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山村成革命热土改名“红场” 位于汕头普宁惠来交界处的大南山深处隐藏珍贵革命斗争史迹
本报记者 陈 敏/文林少然/摄
不少到革命老区红场旅游的人,都曾好奇地探究过它名字的由来。是因为该镇地处大南山中段、土壤属赤红壤吗?还是因为这里是中共东江特委旧址、有着光荣的革命历史?
原来,这个原名石船的小山村是为了纪念革命史迹才改名为红场的。在上世纪二三十年代,这里是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大南山革命苏区党政军指挥机关的所在地、东江革命根据地的领导中心之一,彭湃、徐向前、李富春、邓发、方方等无产阶级革命家先后在这里领导过革命斗争;在方圆几十公里的范围内,当时不仅建立了军校、医院,还建有炮厂、修械厂、被服厂、粮站等,俨然就是一处藏在深山中的红色城市、一座坚固的革命堡垒。市委党史研究室的同志告诉记者:“据资料记载,这里当年仅电话线路就架设了几十公里,就连同一时期的汕头、潮州和揭阳市区都远没有达到这样的水准,凭这个数字,就可以想象到当时中共东江特委和大南山根据地的规模!”
遗迹探寻:
深山里隐藏着好多革命斗争史迹
红场镇位于潮南区西南部的大南山中段,地理位置偏僻,就算是在“村村通公路”的今天,从市区走高速公路到达红场镇仍需要近2个小时。许多人一听到它的名字,都觉得非常偏远。但就在这个潮南、惠来、普宁三地交界的山窝中,却隐藏着好多革命斗争史迹——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从1928年3月至10月、1930年10月至1935年6月,中共东江特委曾两次驻留这里,红场因此成为东江地区各根据地开展革命斗争的党政军领导中心,彭湃、徐向前、李富春、邓发、方方、古大存等无产阶级革命家先后在这里领导过革命斗争。1930年,在这里召开了闽粤赣三省边区第一次党代会,指导革命斗争在这里如火如荼地开展起来。在革命年代的峥嵘岁月中,革命先辈和大南山人民为中国的革命和解放事业做出不可磨灭的功绩,为我们留下大量的革命史迹和精神财富。
红场的名字是什么时候开始这样叫的?记者翻阅史料才知道,历史上红场原名叫石船,后为纪念革命史迹“红军广场”才更名“红场”,直至今天。
在红场镇政府旁的苏林社区,记者参观了大南山革命历史纪念馆。这座高四层、建筑面积达1117平方米的纪念馆是汕头市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省党史教育基地,自1997年10月开馆以来,每年来此参观学习、接受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的来客达2万多人次。该馆分四大展厅,馆内展出当年彭湃、徐向前、李富春、古大存、方方、邓发等老一辈革命家在这里点燃革命火种,闽粤赣边区第一次党代会在这里召开,潮普惠苏维埃政权在这里诞生,中共东江特委、红军四十七团和四十九团曾驻扎在这里等珍贵的文物和历史图片。
“在红场镇大溪坝村,有闽粤赣边区第一次党代会旧址;在大陂村,有红军操场、阅兵台、红军戏台;在潘岱村附近,有当年彭湃同志隐蔽并领导斗争的英雄石洞;在附近的雷岭镇济美村境内,有当年徐向前养伤的济美尖石洞;在红场镇林招村,有中共南山临时军事委员会旧址"红宫"。而在纵横几十公里的大南山一带主要道路边,如今还存留有57条当年的石刻革命标语,这个数字在国内是绝无仅有的!”陪同采访的潮南区委党史研究室主任吴伟东介绍说,红场镇现存革命遗址中的红场广场、红宫、石刻标语群被广东省列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革命烈士纪念碑和大南山革命历史纪念馆被汕头市和潮阳区定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省党史教育基地”。解放后,红场还被评为土地革命战争时期“革命根据地”。
抓住有利契机大力发展红色旅游
近年来,红场镇抓住建设“广东大南山(省级)森林公园”的有利契机,制订红色旅游发展规划,投入大量资金修缮革命史迹,印制《红场风光》宣传图册,加大对红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党史教育基地的宣传,吸引游客到红场旅游观光,大力发展“红色旅游”。
市委党史研究室的同志也认为,每次来到红场,面对丰富的革命斗争史迹都令人感到震撼。虽然许多革命旧址已进行了重新修缮,但保护力度还是不够,红场这片革命热土所蕴含的价值仍未广为人知,目前也未形成有规模的红色旅游线路。希望通过加大宣传,让更多的人知道藏在深山中的丰富红色文化。
瓢泼大雨中,记者随当地的相关部门负责人一行翻山越岭,先后走访了大量的革命斗争历史遗迹。这些散落在山谷里、村庄中的一处处革命遗址,让我们一次次地重温了当年革命前辈的光辉岁月,听着当地老百姓的动情回忆,能深刻地感受到当年革命火种在这里播撒以后燃起的熊熊火焰。
红色印记:
东江特委办公旧址
位于潮南区红场镇迭石村。东江特委机关曾于1928年3至10月、1930年10月至1935年6月两次驻留在迭石村,借用民房50多间。这里成为指导东江地区和各根据地开展革命斗争的中枢。特委机关设立在该村的总机、厨房、印刷厂和招待所等于1932年4月被国民党张瑞贵部烧毁。1962年至1963年,原潮阳县人民政府按原状重建。
记者了解到,东江特委机关当时的革命工作开展得如火如荼,在方圆几十公里的范围内,仅电话线路就架设了几十公里;开设党校(党训班)培训党员骨干,并着手建立各种军事设施,创办彭(湃)杨(殷)军校第四分校于林招乡;在迭石村开设的印刷厂大量印刷党政机关的各种刊物。其中,中共东江特委创办的有《东江红旗》、《政治通讯》、《苏维埃三日刊》;中共潮普惠县委创办的有《潮普惠红旗》;另外还有团东江特委与团潮普惠县委合办的《红五月》、《革命画报》、《西南少年先锋报》和《红操场》等。
据《大南山苏区史料汇编》一书中的资料记载,潮普惠苏区除拥有1000多人的正规部队外,还有地方常备武装,此外各乡不脱产的赤卫队还有二三千人。工农武装战斗力颇强,拥有长短枪和其他装备,其局面令人喜悦。
闽粤赣边区第一次党代会旧址
位于红场镇大溪坝“余氏祖祠”。建筑面积约160平方米,砖石泥木结构。1932年被国民党张瑞贵部队烧毁,1950年依原貌重建。是一处较为重要的革命遗址,对于研究闽粤赣边区革命历史具有一定的历史价值。
1930年10月底至11月初,中共中央南方局派李富春、邓发和方方等在此召开闽粤赣边区第一次党代表会议。方方担任大会秘书长。这次会议对潮普惠地区的革命斗争具有重大意义,使大南山革命根据地形成了一个统一的整体,对大南山苏区的巩固发展、红军和地方武装的壮大、土地革命的深入开展都起到了积极的指导作用。1930年底,中共潮普惠县委在此召开潮普惠工农兵代表大会,正式宣布成立中共潮普惠县委员会和潮普惠苏维埃政府。从此苏区坚持了长达5年的革命斗争。
红场广场旧址
位于潮南区红场镇大陂村前飞鹅山下的红场广场,是1931年春中共东江特委和潮普惠苏维埃政府共同开辟的。广场东南侧一块圆台形巨石作为当时的红军阅兵台,石匠翁千在这块巨石上刻下了“巩固苏维埃政权”七个大字,还开凿了16级石阶通往阅兵台,这些革命遗迹至今完好无损,使游客可以身临其境地感受到当年的盛况。1931年5月17日至23日,在此召开东江第二次工农兵代表大会,会上东江特委书记徐国声宣布将该地命名为“红场”,后又陆续建起戏台、球场、秋千场。
记者看到,广场中还有个“集福善堂”,现正在封闭维修中。据介绍,在革命低潮时,一些老弱病残的东江革命战士无法跟随队伍转移,也难以回家,便伪装成善堂人员留下来。当打听到哪里有革命同志被逮捕时,他们就以善堂人员的身份前去设法营救,并负责为隐蔽的同志传递信息。因此,这里成为当时中共地下党的秘密联络点。
大南山红宫旧址
位于潮南区红场镇林招村三房祠。1929年至1930年,红军第47团、潮阳县革命委员会、红军第16师军事政治学校第4分校先后于此设立。该祠外墙粉刷红色,故名红宫。 1978年12月,由广东省政府定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红场革命烈士纪念碑
位于潮南区红场镇红场旧址的飞鹅山南麓,坐西北向东南,钢筋水泥结构,通高10.2米,其中碑座高2.28米。碑体为正棱柱体,高度7.92米,下截面边长2米,上截面边长近1米。碑的顶端有浮雕的五角星。碑文是:“革命烈士纪念碑”、“革命烈士永垂不朽”。是原潮阳县为纪念大革命时期和土地革命时期在大南山地区牺牲的革命烈士而修建的, 1963年12月21日纪念碑落成。
大南山石刻革命标语群
在中国革命的漫长岁月中,印刷、手写的革命标语何止千千万,但据党史部门的资料显示,全国范围内大面积的石刻革命标语群却只有粤东大南山一处,独一无二,十分宝贵。大南山石刻革命标语群纵横几十公里,在全国范围内实属罕见。标语的镌刻者,是当年的红色石匠翁千。
记者看到,大南山石刻革命标语位于大南山潮普惠三县的交界处,为大南山革命根据地石匠翁千于1930至1932年期间所刻,共有57条。大南山石刻标语是当年潮普惠县委为配合当时的革命斗争而组织制作的,分布在各重要隘口。
据老人们回忆,翁千在刻制革命标语的过程中遭遇了很多危险。反动派得知他的所为后时常派出暗探伺机谋害,幸好他反应机智,及时脱身。1935年后,虽然大南山革命根据地被敌人破坏了,但群众的革命火种已经点燃,他们千方百计保护这些石刻革命标语。据统计,石刻革命标语群共36石,57条,467字(其中潮南区红场镇25石,37条,312字;普宁县汤坑径7石,10条,81字;惠来县盐岭径4石,10条,74字)。如红场阅兵台附近有“巩固苏维埃政权”的石刻标语,盐岭径有“列宁主义万岁”等石刻标语。此外,还有“拥护中国共产党”“男女平权婚姻自主” “实行土地革命” “实行建设工作” “打倒帝国主义国民党” “工农兵团结起来”等。这些石刻标语,既配合了当时大南山革命根据地的反“围剿”战斗,也大大增强了当地群众的革命意识,坚定了他们坚持革命斗争的意志。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翁千被广东省人民政府追认为革命烈士。1978年底,广东省人民政府把大南山石刻革命标语群定为广东省重点革命文物予以保护。大南山石刻革命标语连同石匠翁千的“石刻革命”精神永远为后人所铭记。
红军石洞
位于潮南区仙城镇深溪社区,面积约有200平方米。1927年第二次大革命时期,中共东江特委领导人彭湃同志和潮普惠苏维埃政府副主席刘大刚同志带领赤卫队在潮普惠各地掀起声势浩大的农民革命斗争,后因敌人发动围剿,紧急情况下将队伍转移至仙城金竹岭西北山麓翠峰岩旁一天然石洞,刘大刚等继续在石洞中指挥隐蔽作战,石洞设置岗哨,故该洞被称为“红军石洞”和“红军哨站”。红军石洞对于研究中共东江革命历史具有一定的保护价值。
大南山革命历史纪念馆
大南山革命历史纪念馆于1997年10月22日落成开馆。以缅怀当年彭湃、邓发、李富春、古大存、方方等老一辈革命家和先烈们的革命精神,弘扬光荣革命传统,传播爱国主义教育。
记者手记
在南方诸多省份都有著名的红色景点或革命根据地,如江西有瑞金、井冈山,福建有古田会议纪念馆,广东有海陆丰革命根据地、梅州三河坝战役纪念馆,等等。但许多汕头人没有想到的是,就在我们身边,潮南区红场镇的大陂村就有一处十分重要的革命旧址——红场革命旧址。作为土地革命时期中共东江特委领导东江地区包括粤东地区人民对敌斗争的司令部所在地,和潮、普、惠三县军事、政治、文化活动的中心,它当时的规模和影响力大大超乎人们的想象。
巍巍大南山,红色赤子情。红场镇、雷岭镇所在的大南山虽然山高地僻,却是土地革命时期东江革命根据地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共产党早期著名农民运动领袖彭湃创建的革命根据地。根据历史资料的记载,大南山苏区地跨潮南、普宁和惠来,面积达1500平方公里!作为曾经的革命苏区党政军指挥机关所在地,东江地区革命根据地的领导中心之一,这里至今保存着许多弥足珍贵的红色遗迹,为后人留下了一笔无法复制的精神财富。
日前,记者一行驱车前往中共东江特委旧址采访,冒雨走访了现场。茫茫大山中,特委办公旧址、阅兵台、藏兵洞、红军石洞、石刻革命标语群等犹如一串散落的闪亮珍珠,令人眼前一亮。上世纪二三十年代,彭湃、徐向前、李富春、邓发、方方等人们耳熟能详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就是在这里领导了东江地区的革命武装斗争。坚持的时间之长,根据地的面积之大,让人不由联想到,这不就是一个缩小版的井冈山么!
记者查询得知,中共东江特委的旧址并不止一个,在海丰县黄羌林场朝面山招窝村、紫金县古竹镇和惠东县高潭镇中洞村等地,都有中共东江特委旧址。这正说明在当时艰苦卓绝的环境中,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地下革命武装斗争顽强不息、不断壮大。红场镇当地的村民说,在革命年代的峥嵘岁月中,革命先辈和大南山人民为中国的革命和解放事业做出不可磨灭的功绩。如今交通方便了,信息发达了,应该进一步深挖革命老区的红色基因,把红色文化和旅游业结合起来,更好地带动老区的发展。
新闻推荐
叶牛平带队到惠来调研交通基础设施和重大项目建设,强调 科学谋划 精细设计 集中力量推动项目有序建设
本报讯(记者陈锡辉)24日,市委副书记、市长叶牛平带队到惠来县调研交通基础设施和重大项目建设情况,现场办公解决项目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