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汕民间对“陈三五娘”的悲剧演绎
一本很特别的潮学研究文献——《斯土斯民》。中有两篇与“陈三五娘”有关的文章,《陈三五娘》本来是个追求爱情婚姻自由的喜剧故事,在潮汕乡村却被演绎成带有警戒意味的十足悲剧,背后凸显的是中国传统伦理对个体人的严厉束缚、管制与恫吓。
国际学界对区域研究的重视,催发了潮学研究的热度、深度与广度。笔者近日翻阅了一本很特别的潮学研究文献——《斯土斯民》。 此文献由韩山师院政史系与潮汕文化研究中心2002年出版,主编为吴榕青教授,内容由韩师学生两门选修课(《潮汕历史文化》和《潮汕地方史》)的部分作业结集而成。此书中两篇与“陈三五娘”有关的文章引起笔者的注意。《陈三五娘》本来是个追求爱情婚姻自由的喜剧故事,在潮汕乡村却被演绎成带有警戒意味的十足悲剧,不仅帮助女主的丫鬟益春没有好下场,因反抗专制家庭终成眷属的陈三和五娘也先后投井凄凉死去。借此我们可以更了解两性关系的复杂维度、以及底层民众对艰辛现实的慨叹与无奈。
潮剧经典剧目《陈三五娘》又名《荔镜记》,故事的原意是这样的:福建泉州人陈三送兄嫂往广南上任,路过广东潮州,在元宵灯会上与富家女子黄五娘一见钟情。黄父贪财爱势,将五娘允婚富豪林大,五娘不满,心中愁闷。陈三重来潮州,乔装磨镜匠人进入黄府,五娘在绣楼投以荔枝和手帕示爱。陈三在磨镜时故意将镜摔破,借口赔偿宝镜,卖身黄家为奴。后林大强娶五娘,陈三和五娘得丫环益春相助,双双私奔回到泉州。
此文献中的两篇文章分别为:《“陈三五娘”的故事在棉湖》和《“陈三五娘”后传》。前者是大学生吴洁娜对住在棉湖的外婆(76岁的林乐君)讲述的陈三五娘故事的记录。棉湖隶属于广东省揭阳市揭西县,该镇建于北宋太宗年间(公元977年),是已近千年的古村落。后者则是大学生程增寿在陆丰农村对50多岁的母亲相关谈话的整理。
据说此“棉湖故事”也是听老一辈人讲的,“棉湖外婆”口中的“陈三五娘”在私奔后充满了“泪点”:陈三和五娘逃走的时候,因为太匆忙和紧张,竟然把益春丢在半路,益春因此失踪并被贩卖;私奔到泉州之后,五娘担心陈三变心,竟然自编自导了“投井试夫”一幕,结果弄假成真害死了陈三,五娘只好跟着殉情。而两人死后还化为双龙,继续在井底兴风作浪,于是被天神怒而贬为两颗只能遥遥相对却无望相聚的星星……“棉湖外婆”还能演唱一首代代相传的潮语歌谣:
东面出有苦孟姜/西面出有苏六娘/南面出有英台与山伯/北面出有陈三共五娘。
潮剧中本来喜结良缘的“陈三五娘”,在此潮州歌谣中,其悲郁的效果甚至与孟姜女哭倒长城有得一拼!而“陆丰母亲”则在婚后“投井试夫”的戏码之前,还特别演绎了私奔途中一段凶险的情节,以益春被老虎吃掉的惨死,为五娘后来的没有安全感设置了心理语境。该文大意是:话说陈三五娘偕同益春星夜潜逃出去,途经一座山,此山阴森恐怖,野兽出没。三人正在黑暗中摸索,这时一只吊睛白额大老虎跳将出来,益春急于护主,被老虎一口吃掉了。陈三和五娘仓皇逃跑,到了泉州之后,五娘因惊吓过度变得整天疑神疑鬼……
“陈三五娘”的故事在潮汕民间被演绎成如此面目,现实的骨感穿透并覆盖了理想的虚无,字里行间的隐忧与恐惧完全取代了获得爱情的美好与自由,其文本背后凸显的是中国传统伦理对个体人的严厉束缚、管制与恫吓。在严峻的生存现状中,潮汕民间社会被无处不在的浓郁教化与深重警戒的黑暗所笼罩……
新闻推荐
▲度假村景色优美,吸引了不少游客前来打卡。“带着全家人,去影院享受电影大餐”“独自宅在家里,看书放松身心”“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