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练江流域治理模式
□ 郭松芃
习近平总书记去年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广东代表团审议时,要求广东立起新时代发展的新航标,在构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体制机制、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营造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格局上走在全国前列。可以说,营造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格局的提法,为新时期社会治理指明了方向,也回应社会治理对“合作”的需求和期待。
汕头要积极参与到营造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格局之中,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在生态环境方面的实际需求,努力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笔者认为,目前解决练江流域环境污染与发展问题的有效途径,就是要对练江流域的自然资源、生态环境和经济社会发展等进行综合治理,形成政府与多元主体积极有序参与练江流域治理的局面,在治理过程中注重合作配合,做到共建共治,最终实现共享“绿水青山”的治理成果。推进练江流域整治与防控必须做到如下几方面:
加强立法促进治理法治化
在练江流域治理上,汕头应当正视生态短板,发挥经济特区的立法优势,进一步完善地方环保立法工作,通过制定练江流域相关单行性法规、练江流域污染防治条例、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条例等地方性法规,健全生产企业环保准入制度和排污许可制度,规范和约束企业和居民的行为。不仅如此,还应制定一系列练江流域治理的配套政策和措施。
政府主导推动治理常态化
练江流域属于汕头和揭阳两市共管流域,广东省政府应牵头汕头、揭阳两市,成立专门的练江流域治理机构,不断加强两市对练江流域的联合执法整治力度,并引导多元主体共同参与,统筹和整合乡镇、村居与居民的资源与力量,坚决打好练江流域污染整治攻坚战,扎实稳步推进整治工作。例如,在实际工作中,要坚决依法关闭和取缔污染较为严重的印染、漂染企业和作坊式黑工厂,引导合法企业进入园区生产,对工业废水实现统一处理,达标后排放。同时,大力推进河长制工作,开展练江流域清淤整治活动,宣传引导居民自觉爱护母亲河,形成练江流域综合治理与日常维护相结合的长效机制。
多方参与促进治理多元化
练江流域的治理涉及问题的领域广、类型多,单纯依靠政府一方的力量显然不足的,实现练江流域的共建共治,就要改变以往模式,转而依靠练江流域的不同治理主体。在这过程中,政府要积极引导,让多元主体明确自己的责任,参与练江流域的治理,积极监督和举报破坏练江流域生态的违法犯罪行为。与此同时,还应当重视和发挥练江流域的乡贤能人和公益热心人的作用,广泛收集练江流域治理的“良方”。不仅如此,第三方评估机构的作用同样不可忽视,他们考评的练江流域综合治理绩效将是检验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成效的客观标准,为练江流域综合治理提供具体明确且富有建设性的建议。总之,从单纯依靠政府管理向政府主导下的多元主体协同治理转变,将有利于实现政府与多元主体之间的配合,实现优势互补,形成多元主体共同关心练江流域的大治理观,共同推进练江流域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让练江流域生态环境不断改善。
创新思维提高治理智能化
目前,大数据和信息化等新型手段的运用将成为破解练江流域难题的一大法宝。政府可以借助大数据信息平台对练江流域水体情况进行实时准确跟踪和分析,提高练江流域治理科学性,节约大量的时间和人力成本,并通过远程监控及时发现偷排行为和污染超标情况,做到早发现、早处置,将污染源消灭在萌芽状态。同时,在大数据的驱动下,实现练江流域治理从静态向动态管理转变,从精细管理向精准治理转变,在广泛收集和精准分析的基础上,为实现“多元共治”提供数据保障,并通过搭建练江流域治理政务平台,发布教育宣传信息,实行政务公开,也可成为练江流域居民和专家学者的议事厅,广泛搜集舆情,纠正不良乱象,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练江流域治理的巨大合力。
营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练江流域治理格局,需要练江流域多元主体共同参与,只有政府、企业、居民把共建共治做好,才能最终实现成果共享。在多元主体共同参与社会治理的时代,练江流域的治理离不开多元主体间的责任分工与协同,通过自身参与,实现以公共精神促进练江流域治理的目标,营造人人参与、人人尽责、人人共享的局面,形成生态宜居、治理有效的新格局,最终促进汕头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作者单位:汕头大学医学院)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黄蕾许佳曼通讯员吉人宣)20日上午,出席市六届人大四次会议的人大代表分组召开会议,审议揭阳市人民政府工作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