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佛学者看中国
伍刚
哈佛大学是举世公认的世界一流学府,云集着来自世界各地著名的经济学家、历史学家、法学家、文学家等。
张梅博士于2015年通过国家留学基金委的公派出国留学选拔后进入哈佛大学访学,她一直思考,可否围绕中国理论界、学术界乃至全社会关注的问题,到哈佛大学做一些研究中国问题学者的访谈,听一听他们对当代中国的看法,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本书正是基于此的一次成功尝试。
作为哈佛同窗学友,我亲眼见证了张梅博士问道哈佛、心系中华的一片赤子之情。我认为本书有如下特点:
一是巧取角度,既有站在哈佛看中国的高度、又充满情系中国大地、跨越太平洋的深度洞悉,为站在哈佛看中国提供了一扇方便法门。本书全部访谈文稿几乎都由张梅博士独立采访完成(仅有一篇访谈与他人合作完成),访谈聚焦当今中国社会的热点、重点和难点问题,文稿总体质量较高。
二是充满温度,以第一人称亲历式面访对话哈佛大师,以耳目一新的小切口切入宏大叙事主题,对中国条分缕析进行全景式解读,为站在哈佛看中国提供了全新视野。国内现已出版的哈佛主题相关书籍,较有影响的除张冠梓教授主编的《哈佛看中国》外,还有部分哈佛学习追忆或回忆类的书籍,如1996年三联出版的吴咏慧老师的《哈佛琐记》,以及20世纪90年代赵一凡所写《哈佛读书札记》,这两本书出版后都产生了较好的反响。可是因为两位作者的叙述都停留在上个世纪的哈佛人物,而哈佛新人辈出,本世纪哈佛涌现出甚多研究中国问题的知名学者,他们像老一辈的哈佛中国问题研究学者一样在世界范围内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可是根据作者有限的检索,市面上尚未有记述他们的相关书籍,因此本书选择的相关人物除了少数健在的老一辈哈佛学者外,更有大量新近涌现的知名学者,通过第一人称亲历式面访,充分展示哈佛学界关于中国研究的新观点,让人耳目一新。
三是有纵深度,通过历时和共时视野问题导向,全方位透视哈佛中国问题研究学者群像,闪烁着智慧群星灿烂之光。哈佛大学也是美国最早开设中国学研究的学校,盛产了许多中国研究名家,如费正清、史华慈、傅高义、孔飞力、杜维明、包弼德、柯伟林、王德威等,出版了诸多影响深远的著作。20世纪70年代初,基辛格博士在他前往中国开展“秘密外交”前,专程回到母校哈佛大学倾听中国研究专家们的见解,开启了中美建交的新时代。市面上现有的哈佛主题书籍,或是聚焦于访谈,或是专注于回忆性的记述,本书将学者小传、访谈文稿和汉学家印象记熔于一炉,给人以丰富的启迪。
(原文有删节,标题为编者所加。)
快讯
全新巴金译文集上市
时值巴金先生诞辰115周年,由巴金故居策划,草鹭文化与浙江文艺出版社于近日合作推出全新汇编的《巴金译文集》(共十册)。这套书精选巴金先生一生翻译的经典译作,包括屠格涅夫的《木木》《普宁与巴布林》《散文诗》,高尔基的《草原故事》《文学写照》,迦尔洵的《红花集》,赫尔岑的《家庭的戏剧》等作品。译文集根据巴金生前亲自校订的最后版本排印,并以“附录”的形式在部分作品正文之后汇集了巴金与译文相关的注述,帮助读者深入理解作品。
或许尚未被广大读者所熟知的是,在进行文学创作的同时,巴金从事翻译工作六十余年,有数百万字译著传世,其中很多已成为必读的外国文学经典名译。1922年,18岁的巴金根据英译本翻译了俄国作家迦尔洵的小说《信号》,由此开始了延续60年的翻译工作。巴金自谦自己不是文学家,也不是翻译家。他写文章、发表作品,是因为有话要说,他说,“希望我的笔对我生活在其中的社会能起一点作用。我翻译外国前辈的作品,也不过是想借别人的口讲自己心里的话,所以我只介绍我喜欢的作品。”
巴金翻译一本书往往根据多种版本。文学史家唐弢曾评价说:巴金在译文上用力之深、用心之苦远胜于他自己的著作。而巴金的译文也成为后来许多著名翻译家学习的榜样。
此次出版的《巴金译文集》是以巴金故居授权的权威版本为底本,集结巴金从浩瀚世界文库中拾取的珍珠,每本篇幅在10万字上下,体裁涵盖了诗歌、短篇小说、回忆录等,每本书内,还配有巴金珍藏的原版书影、插图,以及作家手稿等,译后记作为附录编排于书后,为读者提供延伸阅读。从这些作品中可以看到曾经影响了一代文学大师的精神源流。
读史
《人文通史》
从史前时代的岩洞壁画、早期文明的巨大陵墓,到古典时代的希腊建筑和罗马雕塑;从文艺复兴的天才大爆发到巴洛克、洛可可、古典主义、浪漫主义交相辉映;从敢于突破传统的印象派画家莫奈和现代主义小说家卡夫卡到新世纪的迪拜高塔和北京“鸟巢”……全书的内容涵盖从史前到21世纪各个历史时期的历史、哲学、宗教、文学、绘画、雕塑、音乐、建筑、戏剧等领域,包含近400幅高清艺术作品图片。
《极简美国史》
这部极简美国史,不仅勾勒了美国历史的关键脉络,还用小贴士的形式,介绍典型的美国人和美式生活方式。为说明各历史时期的典型特征,还穿插介绍相关经典电影、图书文献、历史遗迹等,多角度探寻美国的特质。这些都使得本书不仅充满历史洞察和良史之识,且极富知识性和趣味性。著者猿谷要是日本的美国史研究领域的开拓性人物,本书由其积数十年史学研究和实地踏察经验而写成。
本版撰文 信息时报记者 陈川
(署名除外)
新闻推荐
本报讯为进一步利用好红色资源、发扬好红色传统、传承好红色基因,近期,池尾街道在上级部门和热心人士的支持下,投入资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