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人古诗话廉政

潮州日报 2019-08-25 09:18

潮州牌坊街四进士坊曹资 摄

□杨史辉

灯下夜读,读到了几位潮籍诗人写下的“廉政诗”,很受教益,是传统教育、廉政教育的好教材,特辑录数首和朋友们分享。

读书人的高尚精神

据乾隆《揭阳县志》载:蔡颙,字伯昂,揭阳榕城人。明景泰癸酉(1453)举人,授广西太平府判官,监梧州盐税,为巡抚韩雍所器重,迁象州知府,岁歉不及上闻,发粟赈饥,拂当道意,致仕归,行李萧然。授徒里中。他有一首《临终赋诗》:

平生耽读数行书,

官守边陲城一隅。

律己未尝逾矩度,

持身特欲绝尘污。

传家不患田园少,

继世惟忧孙子愚。

俯仰二仪皆不愧,

甘为清苦一寒儒。

蔡顒在考取举人功名之后,先后担任过广西太平府判官监梧州盐税、象州知州。监一方的盐税,在一些人看来,这是一个难得的好缺。但他在任两年间清廉守纪,一尘不染。提升为象州知州时,遇到灾荒,在来不及上报的情况下,大胆做出紧急发粟赈灾的决定,救灾民于苦难,活人无数。但他的举措,让当道失去操控权力以营私利的一个机会,由于得罪上司、权贵,他只好辞官归家,归家时行李肃然。回到榕城后他以教授生徒养家糊口,甘于清贫,为国家、社会培养人才,当年“少卿吴裕,郡丞张濬皆出其门邑”。他培养了后来官至太仆寺少卿的吴裕,某府府丞张浚以及知县陈爵的弟弟陈佐等大批有作为的人物。后来陈佐任潮州府推官,经常给蔡顒送来财物,以缓其清苦,但都遭到蔡顒的婉拒。临终时蔡顒写下了本文开头引用的《临终赋诗》这首七律以示心志。

作者在诗的开篇写道:平生耽读数行书。一个“耽”字,既是作者自谦之词,也是读书人本色的反映。一生“耽”于读书,在读书中修身、律己。蔡颙曾任过太平府通判,监梧州盐税,象州知府等职,按现在的级别来说,也是“厅级干部”了,但作者严于自律,在封建社会为官,能“律己未曾逾矩度,持身特欲绝尘污”,靠的是高尚的人格精神,道德修养,以清廉为荣,以贪为耻,自律品格值得后人学习和敬仰。诗的颈联:“传家不患田园少,继世惟忧子孙愚。”作者所忧虑的不是传家的田园少,而是“子孙愚”。古人云:遗子黄金满盈,不如教子一经,儿孙贤能成为国家、社会的有用之材才是最大的福,清白做人、廉洁为官、勤奋读书,作者为儿孙、为后人留下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特别是诗的结尾二句,作者自豪地说:“俯仰二仪皆不愧,甘为清苦老寒儒。”诗人一生清白,胸怀坦荡,俯仰之间,无愧于天地,无愧于自己,无愧于社会,这正是中国传统知识分子难能可贵的精神和崇高的人格力量,读诗至此,不由令人肃然起敬!

这首诗名为《临终赋诗》,是作者写于临终前,写其一生读书明理,严于律己,为官清廉,教育子弟永远保持寒儒的本色,面对天地而问心无愧,也是作者对自己一生的评价,也是对儿子后辈的叮嘱和希望。据乾隆《揭阳县志》记载:“识者谓为实录”,可见作者在诗中并没有虚言。作者直抒胸臆,坦荡磊落的人格精神和力量在诗中得到充分的体现,全诗一气呵成,直抒胸臆,写得明白晓畅,毫不雕饰,不用僻典,情感真切,充满一股满满的正能量。蔡颙这首《临终赋诗》诗让后人读到一个读书人的高尚人格和精神,今天读来仍有积极的教育意义。

袁大敬:年老引归,囊无长物,因吟见志

袁大敬(1554-1625),号澄霖,揭阳渔湖人,明万历二十一年(1593)岁贡生,官化州府学训导,擢荆府教授,有《年老引归,囊无长物,因吟见志》诗:

路经山径一囊空,

野鸟山花笑我穷,

我道归鞭还是富,

担头明月与清风。

雍正《揭阳县志》卷六《人物》载:袁大敬“两秉教铎,着实以文行课诸生,羞计及脩脯。迨迁荆府教授,以年老不就,归囊如洗,自吟诗曰……”诗人身为学官,职在教导府县生员,年老退休时(归鞭,指归途)囊中空空,两袖清风,诗中用拟人的写法“野鸟山花笑我穷”。尽管自己贫穷,但作者精神却是富足的,担头上的明月、清风就是作者的精神财富。“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充满乐观向上的精神。诗的前二句叙事,后二句叙中带议,表达了诗人的堂堂正气。全诗语言平实,不加雕饰,但读来感人至深。

刘璜《寄示儿理英等》

刘璜,号望溪,饶平人,清乾隆十六年(1751)进士。《寄示儿理英等》共二首,现录其中的第二:

休将温饱乱心思,

刘毅家无担石遗。

薄奉难为子孙计,

清风还似鹤琴随。

松枝出土寒来惯,

梅蕊先春胜早知。

各把一经传父业,

莫教人笑景升儿。

这首诗是作者在外为官时寄示儿子的,告诉儿子,家中没有什么遗产,父亲薄俸也不能为子孙作长期打算,要刻苦读书学习,不要被人讥为没出息。教育子女,用心良苦,对后辈充满希望,也表达了作者甘于清贫的高尚人格。

刘璜曾任浙江蒙阴县令,洁身自好,为官清廉,过去有“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之说,但诗人廉洁自律,只靠微薄的俸禄生活。诗人借用“刘毅家无担石遗”的故事,来说明自己的清正。典出《晋书·桓玄传》:“刘毅家无儋石之储”,谓仅有少量财产,正如诗人所说的“薄奉难为子孙计,清风还似鹤琴随”。(古人常用鹤琴相随表示廉洁),诗的最后二句希望儿子们要努力有为、勤奋读书,不要被人们的耻笑。当年曹操曾说过:“生子当如孙仲谋,刘景升儿子若豚犬耳!”(景升,荆州牧刘表字,出自《三国志·吴书·孙权传》)。这首《寄示儿理英等》诗,既是教育儿子,也是作者为官清廉的反映,读来很有教益。今天我们仍然对这些先贤表示深深的敬意,对先贤为官廉洁、严于律己的高尚品德和政风肃然起敬。

新闻推荐

广以“洋教师”过端午节将组队赛龙舟

羊城晚报讯记者赵映光,通讯员李敏、林冰淳报道:端午节赛龙舟,是中华民族的传统习俗,但如今这项传统水上运动项目也越来越受在...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