练江的帆船
我少时离乡,出外工作,一晃就到暮年,贺知章的《回乡偶书》就是我今日的真实写照。人都有思乡情结,年事越高,思乡更切。家乡的一草一木,一沟一渠、一房一屋、一街一巷时刻铭记于心。
我的家乡在练江中游南岸,家住的房屋直面练江。练江是潮阳普宁人民的母亲河。在我离开家乡之前,练江江水清澈,鱼虾成群,鱼鹰翔集,帆船穿梭,练江之美令我陶醉。我对家乡的一切都热爱,对练江的帆船更是钟爱有加。
帆船也叫灰船,因其色灰(船木自然色,也说运载壳灰)而得名。帆船分大小两种,船体无严格定制,但练江航道水浅,船体不宜过大,一般大船长二三十米,宽两三米。小船大小是大船一大半。大船可运载货物十来吨,小船相对递减。大船船员两到三人,小船船员一人。帆船船头平而阔,看上去像电视上曹操的中型战船。船的前部约三分之二装载货物,后部三分之一为船员生活区,生活区上面支盖着拱形竹篷,竹篷供船员遮风挡雨,饮食起居。帆船桅杆为整条实木,多与船身同长,桅杆下粗上细,身圆底方。船的风帆为布料,上斜下正,状如不规则梯形。帆布用若干根竹篙横向撑开镶紧。风帆前端紧套桅杆,顶部与升帆缆索相连,缆索另一头穿过桅顶滑轮,可随时升降。风帆上每根竹篙末尾都有小绳牵引,供船员执掌风向。大船帆重,靠桅杆底部卷轴(辘轳)升帆。小船帆轻,手拉缆索即可挂顶。帆船以风为动力,无论什么方向来风,都能推动帆船前行:顺风最好,侧风次之,逆风稍差。逆风也能推船前进,方法是之字形行使,就像汽车上盘山公路,穿梭转折(船家叫耕布行)。逆风航行费时,费力,费神,速度缓慢,危险性高,不得已而为之。逆风航行最能考验船工舵技。
在那陆上交通不便,运输工具落后的年代,练江沿岸人民的生活必需多数由帆船运载解决,练江水道也就成了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黄金水道。
若是天气好,顺水顺风,帆船就会挂满风帆,乘风破浪,一艘艘跟进,接二连三向前。此时,船员手把尾舵,休闲自得,显得十分得意,格外开心。
如遇天静风停,任务紧迫,船员就会倾尽全力,撑篙,划桨,拉纤,这时的船员一个个坚毅无比,无坚而不摧。
每当夜幕降临,群星闪烁,舟旅不行,帆船泊岸,便有船员拉胡弦唱潮曲,自娱自乐,犹如渔歌唱晚。最常唱的是《王金龙下山》,其喜气洋洋者也。
后来,我有时回乡,目睹练江水体污染,航道堵塞,鱼虾断种,帆船绝迹,满目肃然,感到很是伤感。
而今,有中央和地方政府重视,练江治理大见成效,沿江人民赞誉之声鹊起。可以肯定,在不远的将来,一条江水清澈、鱼虾成群、鱼鹰翔集的美丽练江会重新出现在人们面前。但是,帆船的身影将永远在练江中消失。因帆船的运输功能已被发达的陆上交通工具所代替,即使练江恢复水路运输,帆船也会被装上船尾机的现代船只所代替,练江帆船注定无重现之日。然而练江治理后,江面整洁,江景优美,如能在江面建造些帆船模型,供后人瞻仰,与建设美丽乡村也相得益彰,岂不美哉!
练江的帆船,永远的记忆!
新闻推荐
救援人员合力将伤者背上山顶。广州日报讯(全媒体记者陈家源通讯员庄淼锴摄影报道)昨日揭阳普宁消防通报,5月26日中午,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