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惠波 脚踏实地 自然有诗
黄惠波广东揭阳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广东省作家协会诗歌委员会委员,韩山师范学院客座教授。现为深圳市龙岗区人民政府副区长。1983年开始创作,迄今创作诗歌千余首。曾获“中国十佳当代诗人”“中国新诗百年百位最具实力诗人”、第五届中国作家“郭沫若诗歌奖”、香港“金紫荆征文奖”等奖项。已出版诗集《禾火集》《知秋集》《三秋集》《秋问集》《秋路集》等。代表作有《献给母亲》《秋》《胡杨·秋问》《摆渡人》等。
■ 记者 周艳
35年前,一个刚刚大学毕业未满 20 岁的揭阳小伙背着行囊开启他人生中第一次远行,去往距离家乡300多公里的深圳——中国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如今,这个当年的小伙早已褪去懵懂,在岁月的磨炼、基层的实践中,从一名普通的人民教师成长为一名有情怀有担当的人民公仆,长期的基层工作也激发了他创作的热情,他边工作边写诗,陆续出版五本诗集,他就是大家熟知的诗人副区长——黄惠波。
和几乎所有的深圳人一样,黄惠波的工作和生活一直处在忙碌状态。但不一样的是,无论什么岗位、无论多忙,他都没有间断过写作,他说这是“业余写作以自娱”。“情感引发出来的诗之思就像我们身上的血液一样,你不需要控制它,它自然就会流动。”从来到深圳直至现在,黄惠波用过黄汇波、黄浪中、黄坪地、黄花风铃等笔名,创作诗歌超千余首,从2013年开始,他将这些诗作整理收录集成《禾火集》《知秋集》《三秋集》《秋问集》和《秋路集》五部诗集。他说:“对我来说,基层就是诗之沃土,只要脚踏实地,自然就有诗。”
青春颠簸在路上
1983年,大学毕业的黄惠波被分配到深圳坑梓的光祖中学任教。“拿到毕业派遣证的那天,我兴冲冲去深圳汽车站买票,去坑梓的汽车每天只有一班。车上人挤人,只能站着。在黄泥路上颠簸了两个多小时,天黑时终于到了。可我下了车发现,眼前一片荒山野岭,没有车站,没有灯,连个人影也看不见。”
“人人向往的深圳居然是这个样子?”现实与想象的落差让当时的黄惠波有些不安,他在几乎没有人的路上走了许久,终于见到一个小草棚士多店,他壮起胆子问店里一个中年男子怎么去学校,对方得知他是分配到这里教书的大学毕业生后,高兴地叫自己的儿子推出两辆单车,一辆载着黄惠波,一辆载着行李,一路嘎吱嘎吱地往光祖中学去。
“那一天我的心经历了春夏秋冬,而我第一个接触到的这位龙岗人的温暖与淳朴,在我心底埋下了一粒种子,就是以感恩之心,老老实实做人,老老实实做事。”忆起这段往事,黄惠波依旧记得当初的感动。
“地处偏僻、条件落后的客观事实让不少人的青春颠簸在路上。”黄惠波说,他在光祖中学任教6年,期间被破格晋升为中学一级教师,之后到宝安中专工作。1991年到宝安县教育局工作,1993年年初龙岗区成立,他又来到龙岗区教育局工作。当时的龙岗还很落后,条件艰苦,但黄惠波相信:“越是艰难的地方越能闯出一番事业。”1996年1月,他被调到葵涌街道,开启了长达20年的基层工作。当时从葵涌回到他在宝安的家要转四五个小时的车,他跟夫人也因此做了半年的“周末夫妻”。
诗句流淌在心里
“我愿是月光下的歌者,不愿做殿堂里的诗人。”谈起诗歌,黄惠波永远饱含深情。但说起诗人这个称谓,他有自己独特的见解,他总说自己不是一个写诗的人,只是将从心里流出的句子用笔记下。所以有人说,黄惠波是一个“面对诗歌、背对诗坛”的诗人。
黄惠波说,自己长期在基层工作,忙碌激发了创作热情,创作又使心情平静,平静使心灵通透,通透让人更热爱工作和生活。他认为,诗歌源于生活,高于生活,要拨人心弦、感人肺腑、发人深思、催人奋进,要能“触动人、感动人、惊动人、行动人”,这也正是他的作品给人的感受。去年清明时节,他的一首旧作《献给母亲》经由网络热传,随后著名朗诵家一舟教授的朗诵版也被人传上网,海内外的点击量达数千万,牵引出众多网友的思亲之情,更感染了许多游子付诸行动还乡与父母团聚;今年教师节前夕,他的一首《摆渡人》再掀一波热潮,香港中文大学(深圳)2018年迎新千人晚会开场朗诵《摆渡人》,而后,这首诗继续在网络传播,一天不到点击阅读量就超过百万,网友纷纷留言表达对老师的感恩之情,分享自己和老师的难忘故事。值得一提的是,这首《摆渡人》,是黄惠波在一次校长大会上发表讲话的随兴赋诗,用他自己的话说,就是当时的“怦然一动”。只是这怦然一动的背后是几十年的积累和浓浓的教育情怀。
2016年,黄惠波的长篇诗作《胡杨·秋问》获得第五届《中国作家》郭沫若诗歌奖,评奖委员会这样评价:黄惠波在《胡杨·秋问》中,让心灵在天地间驰骋,让情感在历史现实中碰撞,以浓烈喷涌的激情和直接触及灵魂的笔触,谱写了人生的光明与暗影,责任与担当,令读者感同身受。
理想飘扬于异乡
黄惠波说,每个人都有自己长期养成的工作和生活状态。他坦言,自己的状态就是让工作、生活、创作相得益彰,而日常工作则是取之不尽的创作源泉。这也使得他的作品充满生命力而又富有哲思。
“时空飘浮于混沌之中,苍穹飘浮于时空……我的理想飘浮于一个个异乡,我的灵魂却只飘浮于老宅屋檐,唯有故园能带着我的灵魂”(《时空飘浮于混沌之中》,收于《秋路集》)。黄惠波精神世界的富足通过诗作可见一斑。曾为鲁迅文学奖评委的徐肖楠教授,与黄惠波素未谋面,但在研读了黄惠波的作品后,兴奋地一口气写下了两万多字的评论文章。他说:“黄惠波的诗歌风格沉雄豪迈,又不乏细腻之处,充满希望、信仰、理想和光明,并以沉思和激情并行的方式挥洒出来”。
一级作家、《作品》杂志原常务副主编展锋在解读《秋路集》时说:“像黄惠波这样有坚定的精神引导的写作,在当下的文学创作中是弥足珍贵的。”他指出,很少有人把已经消失的凄美作为一种精神,这就是黄惠波的精神乡土有别于他人的地方,他强调消失的凄美仍然是“我的灵魂”,不是仅供人惆怅的美好。“作为社会管理者,黄惠波是理性的;作为诗人,黄惠波是感性的。当两者完美地融合于黄惠波身上,就注定了黄惠波的独特之处:穿透城市和乡村,他看到的是历史、文化和更辽远的未来。”
“我和你,一同成长,无论风雨雷电,抑或鲜花烂漫;如今,我老了,你的脚步我再也跟不上,可是你生生的活力总让我不忍老去;于是,我停下来,闻闻花香,回忆往昔,看眼前熟悉的街市依然攘攘熙煕……”
——黄惠波《祝福深圳》
新闻推荐
揭阳市领导到空港经济区督导“创文”工作时要求 加强重点部位整治 营造浓厚“创文”氛围
本报讯(记者孙晓珊林怡然特约通讯员黄锐鸿)4日,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市五创办主任方赛妹到空港经济区督导“创文”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