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道人 黄健生 □翁敏

梅州日报 2019-10-27 09:36

▲天乙湖▲官桥疏雨▲初上武当山

黄健生字乐中,号半痴山人、又号涤尘居士。1962年12月出生,广东揭阳人。广州美术学院中国画系研究生毕业、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文艺志愿者协会会员、广州市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广州画院特聘画家、广东省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广东省楹联学会理事、广州市文联委员、广州市书法家协会理事。现任广城关山月中国画学院院长。多次来梅采风写生,参加各种书画艺术交流。

“漫不经心”小型展示会——黄健生中国画品鉴会已于前段时间告一段落。

黄健生,自号“半痴山人” ,他承认自己专注于绘画之后整个人都处于“半痴”状态,一意孤行到学校当个“教书匠” ,他痴于画,亦痴于万象大千。

小型展示会只展出黄健生近一年来的40幅写生作品。但甫一亮相,便收获了不少的“点赞” ,尤其是得到了业内人士的肯定,陈金章、郝鹤君、刘斯奋、陈新华、方楚雄等老师观看后都给予作品较高评价。

从作品看,黄健生笔墨奔放潇洒,对于风景写生及表现手法有自己独到的见解。他通常不对景物进行过于具象的描画,而是更多地表现此时此景的意韵及感受。构图、落笔貌似漫不经心,实则概括精到,线条老辣,画面生动,情趣盎然,作品凝聚了黄健生多年来对笔墨的不断追求和对生活的热爱,正所谓“外师造化,中得心源” 。

黄健生近年来一方面不断探索实践。一方面钻研理论,几年来写下了30多万字的学习随笔,总结出一套简易的绘画规律,尤其适合成年人的绘画教学。2017年,黄健生出版的艺术随笔集《不要把跑调当创新》成了当年的畅销书。该书认为中国画必须坚持从传统中来,可以创新但不能跑调,可以标新但不能立异。

近年来,黄健生不仅深入临摹古人的画作,还用大量时间学习现当代艺术大家独特的艺术规律,除了广东的关山月、黎雄才、林丰俗等大家外,石鲁、陆俨少、傅抱石、赵望云、黄宾虹、潘天寿、李可染也是他学习的对象。黄健生也因此吸收到极为丰富的绘画营养,形成自己的“无套路”的绘画模式。

黄健生对中国画的本质有着深刻的认识。他认为中国画不仅是单纯的“消遣游戏之作” ,还是可以“载道”的高雅精神产物,他特别推崇潘天寿提出的:“人系性灵指挥之物,生存于宇宙间,不能有质而无文,文艺者,文中之文也。然,文,孽乳于质,质,涵育于文,两者相互相成,故《论语》云:"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其为人之大旨欤。" ”由此,黄健生在画画之余更强调“画外功夫” ,即不停地读书,不断地吸收多方知识,将画事提升到学术的高度。这也说明黄健生不是停留在“技”的层面,而是努力地在“道”上做文章,沉浸在中国画的发展和创新上。他说他不能让别人一定要遵循中国画的发展规律,但他只希望自己能在中国画发展的道路上做一个“守道人” 。

博观静悟,是黄健生绘画创作的常态。2008年他以“古沉船南海Ⅰ号打捞出水”为主题创作的《南海Ι号出浴图》入选全国美术大展并被广东美术馆收藏,这幅画于2017年被评为广东百年美术经典作品。此后他创作的一系列以大海为题材的作品《大海欢歌》 《浪逐飞舟》 《启航》等,均取得不俗的反响。正当人们以为黄健生“食定这条水”时,他又求新求变,写生采风,不断自我突破。他认为,画艺的长进,须经由生到熟,又由熟到生。从生到熟乃技法的演进、审美的升华;由熟到生则为认知的广度,开墒拓土,深幽发微。

综观黄健生的画,充满着人文主义的探索情怀。其画风朴茂而不失大气,渊穆而不失秀雅,写意而不失工稳。人们可追随着他“晨临雾锁的乌江”“暮赏古镇的月夜”“留恋在东濠涌畔”的视野,穿越于清末老广州的书坊,抑或流连在伊斯坦布尔的蓝色清真寺,怀旧于外婆的澎湖湾,讲述一个火地岛的童话……而这次展现的作品画面语言更加沉厚苍浑、简括丰富,他在审视人与自然的关系中追问个体存在的意义。广东省文联副主席、鉴藏家洪楚平认为,展览主题“漫不经心”实乃“莫不经心” :“艺术家运思挥毫,意不在于画,故得于画矣,这就是不滞于手,不凝于心,不知然而然焉。”

新闻推荐

有车即可借款? 小心落入高利贷、暴力催收陷阱……

“有车即可借款,0手续费到账快”“放款快,不押车”……这些诱人的宣传令不少人选择了汽车抵押贷款——将个人汽车抵押,...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