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俗共赏的诗文集 序蔡理源的《瑶莲小辑》
□陈作宏
揭阳诗社社友蔡理源老先生,将其多年来创作的诗文编为《瑶莲小辑》一卷,日前给我送来书稿并命我为序。以老先生年届耄耋尚醉心文事,且对我信任有加,我没有理由推辞,故不揣才疏笔拙欣然应命。
先生1937年生,揭东区新亨镇仙美村人。20世纪50年代中期初中毕业后当过兵,曾任解放军空军某部雷达站站长,后解甲复员回乡务农。农事之余,先生喜欢舞文弄墨,多年来练就赋诗、填词、作赋、撰联、制谜、创作民间故事和潮州歌册的本领,还写得一手行书好书法。其为中华对联文化研究院研究员,广东省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编写过《仙美乡志》《蔡氏茂贤公家谱》二辑,并参与过《蔡氏揭丰志》《蔡氏族谱》《宝云寺》等书的编写工作。对这样一位在农村既操心农事家计,又耽于业余文事、长年累月孜孜不倦勤于笔耕的乡村秀才,我常怀一颗赞赏和敬意之心。
《瑶莲小辑》收进作者诗词174首,对联37副,赋1篇,碑记5篇,民间故事9篇,潮州歌册10篇。这些作品,系先生近30年来文艺创作方面的部分成果。本书各类体裁的作品,所涉题材广泛。其笔触所向,上至天下大事世界风云,下至身边小事家长里短,既有对国家和故里现代化建设成就及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热情讴歌,也有对腐败现象和社会上各种不正之风的无情鞭挞;既有对名胜古迹、革命旧址和乡村自然风貌的描绘,也有对家乡民俗和民间传说的整理挖掘;既关注优秀历史文化,也注重体现时代精神;既有对党的政策和国家法律法规的宣传,也有引导人们行善积德的劝世文字等等。其笔法也各有不同,有述今,有怀古;有记事,有书感;有描景,有抒情;有议论,有评点,如此等等不一而足。作者以自己的笔调,对所写的人或事,寄褒贬,明是非,展现惩恶扬善的主题,感情真挚,直陈胸臆。可以看出,先生热爱生活,关心国家大事,关注社会民生,关怀家乡的发展进步,其人生态度积极向上,有着正能量的价值追求。书稿中作品体裁多样,文字通俗易懂,风格朴实无华,其中也不乏雅俗共赏之作。而立足城乡基层普通受众,追求较强的可读性,应是其创作的指导思想之一。对其作品的上述特点,我以为应予以特别肯定。
蔡先生生于旧中国,成长于新社会,历经时代的沧海桑田,见证过历史的风风雨雨,沐浴过春日的温暖阳光。作为农民,先生曾经为生计忙碌奔波,尝尽人间冷暖和酸甜苦辣。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城乡建设面貌的变化和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先生进入知天命之年,在不愁柴米油盐酱醋茶、生活充裕无忧的前提下,除继续经营家庭经济生活外,开始着力追求精神生活的富足,或积极参与组织乡里的群众文化活动;或往来于城乡之间,结交各地文友;或游览远近名胜古迹,开阔眼界视野;或阅读古今图书,提高知识修养;或钻研各种文学体裁的创作规律,勤于笔耕进行诗文创作;或参加各种民间文艺社团,进行创作交流;或踊跃向报刊投稿,以求提高写作积极性;或热心主编并参与乡志村史族谱的编写,以此敦亲睦族;或于逢年过节和邻里婚庆日子为乡亲撰写对联,给众人带来欢乐等等。直至古稀耄耋之年,其还是手不释卷、笔不离手,在丰富的精神文化生活中自得其乐。曾见先生多年来坚持在米黄色八行笺纸上,用毛笔抄写左丘明的《寺人披见文公》《介子推不言禄》,司马迁的《太史公自序》,贾谊的《过秦论》等古文和部分唐诗宋词名篇,已积少成多,并装订成15本古色古香的线装册子。翻开这些册子,见其行书工整秀逸,书写一气呵成,足见先生对文事十分严谨认真。用这种方法,既学习古典文学,又练习书法,提高文学艺术素养,其用心之良苦和勤学苦练的精神令我十分佩服。曾问先生为何这么热心从文,先生说:“人生一世,若像行尸走肉一样毫无意思。我这样做既充实自己,又有利于社会,活得有意义,何乐而不为呢?”短短几句话,其精神境界自见。
前不久,我前往仙美村拜访先生,先生热情带我游览该村的文化广场,参观我国已故著名生理学家,医学教育家,中国科学院首批学部委员、首位潮籍院士,中国生理学的奠基人,军事医学研究事业的先驱和开拓者——蔡翘院士博物馆。
作为蔡翘院士的同乡和本家后辈,先生带着自豪的语气,在给我讲解蔡院士生平事迹时如数家珍,让我对蔡院士崇敬之情油然而生,深感仙美村出了一位蔡院士而无上光荣,也想起了蔡理源老先生之所以这样醉心文事,其中不无受到蔡翘院士精神的激励。临离开仙美村时,我问先生为何将自己的诗文集名为《瑶莲小辑》,先生回答说,多年来他操笔舞文弄墨,离不开老母亲(名有一“瑶”字)和妻子(名有一“莲”字)对他的理解和大力支持,我终于悟出先生此中的深情寄意,报之以莞尔一笑深表赞许!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林一帆通讯员沈晓珊邱晓敏)连日来,揭东区创新形式广泛开展宪法宣传活动,进一步普及宪法知识,弘扬宪法精神,维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