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末钱坑祀双婆庶祖祠仁怀副妣祠

揭阳日报 2019-02-18 09:56

仁怀副妣祠前视图:三山门双凹肚式。

婆祠后厅毓德堂两侧的小库房。

婆祠祠匾。

拜亭左侧石梁上左宗棠手书石刻。

拜亭右侧石梁上李鸿章手书石刻。

□谢若秋 文/摄

仁怀副妣祠为专祀钱坑林族周安仁、廖安怀两位祖婆的女祠,冠名上各取祠主之号加上“副妣”二字,具有汉语词汇学和宗法礼制的文化内涵,形式独特而指称明晰,是潮汕传统祠堂匾额中极为少见的类型。

揭西县钱坑镇钱南村林族梨园顶寨围内有建于清末的庶祖祠——仁怀副妣祠(毓德堂),是一座祀该村林氏十八世祖林秀太(行八,名秀太,字上元,育十子,一养子,创商号“广利”,富甲一方,俗称之为“林广利”或“八爷”)两位庶妾的生祠堂,俗称“广利婆祠”。林广利(1811~1896)有一妻两妾,裔孙称其两妾为大祖婆小祖婆:大婆安仁周氏、小婆安怀廖氏。这两位庶妾共育七子,他们在父亲专祠——建猷公祠(裕德堂,生祠,三山门三厅二天井,建于1893~1896年,仁怀副妣祠左侧隔二房祠“耀东公祠”与其相邻,三座并列)竣建不久即共建这座庶祖祠,合祀各自身份均为庶妾而无法入祀(配祀)建猷公祠的生母,各取两位祠主字号“安仁”“安怀”的第二个字“仁”和“怀”为祠堂题额,以“副妣祠”标明为庶祖祠(又称婆祠),加以“点名”(题匾标示所在建筑物的一方式,另一为“点题”,如揭阳市空港经济区登岗镇西淇村婆祠匾额为“坤芳鼎峙”),故称“仁怀副妣祠”,五字为阳刻漆金楷书,清俊秀美,与这座婆祠裔孙所介绍的两位祖婆的慈惠品德和清秀形象相映成趣。

据介绍,当时林家已规划在建猷公祠两侧各建两座祠堂,形成“驷马拖车”格局,建猷公祠右侧的耀东公祠和仁怀副妣祠如期竣建,而左侧规划的两座则因全国“解放”而停止建设。仁怀副妣祠在这五座祠堂中是唯一的女祠,与各座男祠并列存在,成为该村一道独特的祠堂文化风景线。因为这座庶祖祠竣工时两位祠主仍然健在(大婆安仁周氏卒于民国中期,小婆安怀廖氏卒于“土改”期间),故而它是一座生祠堂。我国古代礼俗强调“报本之礼,祠祭为大。”仁怀副妣祠的建造以及它所具有婆祠和生祠这两个特殊的性质,充分体现了当时钱坑村林家婆房(庶系裔孙)浓厚的孝道思想和敢于挑战封建礼教的精神。

这座婆祠建于清代光绪后期,为三山门两进式格局,坐南朝北,前厅外截为双凹肚门楼,正门两侧置双石鼓,彰显裔孙仕宦品衔(林建猷有一庶子诰授予朝议大夫,文散官正四品)。祠堂正门门联“仁心贵信义千秋传家久,怀德崇忠孝万代继世长。”将祠主名号的“仁”“怀”二字分别镶嵌在对联的上下句中。正门内匾为“光前裕后”四字阴刻行书。祠堂前有与建猷公祠等祠第共用的大阳埕,由建猷公祠等所构成的“驷马拖车”和“冠英试馆”“易安精舍”东西两侧两座小“爬狮”以及阳埕前矮墙合围成大宅院——梨园顶寨围。

婆祠后厅三间敞开,梁架为传统的“三载五木瓜”,木雕线条粗细有致,彩绘斑斓。中间梁架上高悬堂匾“毓德堂”,三字为阴刻漆金行书,乃乙未年(2015)二月重立。后厅原设一神龛,内有大婆周安仁和小婆廖安怀两人的牌位,“土改”时期整座神龛撤去,目前仅在后墙壁右侧挂有其小婆廖画像,而大婆画像则失传暂缺。潮汕传统祠堂的后厅以开间为常制,但毓德堂却于原神龛两侧各增置一与神龛同立面的小库房(解放初撤去,今只复建左库房),用以存放两位祠主各自祭器等物品。小库房形制有类临街坊铺——正面左右小门夹一“铺档”,狭小而实用,颇为独特。

婆祠后厅檐廊中段的檐顶两侧各设向天井伸展的垂脊,巧设勾翘鹊尾,将其构形为拜亭,没有占据天井空间又能增设一形制,可谓巧夺天工。拜亭梁架为“二载相向雌雄木雕狮子一木瓜”,东西石梁上各有清末重臣李鸿章、左宗棠等阴刻手书,是潮汕地区甚为少见的石刻文物。

其一为清李鸿章书:“少室中,有神人藏书,蔡中郎得之。古之成书者,欲后天地而出,其持重如此。今人朝学执笔,夕已泐石。”(语见明董其昌《画禅室随笔》卷一)

其二为清左宗棠书:“连举数杯,为成都李致尧作行草。耳热眼花,忽然龙蛇入笔。学书四十年,今名所谓鳌山悟道书也。”(语见宋黄庭坚《李致尧乞书卷后》)

婆祠拜亭梁架上这些石刻书法以及木雕等饰件,工艺精美,独具匠心,对研究古代的雕刻和书法艺术有很好的参考和研究价值。

在潮汕传统祠堂中,以祠主的字号为祠堂题额的做法很常见,如榕城名丰埕清代男祠“王氏辅祖祠”(祠主为王兴辅)、揭东区曲溪路篦村清末婆祠“顺敬祖祠”(祠主钟顺敬)等,一般情况下祠主仅一人而已,但一祠专祀二主却并不多见。在饶平县坪溪上社、岭头两村有 “巫许祖祠”, 是巫、许两姓的祖祠;揭阳市空港经济区地都镇光裕村清末有双祠主祠堂“方郭公祠”,是以姓氏题额专祀该村两位恩公——方耀、郭廷集的生祠。仁怀副妣祠为专祀钱坑林族周安仁、廖安怀两位祖婆的女祠,冠名上各取祠主之号加上“副妣”二字,具有汉语词汇学和宗法礼制的文化内涵,形式独特而指称明晰,是潮汕传统祠堂匾额中极为少见的类型。

据说,这座婆祠两位祠主的夫主林建猷,兄弟共11人,行八,分家立灶时并不富有,但他能奋发勤勉,用心经商,40多岁时成为当地大户,家资殷实,广施善举。建义学,予田舍,济贫弱。第一次鸦片战争后,清廷国力颓废,地方财政吃紧,林建猷主动出巨资修建汕头等地海防,受到时任揭阳县令林兆南上表奏报而诰授朝议大夫(清代文散官正四品)。林建猷的义举广受称赞,在当地被称为“万家生佛”。 其子也有多人受到诰封或获得“太学生”等功名,堪称诗礼传家。仁怀副妣祠祠主的故事惜乎失考,但其夫主林建猷富而知礼乐施、不忘国忧的义举及其祠堂文化却是值得深入探讨的重要地方历史人文。

新闻推荐

揭东区举行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广东重要讲话精神宣讲报告会 学以致用争当揭阳城市发展“领头羊”

本报讯(记者高浩钦林一帆通讯员方锋凯)近日,揭东区举行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广东重要讲话精神宣讲报告会,提出要把重要讲话精...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