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客今昔变

宝安日报 2019-07-25 07:38

番客(中,作者的大姑)与亲戚合影。(1984年摄于揭西县影剧院门口)

刘庆方 文/图

番客指的是华侨,而在老家揭西,更多是说漂洋过海到东南亚一带谋生的海外侨胞。我的老家在粤东山区,旧时山高路险、土地贫瘠,环境很恶劣。过去,为了谋生,家庭条件不好或出身不好的人家只能往外发展。由于地缘的关系,选择去东南亚各国闯荡的番客特别多,尤以马来西亚最集中(马来西亚也就俗称番邦了),至今马来西亚还有几个说着揭西客家话的方言区,揭西因此成为著名的侨乡。改革开放前,由于历史原因,漂泊在番邦的番客与祖国的亲人很少联系,想念更多停留在心里。改革开放后,漂泊在异国他乡的番客纷纷回乡省亲,而番客留给我们更多是美好的印象。

彼时的番客,在乡人眼里,就是“大神”。他们穿着花纹衫,戴着金项链,头发微卷,说着一口夹杂着英语的家乡话,举止优雅。这与土里土气的乡里人比有着天壤之别。我是上世纪70年代中期出生的人,我读书的时候,正赶上番客回乡省亲潮,家乡人把迎接番客归来当成头等大事来抓。因为番客回乡不单是省亲,还不忘改变家乡落后贫穷的面貌,或捐资办学,或修桥铺路,这些都是实实在在的福利,自然是热烈欢迎。那时,我们除了读书外,就是当仪仗队员,每当有番客回来,同学们有的敲锣打鼓,有的手举彩旗挥舞,列队欢迎番客荣归故里,场面十分隆重壮观。当然,能得到这种待遇的番客,一般都是大番客,大番客就是在番邦有钱有地位的番客,并且热心捐助家乡的公益事业。而小番客指的是在番邦也只是混口饭吃的工薪阶层,但瘦死的骆驼大过马,他们在我们这些穷亲戚眼里也是有钱人,所以也是热烈欢迎的,不过没有这么隆重,但也有专车接送。

番客们确实给我们家乡带来了明显的实惠,乡村里漂亮的学校、堂皇的祠堂、平整的水泥路都是番客捐资所建,就连学校的课桌等教学设备也是番客捐赠的。改革开放初期,家乡人民的生活依然在贫困线上挣扎,但对于我们小孩来说,能喝着稀饭,穿着带补丁的粗布衫,来到崭新的学校读书,就是最大的幸福。

当时,县里成立了侨社,专门用来接待回乡省亲的番客,无论大小番客一律都有侨社的接待,再由专车接送到番客的出生地,迎来送往,好不风光。我的小姑父就在侨社当司机,专门接送番客,由于开车技术好,态度温和,时常能收到番客给的小费,日子过得挺滋润。而我大姑一家就是小番客,也能享受迎来送往的待遇,而作为他们侄子的我也能因这两层关系,坐上小姑父的小客车,加入接送团。加入接送团,不仅能蹭吃蹭喝,还能饱览不一样的风景。

大姑一家是小番客,除了请我们吃几顿饭外,就是送一些小首饰,还有一大堆旧衣服。但就是这些旧衣服,也是我们争抢的目标。虽然未必合身,但毕竟是洋装,质地不错,款式新颖,穿上去特别有面子。

然而,正所谓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随着时代的发展,家乡面貌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住有洋楼,行有轿车,穿着时髦再也不是梦,吃香喝辣更不在话下。反观番邦那边,在上世纪90年代末遭遇了东南亚金融危机后,番客的日子也不是太好过。当然,我们也不再依赖番客来改善生活,反而,番客回来会盛情款待。迎来送往,完全出于私人的亲情关系,亲人们早已用平常心来接待番客。官方不再参与,侨社也解散了,虽少了仪式感,倒也来去自由。

新闻推荐

奄奄一息的潮语方言小说

大吴泥塑王振雄摄□林伦伦方言小说,是指用汉语方言来写作的小说,就像用方言讲故事一样。我曾经看过纪念粤语讲...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