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子诚:一家都是北大人

汕头日报 2019-10-12 00:56

洪子诚一家

洪子诚先生1939年4月出生于广东揭阳。一直到去北京大学上学,他在潮汕常住了17年。曾任北京大学中文系中国当代文学教研室主任。迄今为止,洪先生出版的著作约20种、编纂约15种。他的代表作《中国当代文学史》在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了3个版本。

毕业于揭阳一中

2010年接受《中国青年报》书面访谈时,当记者这样问道:您的出生地“揭阳”并不是我特别熟悉的广东地名,您高中是在哪里读的?1956年考上北大中文系是不是您故乡当地的一大教育和社会新闻?这种选择和家庭背景的关系大吗?洪先生这样回答:

揭阳是粤东的一个县,属于潮汕地区,现在是揭阳市。因为揭阳人总的来说缺乏浪漫气质,在文学、学术方面,出色的人不很多,所以你不知道。但潮州你肯定知道了,有韩愈(不过他是外来者),有饶宗颐,有摄影大师陈复礼……揭阳距离潮州60里,离汕头120里。

我高中读的是揭阳一中,一段时间还有点名气,现在好像有点衰落了。说“社会新闻”,那是你有点看低我们揭阳。上世纪50年代,每一届都有一些人考上北大、清华,至于中山大学、武汉大学等名校,就更不用说了。

我初中开始爱好文学,一直到高中,读了大量新文学和外国文学作品,初中一二年级时,就很认真地读批判《武训传》的文章,读《武训历史调查记》,我觉得书里的世界更精彩。我并不特别信奉所谓的“现实主义”,当时我隐隐觉得,文学就是提供现实不能给予的东西,提升我们难以在现实中获得的感受、体验。这个爱好,不知道受谁影响。我的父亲是医生,在学业方向上家庭对我没有任何影响。家庭从来不干预我们的选择,父母也顾不过来。兄弟姐共九人,没有人像我这样从事与文学有关的事情,他们可能觉得我有些虚无缥缈。

广东口音的北京人

1961年7月,洪子诚大学毕业,留校读研究生。后研究生名额压缩,1962年初重新分配留校,为见习助教,任中文系汉语教研室写作教研组教员。据南通大学教授、原北大中文系1961级的同学40余年后回忆:“一个看不出丝毫才子气的朴实过头的南国年轻人……他毕业那年我们刚刚进校,他第一次登讲台便是讲写作课,浓重的广东口音,却缺乏那口音应有的抑扬,听似平板的讲析,却具体而简约。”

中国当代文学史家洪先生总在研究别的作家,其实对自己的生活说得很少。因为喜欢他的著述,笔者爱屋及乌地阅读了他的太太幺书仪的几本书。果真女性的写作更加感性,幺老师有几篇散文提及了他们的小家庭,原来洪先生一家三口都是北大人呢。

幺书仪1963年考上北大中文系之前,是北师大女附中的学生。在她大学一二年级的任课老师中,就有洪子诚先生。洪子诚和幺书仪于1971年在南昌结婚。幺书仪写道:

“9月2日清晨,我和洪子诚带着两人的单位介绍信,坐在北大干校的拖拉机运货的拖斗里,从鲤鱼洲出发到南昌城里去登记结婚。领完结婚证,就到南昌的街上去寻找水果糖,准备晚上招待中文系洪子诚的同事用。记忆中的南昌热得像火炉,卖水果糖的地方也不好找,满大街上的行人都集中在卖冰镇红豆汤的地方,那是南昌城里唯一的降温饮品,一毛钱一杯,我一路上总想喝冰镇红豆汤不想吃饭。等到买完了水果糖吃了一碗面条,洪子诚告诉我,拖拉机每天有固定的时间往返,而当时已经超过了拖拉机的开车终点,我们得自己想办法回去了。

坐了一段公共汽车到了天子庙,洪子诚把糖装在两个挎包里搭在肩上,给我买了一顶草帽,他自己没买,他说他们天天下田干活,习惯了头顶烈日,我们一路无言地走了十几里路,才到了鲤鱼洲……当晚,我们就算是结了婚。”

1972年开始,洪先生幺老师婚后住的是未名湖边的筒子楼。健斋19楼是中文系教员的集体宿舍,“两地生活的时候,探亲、女儿出生,都发生在19楼。”那时他们多半是吃食堂,也买了一个烧蜂窝煤的炉子放在门口。“记得每天晚上封火的时候,洪子诚都是蹲在炉子跟前,低下头把眼睛凑近炉子下面的炉门,插上那个做炉门的小铁片,让进风口只有半公分宽的一条小缝,这样可以让一块蜂窝煤正好烧一夜。他后来细心而且经验老到,竟然达到每天用三块蜂窝煤就可以支撑着这个炉子经久不"熄"。”

大概1974年,幺书仪调到北大附中教语文,他们的女儿洪越才两岁。洪先生参加开门办学,经常在外出差,幺老师一个人既要上班又要照顾年幼的娃——“白天上班时,把孩子送到校医院北边一个四合院里的北大幼儿园,晚上下班之后,接回孩子开始做饭、吃饭、备课、判作业,她在床上玩,她被训练得在大人做事的时候不哭、不闹也不说话。等到应该睡觉的时候,却常常发现她两腮紫红,惊惶之中一试表,常常已经是摄氏42度开外。我每次都是跑去敲倪其心先生的门,倪先生二话不说,马上就跑过来扛起孩子,我们一前一后一路小跑直奔校医院,女儿在倪先生的肩膀开始大声哭着叫喊:"我不要倪叔叔,我要妈妈……"倪先生一边跑一边喘着气教育洪越:"妈妈抱不动,咱们得赶快去医院,你在发烧……"到了医院照例是注射四环素,带回一包抗生素,第二天一早,只能又把孩子送到了幼儿园,我还得去上课呢”。当时倪其心先生帮忙找过中文系的领导,对他们说:“你们总把洪子诚派出去,小幺的日子怎么过啊?”

在日本教潮州音汉语

洪子诚1978年被评为讲师。1980年起到90年代末,在北大中文系讲授当代文学基础课近十次。1985年评为副教授。80年代初到90年代,任中央广播电视大学中文系当代文学主讲教师,录播讲课视频。1986年8月,个人第一本学术著作《当代中国文学的艺术问题》由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当年开始指导硕士研究生。1991年10月至1993年9月,他在日本东京大学教养学部担任“外国人教师”,主要课程为汉语。虽然潮州方音浓重,an/ang、en/eng、in/ing不分,但东大中国语教研室主任一教授说:“不要紧,有一些日本学生讲潮州口音的汉语也不错。”1991年6月,由当代文学史部分讲稿整理修改的学术著作《作家的姿态与自我意识》由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1993年5月,与刘登翰合著的《中国当代新诗史》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1993年10月评为教授。第二年开始获得指导博士生资格。迄今为止,洪先生出版的著作约20种、编纂约15种。他的代表作《中国当代文学史》在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了三个版本(1999、2007、2010),台湾2008年推出繁体字版、荷兰2007年推出英文版、日本2013年出版日文版、莫斯科2016年出版俄文版、吉尔吉斯2017年分别出版了哈斯克文版和吉尔吉斯文版、韩国2018年出版韩文版等。

幺书仪的学术生涯则从36岁开始。上世纪80年代她研究生毕业后,调到中国社科院文学所工作。她的主要著述有《元代文人心态》、《元杂剧与元代社会》、《晚清戏曲的变革》、《程长庚·谭鑫培·梅兰芳》等。他们的女儿洪越1990年考上北大中文系,他们全家人都成了北大的校友、中文系的前后届毕业生。1998年,洪越在北大硕士研究生毕业后到美国科罗拉多大学进修;之后进入哈佛大学东亚系攻读古典文学博士学位,师从斯蒂芬·欧文(中文名宇文所安)。博士毕业之后,洪越留在国外大学教书。幺老师这样说:“女儿的性格像她爸爸,说话少,却很少废话。”

洪先生在北大100周年校庆前夕撰文写道:北大最值得珍惜的传统,是在一代一代师生中保存的那样一种素质:用以调节、过滤来自外部和自身的不健康因素,在各种纷扰变幻的时势中,确立健全的性格和正直的学术道路的毅力。这种素质的建立和传递,可以肯定地说,不仅来自于成功和光荣,也来自于我们每个人经历到的挫折……

新闻推荐

百事通2020年考研 网上报名 明天开始

羊城晚报讯记者张璐瑶、通讯员粤考宣报道:广东省教育考试院近日发布通知透露,2020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报名将于10...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