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坊巷·庸德堂
□陈贤武
北马路,北起环城北路北门鼓,南止中山路,旧称“赞善街”,始辟于明,嘉靖《潮州府志·杂志》:“自北门抵观音阁,曰赞善街”。“嘉靖九年(1530),知府丘其仁拆观音阁,取道由布政司后抵卫署西偏,辟为广衢,直达善坊巷”。照此记载,当日观音阁,正在北门路头,为丘府尊辟路所拆除。卫署即明代潮州卫总兵署(清为潮州镇总兵署,在今中山路尾)。所成大道,应是从今日中山路同善堂巷(善坊巷)口至路尾的地方。而当日整条赞善街也只到中山路与北马路交叉处而已。顺治《潮州府志·卷一·城池乡村考》:“自北门抵玄武庙曰赞善街”。反过来说,即这条赞善街是从玄武(真武)庙到北门鼓。1922年,潮梅善后处处长洪兆麟辟建湘太马路(即中山路)横穿北马路,北马路遂止于湘太马路,南段改称真武宫巷。
“善坊巷”,这是该巷目前能看到之地方志书所记载的最早巷名,后随着海阳县署的扩建,这条巷在光绪《海阳县志·舆地略二》记载已名“县巷”。到了民国初年,海阳县署作为官产拍卖成民居,在2014年的《金山街道志》记载:同善堂巷,南北走向,长70米,宽1.5米,巷内为民居,因“民国时设"同善堂",堂内有收埋队。当时,经常有慈善人士向同善堂赠棺收埋死尸,故名。今为民居。”
善堂的性质,据日本学者夫马进所下定义是:“善会是个人自愿参加的,以实行善举为目的的自由结社,而善会办事机构的所在地以及具体实施善举的设施则是善堂。”(日·夫马进:《中国善会善堂史研究》,2005年商务印书馆)这一定义严格地把善堂界定为民间的组织,与官方机构无关,也就是说,善堂是一种民间的慈善救济机构。林悟殊在《关于潮汕善堂文化的思考》(《人海灯》1999年第4期)一文中,认为潮汕善堂的最大特色是与民间信仰的紧密结合,其理由是潮汕善堂的创立源于民间信仰的传播,经济来源与民间信仰分不开以及善堂的慈善活动也常与民间神事活动相结合。郑群辉的《潮汕佛教研究》(2015年暨南大学出版社)针对此前有关潮汕善堂起源的种种说法,根据雍正《揭阳县志》的记载,认为清康熙五十八年(1659)由揭阳义民罗孟震等创建的慈济善堂,具备和符合现代善堂的所有标准,从而认定慈济善堂才是后来潮汕善堂的历史起点,并认为,从资料显示,潮汕善堂大规模、井喷式的建立时间是在同治、光绪年间。与此前所建善堂寥寥无几相比,同治至光绪不到50年的时间,所建善堂超过50间,除西部的丰顺和普宁县以外,几乎遍及潮州府全境。而在潮州,有“希振社,在城道署后。道光二十九年(1849)绅耆为施给棺木募捐建。”(光绪《海阳县志·建置略二》)其后,城内有铺巷的永德善堂,创于清同治六年(1867),规模最大的集安善堂(在金聚巷横巷),则创于清光绪十二年(1886)。据翁兆荣、许振声的《概述解放前潮州城的慈善团体——善堂》(《潮州文史资料》第8辑,1989年)的调查,到1940年代,潮州城已有善堂38间。这些善堂在社会公益慈善事业上,济困扶危、怜贫恤苦、克己为人的种种善举,至今仍为老辈人所念兹在兹,称道弗衰。这也就不奇怪为什么同善堂巷内有廖合成洋楼“萼庐”、庸德堂这样的2012年公布之“湘桥区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不可移动文物”的文物点,仍以巷口的“同善堂”名巷了。
庸德堂主人刘济川,字文荣,业商,为香港利丰亨公司新加坡分店的经理。利丰亨公司为近代枫溪陶瓷界翘楚吴潮川(人称“八爷”)所创办以销售枫溪陶瓷为主兼营各种百货的公司,除在新加坡设分店外,在泰国、越南等地也均设有分店。刘济川“忠厚、能干而愚忠,在一间有着历史性磁器行里头当经理,这商行是他创设在新加坡披士街,即新吧刹脚附近”。(刘教芳《浮生杂记》)庸德堂堂厅挂有民国十四年(1925)乙丑夏所立“庸德堂”,为“杨雪立敬书”,字体端庄雄伟。庸德,语本《中庸·第十三章》:“庸德之行,庸言之谨,有所不足,不敢不勉,有余不敢尽。”意为平常的德行努力实践,平常的言谈尽量谨慎。德行的实践有不足的地方,不敢不勉励自己努力;言谈要留余地,不说过头的话。
刘济川儿子刘教芳,在新加坡出生,长大后回国读书,1933年考入当时的华侨最高学府——上海国立暨南大学商学院,1936年毕业后回潮州。抗战胜利后到新加坡。1949年9月10日在新与人创办了《夜灯报》,每星期出版两期,每期四个版,是当时小型报中一份最有规模的报纸。刘教芳担任经理兼主编,聘在新马有“小报之王”之称的曾梦笔为主笔。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一股中国热在东南亚兴起。《夜灯报》赶上了这一趟中国崛起的顺风车,用显著版位与大量篇幅,较客观地报道新中国的动向与建设成就,结果销量大增,最盛时期每期销数达二、三万份,并改为两日刊,逢星期二、四、六出版,成为小报中的大报。1957年该报改组为有限公司,一直到1959年停刊。《夜灯报》首版上半版为画页,多数刊登中国风景照片,有时也刊载马、新风光。初期注重娱乐消息,后渐偏向中国大陆新闻,社会新闻。以1955年10月16日出版的这份《夜灯报》为例,封面首条新闻是“全国青年社会主义建设积极分子大会,假北京大礼堂隆重揭幕,首都各报著论祝贺并鼓励永远前进”。左上方则刊出一篇特写,报道的是各国青年与学生组织的代表在北京联欢的情况。封面刊出的三张照片,则是反映广东省开平县卫生院的新气象。(叶观仕著《马来西亚华文报业史》,2010年名人出版社)刘教芳后在新加坡主办多种报刊杂志达40年,是马华写作人,著有《舞女日记》《褪了色的天堂》等。参与发起成立新加坡暨南校友会,主编了校友会成立44、46周年的《纪念特刊》。
庸德堂面积约330平方,台湾著名潮籍反“台独”政论家、《独家报道周刊》创办人沈野(1938—2010,潮安彩塘镇华美乡人)与刘教芳的儿子刘赞锐(1937—)曾是潮安华侨中学同学,假期曾到刘家做客。而这段经历成了他温馨的回忆,在其笔下是这样描述刘家的:“走进刘家的大门,是一个摆满各种盆栽的天井。进门的对面,隔着天井,是一个专供客人住宿的花厅。天井左边,是一个小花园,天井右边,是刘家的主宅。主宅的中间是一座大客厅,大客厅的两边是两间大房,各分隔为两间小房子。”“客厅中堂挂着刘赞锐祖父的巨幅遗像,两旁悬挂着一副笔力苍劲的对联:豪情胜概如今日;对酒当歌忆昔时。”(《沈野回忆录》,2003年台北独家出版社)上世纪九十年代初,花厅与小花园改建成二层楼房。2018年经修葺后,活化为民宿——漫庭别院,院内的房间布置充满了地方特色,让远方客人更能了解古城文化。
新闻推荐
普宁市组织开展“四好农村路”和山区公路重点工程建设项目调研 为振兴发展提供交通支撑
本报讯(记者张秀川特约记者高壮波)近日,普宁市组织有关部门调研“四好农村路”和山区公路重点工程建设项目情况,并召开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