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画里那一抹乡愁

宝安日报 2019-01-16 04:57

《秋江花月夜》 100×245cm

《鲫鱼》 50×50cm

《竹林觅趣》 68×138cm

《留得残荷听雨声》 200×240cm

《潮汕宅巷》 34×68cm

《家乡鹅音》 200×240cm

踏进雁盟文化创意园的“借墨轩”,见罗国标正对墙上的宣纸挥笔泼墨,指着作品里的百年老树、已说不上年龄的古井以及具有岭南风情的潮汕民宅,一方水土养一方人,这里面有着浓郁的乡情、乡味。每个地域的审美情趣略有不同,合适就好。这是普宁老家德高望重的老前辈德安老叔嘱咐他画的一幅作品。

写生除了远至泰山、黄山,近至惠州西湖,罗国标更多的是下乡写生,寻找儿时农村的记忆。可能今天的所见,经过岁月变迁,一切将不复存在。在34×68cm的作品《乡情》里,在斑驳的灰墙、石块垒成的屋、土角的墙,还有空置了的猪療……在农村长大的罗国标见证了村镇的沧海桑田。目睹过错综复杂的电线杆、穿接的水龙管,罗国标也体会过煤油下昏暗的夜晚,享受过农村通电通水的喜悦感,现在这些记忆中的乡愁,已成为作品里的精华。在他看来,写生给创作带来生机,是现实与理想的结合。“师造化自然师古人笔意,中得心源,始能为吾所用。大道至简,当大写意提炼成符号表达的时候,留下的就是丰富的想象力了。”

哥哥结婚时,罗国标才10岁,他被办喜事的家具迷住了,那些刻画在床沿和柜子上的花纹花雕形象生动,他觉得很奇妙,便照葫芦画瓢学了起来。没有美术老师,没有美术学习书籍,他借同学的画谱来练习,整本抄下来,包括目录。老家“竹园”中的一草一木都是他学画的启蒙老师。青少年时代,他曾给人画肖像,也曾画过民间工艺画。上世纪九十年代,他来到深圳,在深圳南国电影院做过美工,负责电影宣传海报的字体和绘画。之后,他曾先后向陈希浩、黄新民、徐湛、颜泉等多位画家学习。2010年他为自己起了“借墨轩”的斋名。他说,“借”是向古今名家学习,通过揣摩临习,把他法化为己法。他前前后后不间断地画了三十年有余,他自称草根,曾出过一本画集叫《根草雅集》,收入了他的花鸟和山水作品。他善画小鸡、鲤鱼,看上去生动灵性,栩栩如生,而牡丹、荷花亦有独到之处,观其画,可见其才情不凡,亦可见其心性通达明净。他的作品苍劲有力,其黑色又有着简洁润逸之感。

罗国标的国画主要是山水、花鸟,以小写意是其特点,既有形态的详细描述,又有笔墨的生动发挥。临摹古人,可以学习构图和笔墨,但更多的是需要写生创作,这种作品才会多一些生活气息。如何形成小写意的创作方向,罗国标说这是一个很漫长的学习过程,刚开始他也是从素描、水粉等美术基础一步步学习的,奠定对形态的把握,随着年龄和阅历的增长,在画意的沉淀中逐步形成自己的风格,觉得小写意的创作特点适合自己。

罗国标喜欢农民的生活,希望自己也可以像农民一样默默耕耘,在笔墨飘香中感受更多的田园风情,寄情山水和花鸟。

宝安日报记者李秋妮(受访者供图)

人物简介罗国标,男,1970年生,广东普宁人。现居宝安区深圳市美术家协会会员,清华大学美术学院高研班颜泉导师工作室画家。2014年参加全国第十四届“庐山杯”书画大赛获银奖;2014年个人出版罗国标书画作品集《根草雅集》;2017年参加首届“浙商杯”纪念关公诞辰1857周年全球华人书画大赛获优秀奖;2017年有作品入选《小品大象》当代中国画名家扇面艺术展作品集。2017年作品《青花瓷之乡》入选全国第九届花鸟画展。2018年作品《春满园》入选第二届“浙商杯”中国酒文化书画创作大展获优秀奖。

新闻推荐

宝镜院村不断壮大花卉苗木产业 发展“绿色经济” 打造美丽乡村

宝镜院村蝴蝶兰种植基地的工作人员在进行管理工作。林洁松摄□记者张秀川特约记者高壮波走进普宁市宝镜院村...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