阳县儒学前街建坊辟路记》,老友林大春为该记书丹。
万历九年八月,郑旻又一次回家省亲时从四川带来了4棵“苍溪雪梨”,栽种在邹堂“风吹不倒石”前的山坡上。这4棵寻梨不久开花结果,成为村里的一个新水果品种,因系郑旻亲手移植,人们遂称之为“郑子梨”。几百年过去,郑子梨生长为今天闻名遐迩的邹堂青皮梨。
政声传响,志书留名
万历十二年(1584)十月,郑旻在贵州紧锣密鼓地进行有效管理和治理,可惜不到一年,终于因积劳成疾而病逝于任所,享年62岁。
郑旻逝世了,“贵州士民哀之,相率赴两院,请祀名宦。”当地遂将郑旻入祀贵州名宦祠。从明永乐十一年(1413)贵州建省至万历二十三年(1595),有记载的贵州左布政使共70人,被确认是名宦入祠的却只有10人,这说明在明代贵州地方高级长官中,郑旻属出类拔萃的一位。
郑旻病逝消息传至家乡,他的大儿子郑育渐急赴贵州,匍匐万里扶榇,归葬潮州归湖“黄蜂采花”山地。老友林大春、后学周光镐各自作《祭郑方伯文》纪念。
潮州府、揭阳县分别在乡贤祠中供郑旻神位祀拜。潮州府还在太平路英聚巷口建造“大方伯坊”以示纪念。明代潮州人官至布政使(即古之“方伯”)的有几人,但在本籍建牌坊纪念的却只有郑旻一人,这足以看出郑旻的政绩声誉之高。《贵州通志》《广东通志》《潮州府志》和《揭阳县志》等方志都给郑旻立传。清光绪间揭阳县教谕,新会人李星辉编修《揭阳县续志》时,称赞郑旻是明代揭阳“卓然不朽”的“八公”之一,与翁万达、薛中离、郭之奇等相提并论。
郑旻不但政绩突出,且“粹于学问”,著作有《峚山谈言》《裒拙集》等。
新闻推荐
揭阳市举办揭台港澳青年创新创业交流对接活动 打造青年交流平台 促进四地互融互通
本报讯(记者潘一兵)为贯彻落实市委六届七次全会精神,助推全市全域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努力把揭阳打造成为广东沿海经济带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