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汕建筑组群的分类

揭阳日报 2019-12-11 11:05

彭妙艳

潮汕建筑组群,汉代已经出现(澄海龟山遗址是例),至今已经二千余年,但是时至今日,却还没有给出一个名堂。

谈论到潮汕的建筑组群,往往称为“大厝”,现在则用了时髦称呼,曰“潮汕民居”。也有具象化的叫下山虎、四点金、四马拖车……大的过大,细的过细,让人难以有个概念性的认知。更有人套之以北方近似类型组群的叫法,称为三合院、四合院式,这些都不能本质地反映潮汕建筑组群的构成形态。

客家地区在这方面的研究先走一步,他们把组群分为排屋、围龙屋和土楼三大类,其实潮汕与之大体相近。当然,也有区别。那么,潮汕建筑组群怎样分类才适当呢?根据多年也算广泛深入的调研,我以为也可分为四类:围厝、合厝、巷厝和方楼。厝是闽南语系地区对于房屋的叫法,这个词在体现区域、民系性上很重要。

所谓“围厝”,指建筑组群前面有围墙包围的厝宅。传统上往往用“围”“里”为其命名。组群的座数可多可少,一座、三壁连、五壁连、七壁连等都有。以三壁连最为常见。组群外的围合部分,包括围墙、照壁、门楼(通常左右各一),东、西斋和阳埕。

合厝指没有外围墙的独立院落。包括祠堂、神庙、书斋以及阖厅。阖厅即以一个厅为中心,由若干功能、配套房间和天井组成的民居,在城乡中数量最大。包括通常的下山虎、四点金、五间过、九包七、单佩剑等都在此列。如果把合厝比喻为“诗”,这些不同规模、组合的厝局,就如同五绝、七绝、七律、乐府各种体裁。简单而论,只有一个门楼,房屋四合的组群,就是合厝的特征。

潮汕的巷厝,就是客家所称的排屋。只是潮汕巷厝往往面壁而建,门前是巷,因呈长条而直之状,所以又称“竹竿厝”。还有一种由两排排屋相向而立的,叫“双合街”。巷厝通常由奇数房屋构成,中间一间横面比之两旁者为大,称“巷厅”。巷厝常傍祠堂或其他类型合厝而建,只有少数独立成排。

潮汕作为民居用途的独立的楼,在清代才大量出现,平面呈横向大、纵深浅的矩形,通常为一厅二房、三间二层造式。墙门开于正中下间中间。下层不开窗,窗开于上层。为了通风采光,在正中楼板间开一八角形“天井”。今所见者,大体以贝灰三合土筑墙,有的墙体厚达五六十厘米,坚如磐石。近代所建的独立楼宇往往称为土库。至清代后期,也出现了在大宅后部的后楼。这类楼宇通常设有上下通廊,称为走马楼。在揭西半山客区,也有不少建筑组群、聚落称为“楼”,那是因为组群有个门楼而取的名,其实组群里都是平房,是不能列入楼这个类型来相持并论的。

先勾勒大概如上,具体的分析今后进行。

新闻推荐

揭西公安推动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向纵深发展 成功打掉一“套路贷”团伙

本报讯(记者张秀川通讯员林松鑫)揭西县公安部门近阶段来坚持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向纵深推进,经常组织加强涉黑恶线索的摸排...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