夹在作文本里的小纸条

揭阳日报 2019-11-27 10:56

□涂惜君

瘦小的身材,黝黑的皮肤,长及耳的头发脏兮兮的,一抹刘海盖住眉毛,一双眼睛透出挑战性的目光。这就是陈凯。

陈凯是六年级的学生,本学期我刚接过他们班。教过陈凯的老师们忧心忡忡地对我说:“教着陈凯,你没得闲,且有苦头吃了。”这不,今天是开学第四天,第一节课,我刚踏上讲台,立即有同学前来“告状”。

此刻,陈凯就站在我跟前,脑袋歪着,双手叉腰,“脚无闲手无歇”,舌头不时地舔着嘴唇——老师们都说他有“多动症”。

“陈凯,你怎么又抢同学的东西?”我厉声质问。我想我的这种声音一定带有某种权威性。

他用眼角的余光瞟了我一眼,没作声。

“老师,他把同学的东西藏在书包里。”班长李小仪大胆揭发,大义凛然。

“书包,拿来!”我一声令下,班长李小仪立即把陈凯的书包送到我跟前。我刚要打开书包,陈凯急了,跑过来跟我抢。拉扯之间,书包拉链松开了,里面的东西哗啦啦地在地上“撒欢”,笔啦,尺子啦,圆规啦,溜溜球啦,水枪啦……这下子,陈凯慌了,他手忙脚乱地捡这捡那,还冲我凶巴巴地嚷:“干吗拿我的书包!干吗可以拿我的书包!”

看着陈凯那圆睁的怒目和仇视的目光,我想:此刻的他的情绪正处在极端激动的状态之中,解决问题的时机未到,应先让他冷静下来再说。于是我先让李小仪回座位,压住心头的怒火静静地等着陈凯把地上的东西捡回书包里,让他在一旁站着,把他和他的问题暂时搁在一边,开始上课。

这节课是作文课:听记一个故事。我瞥了一眼站在墙角翻白眼的陈凯,灵机一动,把事先准备好的故事内容《凿壁偷光》改为《周处改过》。我先把题目写在黑板上,然后示意陈凯回座位。他横着脖子,极不情愿地蹭回座位。我想:这个大名鼎鼎的陈凯简直就是那未悔过自新的周处!

我清清喉咙,开始讲故事。

“……周处羞愧万分,为自己过去干尽了伤害老百姓的事而后悔不已,从此,他改过自新,为百姓做好事,得到了百姓的欢迎和赞扬。”

讲完故事,我发现,陈凯脸上的表情平静多了,而且,还一副若有所思的样子。我窃喜:看来这故事讲对了。

接着我让学生畅谈听后感,同学们七嘴八舌地说开了——

“我从周处改过的故事悟出一个道理:一个人不怕有错,就怕不改错。勇于改错是一种勇气,一种美德!”

“知错改错就能得到大家的谅解。”

“周处的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人生活在集体中就应该与人为善,多为集体做好事,乐于助人,这样的人会受到集体的欢迎。”

听着听着,我不住地点头;听着听着,陈凯微微地低下了头。他低头的样子显得很温顺,跟平时那个横着脖子歪着脑袋的“混世魔王”简直判若两人!我再次暗喜:谁说他“无可救药”呢?

“同学们,你们都说得很好!请记住:知错不改错中错,知错改错不算错!生活在同一个班集体里,同学之间要互相关心,互相帮助,团结友爱。我相信,每一位同学都会在这样的集体中健康成长!现在,请把这个故事记录下来,注意书写整齐……”

第二天, 我在批改作文时发现陈凯的作文本里夹着一张纸条,上面歪歪斜斜地写着:“涂老师,我错了。我要向周处学习,改过自新,我向您保证了,相信我吧,涂老师。”

看到这,我不禁眼眶热热的,教育转化陈凯的第一步成功了。尽管这只是万里长征的第一步,但我依然激动万分,我相信:陈凯的故事一定比周处的故事更动人。

(作者系揭阳师范附属小学教师)

新闻推荐

杨如及书画展在杭州举行 以书画为纽带 多彩文艺互鉴

藕花相向墅塘中杨如及作本报讯(记者黄丽丽)近日,由杭州博物馆和南宁博物馆联合举办的“丹青不老——杨如及书画展”...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