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敬,抛头颅洒热血的英雄
▲杨石魂
李春涛
▲许包野
李梨英
周礼平
中共汕头特别支部书记
杨石魂(1902—1929)
杨石魂,本名秉强,字昌义,普宁人。1919年,五四运动消息传到揭阳,他与林希孟等同学组织榕江中学学生会,后被选为揭阳县学生会、岭东学联主席,领导和组织宣传队,抵制日货。
1923年11月,杨石魂在广州参加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1924年被选为青年团粤区执委。1925年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受党组织委派,回潮汕参与创建中共汕头特别支部,并开展青年和工农运动,任、汕头总工会筹委会主席。11月随国民革命军第二次东征收复汕头,任中共汕头地委委员、工人运动委员会书记,组织起人力车工会和建筑业工会,直接领导建筑工人和铁路工人为增加工资进行罢工斗争。1926年12月11日,他到揭阳指导工人运动时,在张园旅社被揭阳县劣绅周伯初等人指使流氓绑架,秘密囚禁于潮阳县属柳岗乡。彭湃获悉后即亲自筹划营救,揭阳县农民武装包围了县城,汕头工人群众举行示威游行进行抗议。杨石魂被囚七昼夜,最终获释。
大革命失败后,在白色恐怖的严重形势下,他组织普宁和各地农民举行武装暴动,建立普宁县临时人民政府。后率工农武装与海陆丰农军汇合整编,成立惠潮梅农工救党军,任党代表。他们率队伍北上,至湖南省郴县。由于形势急剧变化,1927年7月,杨石魂重回潮汕,任中共汕头市委书记。9月23日,“八·一”南昌起义军攻占汕头,他率领东江工农自卫军,协助起义军作战和维持秩序,建立革命政权。10月3日,杨石魂在平湖读书楼与恽代英、李立三等领导人开会,部署护送领导人撤离战区工作。当时起义军主力在钟潭村莲花山被陈济棠部截击,队伍失散。杨石魂亲自护送起义领导人周恩来、叶挺、聂荣臻等安全转移到香港。
1928年初,杨石魂到湛江、雷州一带领导武装斗争,9月调任中共北江特委书记。12月当选为省委常委,任省委宣传部主任。1929年元旦赴上海,接受中共中央负责人李立三和杨殷、邓小平的布置,到武汉参与重建中共湖北省委工作,任湖北省委常委兼秘书长。4月5日,在办公室工作时被捕,后壮烈牺牲,时年27岁。
革命圣火接引人
许包野(1900—1935)
近期,作为广东省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精品剧目,现代潮剧《许包野》被搬上舞台,在汕头、广州两地火爆上演,赢得好评如潮。剧中的原型就是雨花台烈士许包野。
许包野原名许鸿藻,澄海县上华镇冠山村人,出生于泰国华侨家庭。7岁回到祖国,1919年毕业于澄海中学。1920年4月赴法国里昂大学攻读哲学和法律。1921年转学德国哥丁根,进入格奥尔格·奥古斯特大学继续学习哲学社会科学,并学习了军事学,接触、研究马列主义。参加中国留学生青年组织,积极探索革命真理。1923年,经朱德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编入旅欧支部。1925年,离开德国到奥地利维也纳读书,第二年取得哲学博士学位。1926年到苏联莫斯科东方劳动者共产主义大学任教,兼任地方法官。他懂法、德、意、俄、奥、西班牙等6国文字。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许包野受共产国际的派遣,秘密从苏联回国,几经周折,年底回到阔别12年的家乡。在家只住十天,又匆匆前往厦门找党组织。1932年10月,任中共厦门中心市委书记,着手整顿党组织;发动援助东北义勇军运动;在城市组织失业工人委员会,领导工人开展斗争;在农村组织“农民委员会”“农民协会”,发动赤卫队队员参加游击队,出色地完成了支援苏区、支援红军的重要任务。1934年7月,调任中共江苏省委书记,化名保尔,领导恢复和重建江苏省委机关。当年10月,又调任中共河南省委书记,化名老刘,领导河南省委坚持斗争。1935年2月20日,因叛徒出卖,在河南郑州被捕。不久在南京监狱壮烈牺牲,时年35岁。
作为杰出的共产党人,许包野将不远万里寻到的革命真理向中国民众传播,在白色恐怖中点燃革命的星星之火,并为之英勇奋斗、受尽磨难直至牺牲——在南京雨花台烈士纪念馆的史料系统,许包野被誉为“革命圣火接引人”。
革命母亲
李梨英(1888-1961)
2017年以来,随着潮剧现代戏《红军阿姆》的多次上演,革命母亲李梨英的形象再次走进公众视野。李梨英是中国著名的革命母亲之一,她传奇光辉的一生在潮汕党史上留下了灿烂的篇章。
潮澄饶游击战争期间,大批党的优秀干部和红军战士壮烈牺牲,广大人民忍受国民党军残酷烧杀抢掠的痛苦,支持革命斗争。革命母亲李梨英就是典型的代表。李梨英出生于潮安县西坑村一个贫苦农民家庭,中年丧夫。1926年,潮汕地区正处于大革命的高潮。李梨英不仅支持儿子和女婿参加革命,自己也为红军送情报、探敌情,并于1933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3年至1934年,他的大女婿、大儿子和三儿子都先后为革命牺牲,大女儿也被捕入狱,她强忍悲痛,继续忘我地为党工作。1935年夏,当国民党军队疯狂“围剿”革命根据地时,她谢绝中共组织要她带着两个未成年的孩子到南洋避难的好意,毅然把小女孩寄托给一位远亲,自己带着12岁的小儿子随红军转移到闽南乌山,被分配在中国工农红军闽粤边区独立营伤兵站工作,深得伤病员的尊敬。1937年7月16日,漳浦事件和月港事件发生后,伤兵站与外界中断联系,她带领伤病员坚守在乌山上,直至与党组织和红军取得联系。1941年,李梨英前往南委做掩护工作;1943年后担任方方等党组织领导人的政治交通员;1945年底至潮汕解放,中共潮汕特委机关以“特殊家庭”隐蔽在汕头市,李梨英则以“户主”的身份一直坚持做掩护工作。
1951年10月,李梨英在北京受到毛主席的亲切接见。1961年6月24日,李梨英在北京逝世。临终前,把1800元积蓄作为党费献给党组织。
本版文字整理:
本报记者 陈洁汶
通讯员陈钿钿
史料提供:
中共汕头市委党史研究室
新闻推荐
普宁市委宣传部、普宁市法院、普宁市教育局分别召开“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工作会议,提出 提高政治站位扎实开展主题教育
▲▲△普宁市委宣传部本报讯近日,普宁市委宣传部召开“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工作会议,提出要坚持宣传先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