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山道路乐为侨 记归侨离休干部刘青山
刘青山编著的部分书籍及其书法作品。
今年91岁的刘青山身体轻健,颇具谦谦君子之风。
□记者 蔡幼芳 文/摄
刘青山先生,今年91岁,身材伟岸,精神矍铄,颇具谦谦君子之风。
先生1929年出生于泰国,8岁承载着家族的厚望回祖国扎“根”,少年在家乡艰难求学。20岁投身解放战争,于枪林弹雨中舍生忘死……离休后,先生结缘翰墨,倾情为侨,痴心文史,编著有《揭阳华侨志》《侨苑采风》《北坑侨乡录》《史林一叶》《艺园夕摭》等著作12本,计150多万字。
“革命与艰险是分不开的”
1949年1月,20岁的刘青山在同乡中共党员刘郁的介绍下,在丰顺县参加潮揭丰边游击队,同年4月参加新民主主义青年团,10月参加中国共产党。潮揭丰边游击队后来改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闽粤赣边纵队二支五团,刘青山先后参加了解放汤坑(现为丰顺县城)和丰顺县城丰良等战斗。解放汤坑前夕,首先是烧毁揭阳与丰顺交界处的公路木桥,以阻断揭阳方面的增援之敌。半夜时分,乘着月色掩护,刘青山和战友悄悄逼近目的地,用随身携带的煤油和稻草将架在河上的木桥点燃……5月22日,部队解放了汤坑。24日晚,部队冒着瓢泼大雨,爬山越岭,夜行军60多华里,直捣丰顺县城丰良,凌晨战斗打响,26日解放了丰良。
“革命与艰险是分不开的。”追忆峥嵘岁月,刘青山神情严肃地说,越是艰险越向前!夜行军时,他提着整篮“土炸”(炸药)摸黑爬山越岭,侦察敌情。山风呼啸,随时都会碰上敌人、虎狼,他却已将生死置之度外,随时做好牺牲的准备。在打游击期间,夜宿旧祠堂、破屋和山寮。夜间蚊虫乱舞,常以衣服盖面,只留鼻孔呼吸。地下则铺稻草当床而眠。每晚队员们轮流放哨,风声吃紧时,一夜三迁,与敌巧妙周旋。
抚今追昔,刘青山思绪难平,不由赋诗两首:
夜行军
星稀月黑卷寒风,山道崎岖斗志雄。
擒敌攻城驱虎豹,迎来红日照高空。
两度解放丰顺县城
丰良攻克二芳春,日出山城气象新。
犹忆当年解放日,秧歌腰鼓庆翻身。
“为人民服务,一切听党的安排”
新中国成立后,百废待兴,刘青山以火一样的激情投入到新中国的建设事业中,哪里需要那里去,“为人民服务,一切听党的安排”。
他先后担任过揭阳县中共安乐区委宣委、副书记,揭阳《榕江报》主编,中共揭阳县委宣传部副部长,中共广东省委农村部副科长,揭阳县文化局局长,揭阳第一中学校长,揭阳县侨联副主席等职务。
最让他难以忘怀的是1956年初受命主编创办《揭阳农民报》。《揭阳农民报》创刊于1956年4月1日,社址就在榕城中山路史巷,同年10月1日,为使报纸更具地方特色,改名为《榕江报》,社址迁于进贤门南侧高厝池一幢独立二层楼房,楼前池塘碧波荡漾,楼后小河流水潺潺,环境幽静,空气清新。在这里,刘青山带领10几位编辑记者,废寝忘餐,挑灯夜战,忘我地投入鼓与呼中。谈及当年这段革命生涯中的难忘时光,刘青山幽默地用“三个最”概括:工作最紧张、文字最长进、体重最轻飘。其时,报社编辑部墙上总挂着一块小黑板,公示出每天主要文章的标题,号召大家“评头论足”;那时的新闻设备也极其简陋,新华社文稿得通过收音机一字一句地记录下来的……
他干得最舒心的是担任揭阳县侨联副主席期间。他完全没有计较正职、副职,干起“侨”的工作,如鱼得水,干劲十足,为华侨落实侨房政策,积极联络海外华侨回乡投资,捐资修路建校……忙得不亦乐乎。他深情地说:“我是怀着一颗赤子之心,为故乡、为故乡的人民付出。作为归侨,我非常理解海外侨胞对祖国的感情和奉献,所以,我努力依法保护他们的合法权益,身体力行地去为他们服务。”
1986年,他又发起成立揭阳县侨史学会,并任副会长兼秘书长,出版《揭阳侨史》,因成绩卓著,被省侨联评为先进单位,并先后3次参加全国侨史学会会议。
华发频添志未休
离休,刘青山将之视为人生新阶段的开始。在轻松、自由、顺心的氛围中,选择自己的爱好,练智、益体,作有益于世的事。正如他在《马年离休有感》一诗中写道:
玉鞍已下鞭难收,华发频添志未休。
淡饭粗茶堪藉慰,结缘翰墨写春秋。
就是这种“鞭难收”“志未休”的豪情壮志,鞭策他离休至今已写了150多万字的史志文章、诗词歌赋、书画作品,并编印成书。他在编写《揭阳华侨志》时写道:
寒暑力耕刻志书,侨亲业绩喜宏图。
洋洋万语情缘系,冉冉朝晖入我庐。
他写的《揭阳华侨在泰国》一文,发表于广东省侨办《华侨与华人》杂志;《揭阳海内外移民简述》一文刊载于广东《岭南文史》;《潮汕半山客华侨华人》一文,2006年连载于泰国《星暹日报》,收录于《泰国华侨华人研究》一书。《我与侨批》《侨批惹绑匪》在广东省“侨批故事”征文中,被评为优秀征文并入选广东省档案馆出版的《广东记忆系列丛书·侨批故事》。
玉湖镇北坑村,地处客、潮文化交汇中心,是刘青山的家乡,也是揭阳市著名侨乡,华侨众多,人物杰出。该乡在主要移居地泰国约繁衍了10几代1万多人,是本乡现有人口的三倍多。他们虽移居泰国,但对祖籍国仍有千丝万缕的感情和联系。特别是年长的移民,乡土观念尤为浓郁,常说“爱泰国,亲桑梓”,他们继往开来地为故乡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刘青山作《北坑侨乡录》一书,历时数载,奔走于泰国与家乡之间,不辞辛苦,悉心调查访问,积累资料,琢磨分析,几易其稿。《北坑侨乡录》不仅是揭阳市侨史研究的华丽篇章,也是一道架接祖居地与侨居地的精神桥梁,既满足了海外华人寻根拜祖的要求,也满足了侨乡人民在海外寻亲交友的愿望。同时,也为海内外文化与经贸交流、投资开发和建设提供参考,搭桥引路,携手共进。原中山大学东南亚研究所所长张映秋教授,盛赞该书不失为精神上的“公益事业”。
自古文人惺惺相惜。刘青山长期位居揭阳文化部门班首,重才敬贤,注重翰墨情谊,他筹款为知名画家陈君励出版遗作及关爱其遗孀母子的义举,在文艺界遍传口碑。
陈君励(1925~1984),揭阳仙桥古溪人,其父为石匠,母乃才女,5岁随母习字,后跟舅父学画,一生醉心诗书画。著名书法家麦华三曾誉其“卅许年华,诗文成就如此,真奇才也”。然这位才气十足的诗、书、画家,长期处于逆境,潦倒穷困,年未六十因病而故。其子陈阵虽少小书法便出类拔萃,却长期患风湿性关节炎行动困难。刘青山得况甚为同情,发动艺苑友朋齐伸援手,于丙子春节前夕前往慰问,还热心为陈阵延医问药。刘青山不仅作文、赋诗纪念陈君励,褒扬其才华,且牵头搜集其书画旧作,在榕城举办“陈君励遗作展”,并获得泰国宗亲好友刘安邦助款,编印了《陈君励作品选》。今读刘青山的《唐多令·陈君励作品选》一词,令人感受其间洋溢着与陈君励深挚之情及其怜才器重之心。其词云:
一册寄情深,行行见挚忱。石匠儿,梅竹丹心!艺苑奇才挥彩笔,逢盛世,重歌吟。
人去欲何寻,诗魂榕水浔。湄河边,喜遇知音。一卷刊成留美誉,千古颂,伯牙琴。
中华诗词学会顾问、原副会长刘麒子先生曾言:遍揽刘青山诗书画集及侨史文章,无论是诗、是画、是文,均俱见匡国利民、爱人爱己之心。
为让老有所乐,更想老有所为,为国家,为社会,给归侨、侨眷尽心出力,刘青山还积极参加各种社会活动,先后任市侨办《侨声》编辑,广东省侨联《华夏》杂志特约通讯员,广东省、全国侨史学会会员,参加揭阳市诗社、书法家协会,积极参与筹建市传记文学协会、楹联学会。现任揭阳市老游击战士联谊会副会长等。2006年,全国侨联授予他“从事侨联工作20年荣誉证书”。2017年1月25日中国侨联副主席李卓彬率队到刘青山家里作春节归侨慰问。
新闻推荐
榕城区组织人员清洗揭阳大道人行天桥及周边区域,提高保洁水平。吴喜列摄□记者陈星星郑乔慧通讯员黄先鸿林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