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对口帮扶三地三年取得阶段性成效 帮扶协作项目让昭通80万人受惠 韶关揭阳累计脱贫率达95.5%
揭阳海边的荒坡沙地种出高品质胡萝卜,昭通残疾人在东莞首次实现就业……2016年,党中央、国务院和广东省委、省政府赋予东莞对口帮扶云南昭通、省内韶关和揭阳的光荣任务。3年来,东莞市委、市政府不负重托,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特别是关于扶贫工作的重要论述,强化组织领导,落实各级责任,健全帮扶机制,加大资金投入,实施帮扶项目,推动脱贫攻坚工作不断向纵深发展,取得了阶段性成效。
在云南昭通,2016年以来,已直接帮扶贫困人口11377人次,其中脱贫5577人,帮扶协作项目受惠覆盖人口超过80万人;在帮扶韶关和揭阳方面,3年累计脱贫15550户、51920人,累计脱贫率95.5%。
高位推动帮扶责任全面落实
今年2月12日,春节假期后开工的第二天,东莞市召开援藏援疆及昭通扶贫协作情况汇报会。市委主要领导听取了省第五扶贫协作工作组和市经协办的专题汇报,并就今年东莞帮扶昭通工作作出部署,要求各级各部门高度重视扶贫工作,全面加大力度,继续发挥东莞市在扶贫工作中的优势和特点,聚焦解决贫困人口脱贫和人才帮扶,助力昭通顺利完成脱贫攻坚任务。
在脱贫攻坚工作进入攻坚拔寨的关键时期,全市上下以闻鸡起舞、日夜兼程、风雨无阻的姿态,迅速投入到新一年的脱贫攻坚工作中。
打好脱贫攻坚战是党的十九大提出的三大攻坚战之一。从2016年起,东莞市承担云南省昭通市6个国家级贫困县和省内韶关、揭阳两市共323个省定贫困村的对口帮扶任务。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把脱贫攻坚工作作为重要政治任务和第一民生工程来抓,加强组织领导,成立各级扶贫工作领导小组,明确各级党政主要领导为第一责任人。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梁维东,市委副书记、市长肖亚非分别担任市扶贫工作领导小组组长和第一副组长。
去年,市主要领导全年共9次主持召开会议专题研究部署脱贫攻坚工作,并分别率队前往韶关、揭阳和云南昭通开展扶贫调研活动。全市上下坚决落实对口帮扶所需的人财物保障,组织1.6万名党员干部与贫困户结对,开展“一对一”“二对一”帮扶。3年来,全市各级对口帮扶单位领导及干部职工到韶关、揭阳两市开展帮扶工作13283人次,其中“一把手”累计到村检查指导工作892人次,扎实有效地推动脱贫工作进展。
扎根一线
近400名扶贫干部真情帮扶
打好脱贫攻坚战,关键在人。在昭通、韶关和揭阳,东莞共派出扶贫干部近400人。
他们走家串户,为符合条件的农户开展贫困户认定和申报。做好建档立卡工作,做到一户一档,分类造册。配合当地民政、公安、工商等部门开展数据比对,进一步筛查、核实贫困户有关情况,做到贫困户认定不漏一户、不漏一人。
为了不让孩子辍学,扶贫干部孙永强先后三次做思想工作,帮忙联系就读学校,让孩子顺利入学;为了让7口之家中的3个“黑户”孩子享受到扶贫政策待遇,扶贫干部钟灿辉陪着贫困户一家东奔西跑,帮助解决了户口问题;为了让拆旧建新项目尽快落地,扶贫干部关春瑜忍着腰椎间盘突出的疼痛,放弃领导特批的假期,即使出门要趴在车厢后排,也要到现场协调工作;为了让当地寻找到适合种植的经济作物,扶贫干部何齐英首先邀请专家到村里对气候、土壤等进行研究,随后为了让农作物的经济价值最大化,他再邀请科研机构对作物的营养成分进行分析。
他们排除个人和家庭困难,投身扶贫攻坚第一线。扶贫干部罗永辉驻村后不久,他的妻子看到爱人在东莞与揭阳之间来回奔波的辛苦,辞掉东莞7000元月薪的工作到丈夫身边,重新找一份1000多元月薪的工作,还经常帮丈夫处理一些贫困户的文档和资料填写。因为忙于扶贫工作,扶贫干部黄裕东连续两个周末没回家,后来他才知道这段时间怀孕的妻子和大女儿都生了一场病。
扶贫干部们始终牢记使命,真情帮扶,无怨无悔奋战在脱贫攻坚第一线。
各方合力保障脱贫攻坚扎实推进
脱贫攻坚,离不开各方力量的支持。自对口帮扶云南昭通,省内韶关、揭阳以来,东莞市组织、财政、经协、帮扶单位等各级各有关部门落实人财物保障,强化组织协调,健全帮扶机制,扎实推进各项工作。
全市共组织32个镇街、45个市直单位和10个市属企业与韶关、揭阳323个贫困村建立对口帮扶关系。东莞市8个职能部门与昭通市相关部门对接,强化“1+8”协议落实,并在去年实现22个镇街与昭通市6个国家级贫困县开展结对,形成组团式帮扶格局。
东莞还派出64名老师、医生、农技等领域专业人才赴昭通挂职帮扶。派出16名国家级人才,检验检疫、种植养殖等领域专家赴昭通指导人才、技术、项目和市场化等领域的工作。
在这场脱贫攻坚战中,社会力量也积极参与。在帮扶韶关、揭阳方面,过去3年帮扶单位自筹及动员社会各界捐赠帮扶资金逾1.44亿元。在昭通,去年东莞市发动312家企业与昭通市211个贫困村开展“万企帮万村”活动。东莞市社会各界累计向昭通捐款捐物1.52亿元。
目前,脱贫攻坚工作进入了攻坚拔寨的关键时期。为确保脱贫攻坚任务如期完成,去年,东莞市出台了《东莞市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三年行动的实施方案(2018-2020年)》等政策性文件,进一步强化与被帮扶地区的市场对接、劳务协作和人才交流。
新的一年,东莞尽锐出战、迎难而上,推动东西扶贫协作和省内精准脱贫工作不断向纵深发展。
数说对口帮扶
揭阳韶关
15540元
2018年,贫困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540元,所有脱贫有劳动能力贫困户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4128元,均超过省定标准。
9.96万
323个贫困村集体经济收入从2015年的平均2.75万元,增加到2018年的平均9.96万元。
7398人
2016年以来,累计组织农民适用技术培训班1042期,培训22179人次;组织就业或劳动培训班871期,培训16437人次,累计组织劳动力转移就业7398人。
51920人
2016年以来,为符合条件的10525名贫困户子女向户籍地/学籍地教育部门申请生活费补助;将无劳动能力贫困人口22656人纳入低保或特困人员救助供养;贫困户60岁以上符合领取待遇的老人100%享受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待遇;51920名贫困人口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在全部完成2016年、2017年2907户危房改造任务的基础上,2018年实施危房改造1711户,目前有1668户完工。
昭通
106个
2018年,东莞市帮扶6个县区建设106个贫困村卫生室,配套238个贫困村卫生室基本医疗设备,建设22间偏远贫困山区中小学,建设47.83公里贫困村道路,改善15426户贫困户安全饮水。
28个
2018年,东莞22个镇街结对帮扶贫困乡镇28个、贫困村30个,帮助培训致富带头人627人次。
29所
东莞市已有29所中小学、中职学校,14所医院参与结对帮扶,共结对帮扶27所中小学、11所医院。
亮点点击
帮扶韶关、揭阳
夯实产业基础开展农业特色项目400多个
揭阳市惠来县靖海镇后湖村,是一个典型的海边贫困村。这里的土壤多是盐碱土壤或以荒坡沙地为主,没有任何主导产业。
2016年,东莞的驻村扶贫工作队请来农业专家,研究该村的荒坡沙土,引进了“广东菜篮子工程”中的龙头企业,在沙土上做文章。通过改良、调配沙土比例,他们利用贫困村闲置的土地资源,开展胡萝卜种植项目。但一开始,当地村民并不看好。因为经验告诉他们,在荒坡沙土种不出高产作物。
“试验田”在2016年底被专家改良完成。第一批100亩地种下了从日本引进的阪田胡萝卜种子。半年后,收获了第一批高品质的胡萝卜。村民的疑虑被打消了,胡萝卜种植产业开始加速发展。
在龙头企业带动下,后湖村实行“公司+基地+村+贫困户”的模式,打造“一村一品”扶贫项目。项目从2016年启动,目前胡萝卜的种植规模达到500亩,年产量可达3800吨,产值可达1500万元。该项目将大幅增加村集体收入,同时也兼顾贫困户增收。
在对口帮扶韶关、揭阳过程中,东莞市会同当地坚持开发式扶贫和保障性扶贫相统筹。截至2018年底,政策性保障兜底工作已做到全面覆盖,“两不愁、三保障”底线目标基本完成。帮扶的重点在产业、就业、激发内生动力等方面展开。
产业方面,扶贫工作组以“龙头企业+合作社+大户+贫困户”模式,培育新型经营主体。目前在贫困村共开展农业特色产业项目427个,带动贫困户6386户。同时,推进资产性收益项目,通过入股水厂、电站、购买商铺或投资光伏发电项目等方式实施村集体经济增收项目618个,参加资产性收益项目的贫困户13007户。
为了打通农产品销售渠道,东莞市搭建供销合作“供销惠通”对接平台,依托东莞市供销社系统推动韶关、揭阳优质农产品对接东莞市场,并通过参加农博会等形式,帮助两市60多种优质农产品在东莞打开销路。
做好党建引领不断激发内生动力
东莞在帮扶韶关、揭阳过程中,加强党的领导,通过以党建带扶贫、以扶贫促党建,发挥党建在脱贫攻坚中的关键作用,打造永不撤离的“工作队”,围绕脱贫攻坚的目标和标准,注重帮扶长期效果,确保脱贫攻坚沿着正确方向扎实推进。
在韶关市曲江区马坝镇龙岗村,扶贫工作队经过调研决定把种植马蹄作为村里的支柱产业,但很多村民却持观望态度。于是,党员带头种植,第一年收成全部卖给合作社。有了党员示范带头,再加上党员干部入户做思想工作,不少贫困户开始加入种植马蹄的队伍。龙岗村党支部也从原来一个“软弱涣散”党组织,到去年被曲江区选定为全区党建工作示范村。
3年来,东莞各帮扶单位做好与贫困村的党组织结对共建,组织贫困村“两委”干部外出学习考察1984人次,组织开展各类党建活动2110次,有效促进了村“两委”班子开阔视野、转变思路、凝聚共识。
改善居住环境贫困地区容貌发生“蝶变”
帮助受帮扶地改善基础设施和人居环境,改善困难群众生产生活条件,也是东莞开展扶贫攻坚的重要工作之一。
在韶关市始兴县的12个贫困村,东莞派驻的扶贫干部和当地村两委干部走访调研后决定,实施安全饮水、道路修建、污水处理、文化广场等群众需要的新农村基础设施项目27个。在项目实施过程中,作为对口帮扶镇,塘厦镇决定除了发挥政府的力量,也要发动社会力量参与扶贫工作。为此,去年6月,塘厦镇召开了帮扶始兴县工作座谈会,镇内11家商协会和25家规模企业负责人参加,他们现场认捐24个项目,认捐金额373万余元。同时会上还募得271万扶贫资金。目前,27项民生工程已完工投入使用25项,另外2项为分散式污水处理站,将于2019年6月前完工并投入使用。
近3年的时间,许多贫困地区的容貌发生“蝶变”。2016年4月以来,在韶关和揭阳,共开展村道硬底化860.22公里,实施饮水安全工程318宗,新增路灯23873盏,修缮或建设公厕397个,修缮或新建广场365个,建设卫生站342个,开展污水治理工程414宗。
帮扶昭通
创新就业模式贫困户超1.1万人次到广东就业
就业是最大的民生。在昭通,东莞找到了一条“精准对接、精准组织、两地共赢”的劳务协作扶贫新路子,既做大了劳务输出这一产业,帮助数千个家庭增加了收入,助推脱贫攻坚;同时为东莞企业提供了招工来源,支撑东莞企业的发展。
38岁的熊宗熬就是这条新路子的受益者。他是昭通市威信县旧城镇人,双腿有先天性残疾,是当地典型的贫困户,主要靠打篾编竹筐为生,一年的收入只有两三千元。因为贫困,他甚至用轮胎底当鞋子。
去年9月,当地政府工作人员动员他到东莞打工。“我是残疾人,怎么会有工厂要我?”这是熊宗熬的第一反应。经过当地的宣讲,告诉他包车费、包吃住,他才决定到东莞来看看。
到了东莞,熊宗熬很快被安排进入大岭山的一家企业打扫宿舍,每个月可以拿到2800元工资。第一次拿到这样一笔工资,他又惊讶又欣喜,赶紧给家里的老父亲打电话报喜讯。老父亲也很开心,因为儿子终于可以自己养活自己了。
在推动昭通劳动力向珠三角地区转移就业过程中,东莞支持昭通市6县区在东莞设立9个劳务工作站,组织了120多家中介服务公司、大中型企业赴昭通招聘,帮助贫困人口转移就业13798人次,其中,转移到广东11274人次,转移到东莞6337人次,完成协议任务数的528%。
职业教育帮扶1847名昭通贫困学生在莞读职校
在昭通,每年新增初中毕业生9万余人,有一半左右无法升入高一级学校,多数流入社会,就业和收入也普遍不理想。如果这些初中毕业的孩子能够得到优质的职业教育,毕业后找到一份不错的工作,就可以让一户家庭脱贫,有利于阻止新生贫困、隔断代际贫困,从根源性上精准进行扶贫。
为帮助昭通解决这批初中毕业生的出路问题,东莞和昭通经过协商,决定在2017年至2019年,由东莞的公办职业学校招收昭通户籍初中毕业生,就读3年毕业后推荐在东莞就业。
这批来莞就读的昭通学生均免费入读,并为家庭困难学生提供每年2000元的中等职业学校国家助学金。同时,东莞还免除了昭通学生的住宿费和书本费,并对到东莞公办中职学校就读的昭通学生给予一定的交通等生活补助。目前,在莞就读的昭通学生共2193人,其中贫困生1847人。
协助推介招商48家企业赴昭通开展产业扶贫
昭通市昭阳区的洒渔镇,是昭通苹果发源地,素有“苹果之乡”的美誉。苹果种植面积达10.4万亩,年总产量达30万吨,年产值超过10亿元,但市场化程度低,群众难以在苹果种植中增收致富。当地曾采取兴办苹果加工厂的方式,以求增加收购量、提高收购价格,但洒渔苹果市场占领期短,无法满足加工厂的常态化生产需求,仍然没有走出“旺季烂在地,平常无果卖”的尴尬境遇。
东莞对口帮扶昭通以来,充分发挥东莞市场资源优势,多次组织东莞客商到该镇开展实地推介活动,组织苹果种植大户考察对接及组织客商协单交流等,帮助搭建苹果销售平台,拓展洒渔苹果的销售渠道,2018年实现采购额4400万元,增加了果农经济收入。
除了苹果,东莞企业通过与当地农业公司、农村合作社进行对接,利用“市场+企业+合作社(农户)”等模式,还将昭通的红糖等农产品、药材推向东莞乃至广东市场,打开了一条产业与市场对接帮扶的路子。
除了将当地的农产品卖出来,东莞还积极协助昭通开展招商活动。去年,东莞市先后组织东莞30多批137家企业赴昭通考察,促成华坚鞋业、立时电子等48家企业赴昭通开展产业扶贫工作。仅去年就实际投资4.87亿元,带动脱贫人口4487人。
东莞对口帮扶昭通的劳务协作、产业、教育等方面工作得到党中央、国务院领导的充分肯定和赞扬。
新闻推荐
揭阳市“五城同创”督查问责组对空港经济区京冈街道落实市领导整改意见的情况进行回访,要求 着力推进城市精细化管理
本报讯(记者潘一兵)12日,市“五城同创”督查问责组对空港经济区京冈街道落实市领导有关城乡环境卫生问题整改意见的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