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腔热血报家国 两袖清风为人民 记揭阳籍退役军人、一等功臣张自光
张自光获得的立功奖章。
在部队立下赫赫战功的张自光,退役后扎根基层30多年,把军人保家卫国的壮烈情怀,融入到维护基层稳定和谐、服务人民群众利益的工作中。林宝凤 摄
英雄人物:张自光,揭阳龙尾镇人。1974年12月,刚满18周岁的张自光响应国家号召应征入伍。服役期间,他多次荣立战功:1979年2月,在对越自卫还击战中荣获三等功;1982年12月,在执行边防对敌捕俘任务中荣立三等功;1986年在对越还击作战中,荣立个人一等功、集体一等功。1986年退役回乡工作后,他坚守军人本色,在平凡的基层岗位上埋头苦干,在错综复杂的社会环境中始终牢记使命,多次被评为优秀共产党员。
□记者 张夏阳 林宝凤
通讯员 阎 英
45年前,为了保家卫国,刚刚年满十八岁的他,穿上军装,扛起枪炮,在炮火纷飞的战场上冲锋陷阵,在硝烟弥漫的前线上英勇杀敌,在危机四伏的敌占区执行侦察以及突袭任务,立下了赫赫战功。
33年前,他退役回到故乡,虽脱下军装但不忘军人本色,在平凡的基层岗位上埋头苦干,以一颗平常心坦然面对名利诱惑,以一名共产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认真践行为人民服务宗旨,时时刻刻把群众的利益摆在第一位。
他是一名战功卓著的退役老兵,是一名一心为民的优秀党员,是一名心系群众的基层干部,是一名两袖清风的人民公仆。他,就是揭阳籍退役军人、揭阳产业园卫生和健康局副处级退休干部张自光。
战争年代,他既是勇猛的战士,又是机智的指挥员1956年9月,张自光出生在揭阳龙尾镇一个普通的农民家庭。1974年12月,刚满18周岁的张自光响应国家号召,怀揣着保家卫国的崇高理想,毅然应征入伍并奔赴中越边境,在战争中经历血与火的考验。
“机智果断,指挥若定”,在张自光荣立个人一等功的证书中,有这样一句短短的八字评语,浓缩了张自光所在部队军部对他的高度评价。
在部队服役12年,张自光一直跟随部队在前线对敌作战,经历了大小几十场战斗,但在他的回忆中, 无疑是1982年1月的那场袭击战印象最为深刻。
“1982年1月9日,我负责的侦察队接到上级指令,要求我们连夜突进到两军前沿阵地,在1月10日清晨时分对敌占183高地发起突袭并迅速实施彻底打击,为后方部队进攻扫清障碍。”今年已经63岁的张自光回忆起当年的情景,双眼之中仍然透射出一股炯炯的神气,仿佛再度回到那场激烈的战斗中。
1982年1月9日晚上,张自光带领一支10人侦察队,摸黑越过两军相持地带的雷区,在深山密林中有如一把锋利的尖刀,悄无声息地插向敌军的控制区。他们的行动目标,是敌军的一个驻兵点,这个驻兵点建有碉堡、坑道等坚固的防御工事,驻有10余名火力强劲的敌军,进攻难度极大。另外,在该驻兵点侧方的268高地敌军驻守兵力数十人,后方404高地驻兵100多人,战斗一旦打响必须在最短时间内速战速决,否则如若被敌军形成合围,不止深入敌军阵地的侦察队后果将不堪设想,更重要的是会直接影响到我军后方大部队的战略意图实施。
“当时,在过雷区的时候,走在队伍前方的战士出现了一点状况,为了保证战士们的安全,也为了鼓舞士气,更为了确保在预定时间内突进到183高地,我从居中指挥的位置前移,走到最前方带着队伍趟雷区。”张自光回忆道。
10日清晨7时零5分,早已抵达战斗位置的侦察小队按照预定作战计划,首先由4名战士使用火箭筒打击敌军碉堡、坑道等重要目标。然而,就在这千钧一发之际,再次出现了意外情况,一名战士因所处位置不佳,火箭筒无法直接向目标发射,这名战士毫不犹豫地冲出掩体,站起身来果断发射。“为了完成打击目标任务,我的战友不顾极度危险调整发射位置,我当时心里非常着急,因为他一站起来就完全暴露在敌人的视线中了;我马上也跟着他站起来,打算为他做掩护。就在此时,火箭筒迅速发射,炮管的尾部喷出的火焰以及弹药爆炸产生的冲击波几乎正对着我的面部,我只来得及把头微微偏了一下,幸运地躲开了正面的冲击,但是右脸颊及右耳还是受了伤,导致右耳膜破裂。”
当4枚火箭炮准确命中敌军驻兵点重要目标之后,张自光立即带领战友们冲入敌军阵地,迅速消灭了尚处于惊愕状态下的残余敌人。由于作战时机把握精准,作战方案科学高效,这场战斗只持续了不到10分钟,顺利拿下目标的侦察队马上发射信号弹,后方部队炮兵立即展开炮击,阻断268、404高地的敌军增援,张自光带着侦察队战士迅速安全撤离。
这一战,包括张自光在内的10名参战人员,仅有3人受了轻伤,堪称一场完美的袭击战。为了表彰侦察队出色完成作战任务,军部为侦察队记集体一等功一次,张自光等3人同时荣立个人一等功一次。
在长达12年的战争岁月中,张自光作为一名出色的侦察兵、侦察队长,参加或指挥了多次深入敌军阵地的惊心动魄的袭击战、捕俘战,成为所在部队的一把奇袭利刃;他还曾被编入步兵连,在与敌正面对抗中冲锋陷阵,为维护国家民族的主权和尊严勇往直前……
平凡岁月,他既是党的好干部,又是群众的贴心人1986年6月,立下赫赫战功的张自光光荣退伍,按照当时的政策,从战场上下来的一等功臣,可以选择去大中城市甚至是经济特区安排工作,也可以直接保送到军校深造。“我都没去,因为当时部队首长告诉我,中央决定裁军,你们这批兵到时候可以统一转业,回到地方支援建设。”张自光决定,回到家乡去,回到农村去,回到基层去,回到老百姓身边去,那里更需要自己。他说:“我从不后悔当年的选择,也许有人觉得我有点傻,但是这么多年过去了,我还是认为,能够直接为老百姓多做些实事,比为自己谋求安逸的生活更重要、更有价值。”
回乡后,张自光在地方武装部门工作了几个月之后,脱下了他心爱的军装,并被安排到当地政府的基层部门任职。
相对于战争年代的轰轰烈烈,基层的工作显得非常平凡。然而,平凡的工作并未消磨张自光那颗火热的心。在基层工作30多年来,他把军人保家卫国的壮烈情怀,融入到维护基层稳定和谐、服务人民群众利益的琐碎工作中。他表示“对待敌人要如雷霆风暴,对待群众就要如和风细雨。这么多年来,我时刻都谨记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一直都在努力做好群众工作,我希望老百姓能把我当朋友、当亲人。”
从1994年提任副科级干部,直到退休张自光在科级干部这个层次“徘徊”了20多年;期间,多次经历工作单位、岗位调整,但他却毫无怨言:“我这个人能力有限,组织信任我,让我去哪我就去哪,交给我什么任务我都认认真真地做好,虽然平凡,但我心里却感到非常踏实。”张自光谦和地说。
平凡的张自光,心里始终燃烧着军人的热血。在危险与困难面前,他从不退缩。1996年,揭阳市区黄岐山森林公园突发山火,张自光冲在最前面,面对猛烈的火势毫不畏惧,带领扑救火灾的干部群众200余人,成功扑灭了大火。在他担任东山区武装部长期间,还多次组织指挥并带头参与抢险救灾工作,全力保护国家和群众的利益。
张自光热情质朴,想方设法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从不计较个人得失,得到群众的信任和支持,有些群众从家里拿来地瓜、南瓜等土特产表示感谢,他总是婉言谢绝,说这是我们应该做的。他坚守廉洁底线,带头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严格执行廉洁自律各项规定,不为私利所困,不为私情所惑,真正做到一身正气、两袖清风,堂堂正正做人、干干净净用权、坦坦荡荡为官,永葆共产党员的清廉本色。
新闻推荐
市民朋友们:文明揭阳,你我共建。目前,创建工作正进入关键阶段,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没有旁观者,只要您生活在揭阳这片热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