汕大附一院急诊科主任陈英杰致力建立健全急救体系 守护生命“急先锋”
汕大附一院急诊科建立起“院前急救-院内抢救-EICU急救重症无缝连接”急救体系。
陈英杰。
急诊科的存在,保证了人们在一天24小时的任意时刻突发疾病或受到意外伤害时,送医后都能在短时间内得到专业、科学的救治,但这也意味着有相当一部分医护人员要长期上夜班。
很难想象,22年从医生涯里,有20年是在急诊科度过的汕头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以下简称“汕大附一院”)急诊科主任陈英杰,说起长期熬夜对身体的透支,以及全神贯注应付各种突发病患后的满身疲惫时,是如此的淡然:“已经习惯了”。
在陈英杰的带领下,汕大附一院急诊科年急诊量连年增长,已达到13万人次,抢救成功率保持在98%以上;近3年来,获得广东省科技局、卫健委,汕头市科技局等部门科研项目10余项。今年6月,急诊重症监护室EICU的启用,标志着该院急诊科“院前急救-院内抢救-EICU急救重症无缝连接”急救体系已基本形成。
文/图:南方日报记者宋芾
“懂医学知识非常重要”
“走上从医这条路,与我母亲的经历有关。”陈英杰坦言。
在陈英杰念书的时候,母亲患有皮肤病,辗转求医吃了好多药,怎么治也治不好,都以为患了红斑狼疮。其实不然,那时家境不好,母亲在印刷厂工作,她对印刷厂的材料过敏但自己却不知道,后来辞工在家休养,病就好了。这件事对陈英杰的触动很大,“懂医学知识非常重要”。
还有一点,就是陈英杰年少时性格内向,不爱说话,但爱好钻研。在当时,不善于沟通和表达的陈英杰觉得自己能选择的职业并不多。两个原因加在一起,陈英杰就报考了医科大学。
时至今日,在急诊科摸爬滚打已20多年,能跟形形色色的患者打交道、应对各种突发事件的陈英杰,变得健谈、爽朗,很难再跟“性格内向”联系起来。
“急诊科要求医生不只会当医生”
1995年7月,陈英杰进入汕大附一院工作,先在内科轮转,后被送往省医院进修。沉稳的性格使他更能静下心来积累沉淀,在临床上不断学习,总结经验。
通过多年的不断建设和完善,汕大附一院急诊科目前占地3000平方米,分为医疗区和支持区。医疗区包括:分诊处、就诊室、抢救区、输液区、留观区、清创室、急诊手术室、EICU、综合病区等,设有醒目的路标及地面标识;支持区包括:独立的挂号室、药房、收费处,另有心电图室、放射科(包括CT)、检验科、B超室,24小时为急诊科服务,紧密配合,利于病人诊治检查。
“急诊科像微缩的社会一角,在这里能看见世间百态,病人有醉酒的、打架的、车祸外伤的、突发急病的,常能看到亲属或朋友手忙脚乱地将他们送进急诊科。”也正因此,陈英杰表示,“区别于门诊,急诊科要求医生不仅会当医生,充分利用医疗资源和可调配的人手,抓住时机挽救病人生命,更要懂得沟通,应对各种医疗之外的状况,安抚病人家属、朋友的情绪。”
有一次夜班,急诊科接诊的一位中年患者,因服用“祖传秘方”治疗风湿病导致心律失常,阵发室速、室颤,多次出现心脏停搏现象,情况十分危急,每一秒钟都有生命危险。陈英杰立刻对病人进行抢救,一边不时给予电除颤,一边给予胸外按压,同时联系血液透析,经过一个晚上的抢救,直到第二天早上患者病情趋于平稳,他才发现自己整个晚上没休息,双腿已经肿了。
几年前,有村民聚集起了冲突,陈英杰带领医院急救队按120指派赶赴现场待命四天四夜,处置并转送回院伤员12名,其中一名为特重型颅脑损伤。经救治,12名患者生命体征均稳定,10人送住院部继续治疗,2人收急诊留观区观察。由于在此次急救中贡献突出,他还受到有关部门褒奖。
实现“院前急救—院内抢救—EICU急救重症”无缝连接
目前,汕大附一院急诊科年急诊量达13万人次以上,辐射到揭阳、潮州、汕尾、福建、江西等周边地区,负责汕头市大型突发事件的急救工作。常规开展生命体征监护、洗胃、气管插管、有创和无创机械通气、除颤、床旁血气分析、深静脉穿刺、三腔两囊管、血流动力学监测等技术,急诊抢救成功率保持在98%以上。并健全与心内科、神经科、介入科、手术室等专科的合作,建立绿色生命通道,大大提高了急性心肌梗塞、脑出血、脑梗塞、大咳血、重度创伤等病种的抢救效率。
在陈英杰看来,急诊科不仅是与疾病斗争的急先锋,也应该是急救知识与技能宣教的排头兵,多年来的急诊工作经历,见过太多因亲友缺乏院前急救知识和技能,患者耽误最佳抢救时机,增加救治难度,抢救效果大打折扣的案例。
2018年9月,在陈英杰的带领下,“全为生命急救培训队”正式成立,扛起“急救人”的责任与担当,利用工作之外的休息时间,走进企事业单位、协会、社团等,开展包括心肺复苏等急救技术在内的急救知识与技能宣教,时至今日已组织培训近80场,直接培训逾6000人次。
今年6月中旬,急诊重症监护室EICU正式投入使用,需呼吸或循环支持的咯血患者;消化道大出血患者;大面积烧伤、剥脱性皮炎,需呼吸循环支持患者;癫痫持续发作需呼吸循环支持患者等,病情危重的患者将直接获益。这也标志着该院急诊科“院前急救-院内抢救-EICU急救重症无缝连接”急救体系已基本形成。
急诊专科“同质化”发展
近3年来,汕大附一院急诊科开展了冠心病早期预警,休克和急性中毒等发病机制,急性主动脉夹层早期诊断分子标志物筛选等研究,获得广东省科技局、卫健委,汕头市科技局等部门科研项目10余项。同时,承担着汕头大学医学院各级学生《急救护理学》《急救医学》的教学任务,临床见习、实习,以及急诊医学进修医师、护士的临床带教,汕头市急诊住院医师培训和全科医师培训,继续医学教育项目学习班等工作。
2019年4月,“汕头急诊专科医联体”正式成立,联合汕头市中心医院、汕头大学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等粤东地区十几家医院和基层卫生院的急诊科室,以同一专业内均质化发展为目标,共同为提升粤东地区急危重症患者整体治疗能力、救治效率,加强医疗资源共享体系建设,迈出重要的一步。
“肩上的责任更重大了。”被选举为汕头急诊专科医联体主席的陈英杰表示。
■简介
陈英杰
主任医师,汕头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急诊科主任。
全国研究型医院学会心肺复苏学专业委员会广东省心肺复苏培训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广东省急诊医学质量控制委员会委员,广东省医学会急诊医学分会委员,广东省医师学会急诊医师分会委员,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学会灾害医学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汕头市急诊专科医联体主席。
在国家、省级刊物发表论文多篇。在从事临床工作的22年中,有20年奋战在急诊科第一线,抢救了相当多的危重病人,以精湛的医技和高度的责任心赢得患者和同行的一致认可。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陈锡辉通讯员揭纪宣)9月2日至3日,市委7个巡察组分别举行进驻动员会,正式进驻市卫生健康局、市人民医院、市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