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岗村:史前遗址寻胜迹
图①:湖岗村人视为镇寨宝石,称之为“圣石”的“石公”。图②:刻有“蓝玉湖岗”的南寨门。图③:湖岗村全貌。
编者按
因时代久远,古村落作为百年历史文化的载体,具有极大的建筑艺术价值与民俗文化研究意义。日前,广东省文联公布了第六批广东省古村落43个村落名单,其中,揭阳有5个村落入选,分别为普宁市南溪镇新溪村、空港经济区溪南街道西寨村、空港经济区地都镇乌美村、揭东区玉湖镇湖岗村、惠来县隆江镇孔美村。本版从今日起,带着广大读者一起去探访这些独具魅力的古村落。
□陈奕波 文/摄
周末时分,趁着春光正好,从市区出发,驱车沿国道206线向丰顺方向一路前行,大约半个小时便可到揭东区玉湖镇湖岗村。车过山湖大桥,眼前呈现的是一大片绿野,田野中间凸起一个小山包,成片的民居依山而建。雨后初晴的旷野,清新的空气,略带野趣的乡村气息,让人不由得精神倍爽。
史前遗址湖岗山
进入湖岗村,才知道旷野中凸起的这个小山包叫湖岗山。从《玉湖镇志》得知,湖岗山海拔只有46米,然而就是这个初看并不起眼的小山丘,却是揭阳一处重要的史前遗址。据《揭阳的远古与文明》《史前文明·远古》篇记载:“考古发现显示,榕江流域史前时期的考古遗存多分布在揭东县的北部和西部。”“在考古遗存比较多的地方,可划分为白塔遗存群、玉湖遗存群、黄岐山遗存群和仙桥遗存群。其中白塔遗存群有22处遗存,其中19处含新石器时代遗存群,玉湖遗存群也有22处遗存,同样有19处含新石器时代遗存……这些情况说明榕江流域地区在史前时期是人类活动十分频繁的地方。”“揭东的玉湖湖岗遗址表现出相当的原始性,出土的陶片均为夹砂陶,饰绳纹,器形有罐和底钵,器表涂红色陶衣。这种形态的陶器与东郊的潮州陈桥村遗址(距今6000~5500年前的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的情况较为接近,他们的年代也应相当。”另外,《揭阳考古》中也有相关的记载:“1983年3月,在玉湖进行文物普查时,发现关爷石、湖岗山、东寮山、洪厝埔、蔡厝、郑厝等原始社会遗址及东晋墓8处。”
综上史料可知,湖岗山是揭阳一处重要的史前遗址,早在6000~5500年前的原始社会中晚期,这里便有先民在山上生产生活,1983年文物普查时出土有陶罐和底钵等史前遗存物(现藏于揭阳博物馆),与潮州陈桥村遗址出土文物相同,均属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存。而这个时候正属于中国母系氏族公社繁荣时期,以陕西西安的半坡氏族、浙江余姚的河姆渡氏族等为典型代表。这一时期,人们普遍使用磨制石器,史称新石器时代,此时先民们已经发明了弓箭,有了原始农业和畜牧业,过着定居的生活。
湖岗村乡贤咨询委员会会长邱瑞宏是揭阳公安战线一名退休干部,从小在湖岗村长大并工作了一段时间,一直热心家乡的公益事业,在他的陪同下,笔者走访了村里的干部和老人。据他们的先祖世代流传下来的说法,湖岗山四周古时是一个大型的淡水湖,先民们在这里捕鱼为生,湖岗山便是渔民栖息晒网的场所。这一口述史事,或许也可以当成湖岗山之所以成为揭阳史前遗址的一个旁证。
“石公石母”写传奇
昔日的湖岗山漫山遍野布满石头,而且有很多象形石,如蛤蟆石、仙梯石、仙眠床、仙脚印、“圣石”、马石等,其中“圣石”为独立的一整块,屹立在一片石床之上,上尖下圆,虽然巨大,但以一个成年人的力气便能摇动它,却千万年不倒。遗憾的是,目前这些象形石只留下“圣石”和已经被炸去一半的“马石”。那么“圣石”为什么得以幸存?在它的背后,原来有一个神奇的故事。
湖岗村位于榕江北河西侧,在堤围建成之前,这里经常河水泛滥成灾,农民辛苦劳作但常常颗粒无归,“十年三收”成了当地农业生产的一种写照。新中国成立后,为了筑建榕江堤围保护农田,阻抑水患,湖岗山上的石头成了首选的石料,一块块的大小石头,包括诸多象形石均被炸掉。当时被邀请前来炸石的技术员来自梅州五华县,众多的象形石被他们成功炸掉,可是当师傅们准备对这块“圣石”动手时,奇怪的事情接连发生。第一个人准备凿石眼装炸药,手中的铁锤没敲几下,肚子就疼起来,不得不回家休息,第二天来了两三个人准备继续炸石,可是刚一动手,肚子就疼起来,他们轮流着准备施工都出现这一奇怪的现象,最终不得不选择放弃。“圣石”就这样幸运地保留下来。
原来在周边地区,这块“圣石”被附近村民称为“石公”,也即“阳石”,刚好位于南面邱氏宗祠的正后方,被湖岗村人视为镇寨宝石,传说“石公”与桂岭镇石母山上的“石母”是夫妻石,民间传说每三百年“石公”就会“跑”到“石母”那里去相会。
石公石母是否真的能够“相会”谁也无法证实,但幸存的这块“圣石”已经得到湖岗村人的悉心保护却是事实。
蓝玉湖岗展新貌
据《玉湖镇志》记载,湖岗村原称产湖,民国二年(1913)改称“山湖岗”,后简称“湖岗”。这个位于玉湖镇区东南面的古村,是一个多姓氏族人聚居的村落,现有邱、林、柯、曹、陈、程、王、钟八个姓氏,居住人口3700多人,旅居外地族人近万人。古村环湖岗山南坡营建,错落有致,独具一格。
随着地理形势的变动和历史的变迁,湖岗村及其周边环境由原来的湖泊逐渐变成沼泽地,继而变成宜耕宜牧的沃野平川。而在这漫长的五六千年间,远古的先民早已不知迁往何处,现有村寨最早可追溯到明代开始创建。据村里的老人介绍,大约在明嘉靖年间(1522~1566),一姓“黎”的富户人家率先落籍湖岗村,被称为“黎员外”,这个时候其他姓氏还没有迁来聚居,因此站在湖岗山上一望所至都是黎家的地盘,后来的村民不知其真实姓名,便以“黎一望”代称。继“黎一望”之后,又有林氏族人迁来居住。黎和林两姓族人是否同时聚居目前尚无从考证,只知黎氏后来外迁,只留下湖岗山上一座立有“黎公之女李小姐之墓”碑石的古墓。林氏族人落籍湖岗之后,聘请了一位姓曹的先生前来做私塾老师,起初曹先生只是在林氏祠厅附近搭了个草棚居住,后来干脆在这里落籍,不断发展,建祠堂,育人才,搞商贸,做善事,在湖岗的历史上曾显赫一时。据曹氏族人曹细顺介绍,他们的先祖经常外出经商,在一次商旅途中,恰逢准备前来揭阳赴任的县令,交谈中得知这位未来的父母官已经断了盘缠,无法继续前行,仗义疏财的曹员外便和这位官员结伴同行,承担了途中的一切费用。就这样,新县令顺利到达揭阳赴任。任职期间,县令了解到曹员外的仁风善举,于是给予褒奖,并引导曹员外捐了个官衔,曹氏一族由此有了兴建祠堂的资格,曹氏宗祠成了湖岗村最早建成的祠堂,祠前立有旗杆夹斗座,堂中悬挂的“老成典型”堂匾,便是对曹氏先祖的褒扬。
曹氏之后,又有邱、柯等姓氏先后迁来聚居,共同营建村庄。大约在明末清初,湖岗老寨便形成一个围寨,古寨开东、南两个寨门,因地属原揭阳县蓝田都,故南寨门取名“蓝玉湖岗”。
除了曹氏宗祠,邱氏宗祠是湖岗村规模最大、最精致的祠堂。邱氏宗祠建于清光绪十三年(1887),建成不久便培养出文武秀才。民国时期祠堂一度被辟为教育场所,后来由于年久失修和社会动荡变革的影响,邱氏宗祠一度损坏严重,1977年重建,2017年进行大规模重修,成了湖岗村敦亲睦邻,弘扬中华传统美德的重要场所。
如今的湖岗村,在时代文明春风的吹拂下,村道绿树婆娑,水泥道路平坦洁净,房前屋后整洁有序,八姓族人和谐共处。2018年底,湖岗村成功入选第六批广东省古村落,湖岗村人借此开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新征程。
新闻推荐
大南山侨区红山春生态农业观光园春日里热火朝天 人勤春来早 耕耘新希望
□记者黄健新通讯员黄实贤南粤春来昔,绿叶映红花。在大南山侨区红山春生态农业观光园里,春色满园,绿意盎然,生机勃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