琴箫合奏 高山流水广府文化名家共话非遗传承 表演引人入胜

南方都市报 2019-02-25 06:26

[摘要]广府文化名家共话非遗传承 表演引人入胜

2月22日,正值广府庙会举办期间,“拙见”在广州正佳演艺剧院举办主题为“承人之美”的访谈及表演活动,邀请了中国音乐家协会流行音乐学会常务副主席陈小奇、广东粤剧院副院长曾小敏、广州箫笛制作技艺代表性传承人郭大强、古琴艺术(岭南派)代表性传承人区宏山四位广府文化名家共话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今年的广府庙会于2月19日(元宵节)至25日在广州举办,粤港澳三地粤剧泰斗共聚羊城,全国不同戏种的艺术家师徒同台演出。

区宏山、郭大强琴、箫合奏《枉凝眉》

开场,区宏山和郭大强两位艺术家分别用琴、箫合奏《枉凝眉》,乐曲悠扬悦耳,婉转连绵,让人久久回味。其间,区宏山与其父亲区君虹合作一曲,父亲抚琴,区宏山舞剑,古韵古味,不觉将观众带入另一个空间。

区宏山出生于古琴世家,父亲区君虹是岭南琴派古琴一代宗师杨新伦的入室弟子。区家成为集古琴斫制、修复、弹奏、和杨氏太极拳、剑于一身的琴家。“广州箫笛制作技艺”代表性传承人郭大强也是世家出身,祖孙三代都做箫笛。郭大强8岁学吹笛,15岁开始做箫笛,至今从艺已30多年了,练就一身手工校音的绝技,人称“南国箫王”。郭大强说:“虽然传承还是要创新,但最终还是会回到传统。”

“古琴保持了1000多年,7条弦基本没有变过,一直追求真善美这个永恒的主题。”区宏山更加坚定地选择了坚守,他认为“可以有限度地去结合当代(表演形式),但本质的、艺术纯粹的东西不能抹掉”。

曾小敏粤剧发展需要更多传播平台

“江山多娇载入了新的诗篇,欢歌粤韵四海飞”2019年春晚戏曲节目中一曲《粤韵新篇》仿佛还萦绕耳边,该节目表演者之一粤剧艺术家曾小敏最受瞩目,谈到上春晚的感受,回应如何发扬光大粤剧文化,巧答妙语引起台下阵阵掌声。

时隔34年,粤剧第三次亮嗓央视春晚。此次登台春晚的经历给曾小敏打了一针强心剂,她惊喜地发现,戏曲节目受到重视,被放在黄金时段播出。“广东粤剧不乏创新力度,但一个作品出来会有很多不同的看法,对于是否看准了方向,很多时候我们也在探索。”曾小敏现场表示,还是要以作品为中心,“首先创新要有底气,能放能收,其次需要一个可以展示的平台。”

陈小奇创造性的传承才能打造经典

“月落乌啼总是千年的风霜,涛声依旧不见当初的夜晚……”《涛声依旧》自问世以来风靡全国,陈小奇早在二十多前就开始了古今文化有机结合的尝试。

陈小奇是广东揭阳人,毕业于中山大学中文系,他从1983年开始创作流行歌曲,至今创作词曲作品2000多首。《涛声依旧》《大哥你好吗》《我不想说》《高原红》《烟花三月》《九九女儿红》等脍炙人口的经典均出自陈小奇之手,可以说是广东流行音乐的大哥大。

在广府文化的传承话题讨论中,陈小奇分享了他对“传承”的理解,“所有的传承本身一定是创造,在延续的过程中,经过很多人创造性的传承(才能打造经典),传承一直是在发展和变化的。”从传统文化发展角度来说,陈小奇认为“必须不断地往前走,跟不上时代的审美一定会被淘汰”。

采写:南都记者张伊欣

新闻推荐

“走日本”离乡70余载 潮汕老人盼归家

赖炳章老人当天就找到自己在潮汕的亲人。曾秀老人向志愿者讲述自己的身世。南方日报记者余丹摄南方日报讯(记者/余丹实习...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