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宁两村落缔结睦邻友善关系,破除数百年来互不来往等陈规 互不通婚数百年 今朝送匾缔情缘
12月4日,大长陇和汤坑两村落乡亲代表举行庄重的友善邻乡缔结仪式
文/图 羊城晚报记者 赵映光
通讯员 高壮波
2018年12月4日这一天,对于揭阳普宁市大长陇和汤坑两地村民来说,是一个值得永远铭记,甚至载入村史的日子——当天上午,大长陇乡亲的100多名代表盛装前往汤坑,在汤坑马氏祖祠内,与当地乡亲代表举行庄重的友善邻乡缔结仪式,并送上一块刻有“睦邻友善”的牌匾,破除了当地已流传数百年,早已无从考证出处的“不相往来、互不通婚”等陈规旧俗。
而在本月30日,汤坑乡亲的代表也将携带取材于同一棵树、同样刻有“睦邻友善”字样的牌匾,回访大长陇。这也意味着在海内外共有20多万名侨胞的汤坑和大长陇乡亲,自此“一笑泯恩仇”,今后将在友善和睦的氛围中共谋发展。
现场直击四五公里的路走了数百年
揭阳普宁市的大南山脚下,大长陇陈氏乡亲与汤坑马氏乡亲世代栖息此处。这两个比邻而居的人口大村,物理空间上大约只有四五公里的路程,但两地村民的睦邻友善之路却走了数百年。12月4日一大早,羊城晚报记者便赶赴普宁汤坑,见证了两村落之间的这段“破冰”佳话。
当天上午,汤坑村党总支书记马振通就和其他两委干部一道,起了个大早,梳洗完毕后换上了一身笔挺的西装,然后赶到“汤坑乡道”牌坊处,一刻不停地穿梭在热闹的人群中,一边指挥着闻讯而来的村民,有序排列在乡道两侧;一边紧张有序地安排着各个迎宾事项,翘首期待着来自大长陇的客人。
记者在现场看到,不到8时,汤坑乡道就已是人头攒动,当地老女老少纷纷涌上街头,将还算宽敞的乡道里三层外三层地“包围”了起来,仅剩一条可供一辆车通行的3米来宽通道,整个迎宾队伍绵延近2000米,有的村民还爬上凉亭座椅或路边矮墙,举目远眺村口。
而另一边,大长陇乡亲代表们,也早早地将一切准备妥当,按照双方约定的时间,向一场迟来的“握手”出发。
当天上午9时整,一列来自大长陇的车队出现在汤坑乡道入口处,汤坑乡亲们立即点燃迎宾礼炮,震耳欲聋的锣鼓声和豪迈的英歌舞也随之响起。车队进入乡道后不久,只见几名大长陇的乡亲代表陆续下车,从车上取下一块写有“睦邻友善”的木制牌匾,将其送到汤坑马氏乡亲手中。随后,100多名大长陇陈氏乡亲代表也纷纷下车,与汤坑马氏乡亲握手致意,然后肩并肩步入汤坑村。乡道两旁的村民夹道欢迎邻村代表,并纷纷拿出手机记录下这一期盼已久的历史时刻。
随后,在汤坑马氏祖祠内,两地村民代表举行庄重的友善邻乡缔结仪式,双方在祖祠内上香烛、焚祝文,宣告了两村破除了当地已流传数百年,早已无从考证出处的“不相往来、互不通婚”陈规旧俗,正式缔结睦邻友善关系。
历史回顾
两村落因生计隔阂数百年
记者在采访中获悉,此次“破冰”重归于好的两村落,均是当地知名度颇高、人才辈出的乡村聚落。其中,大长陇是全国知名的人口大村,也是当地最大的陈姓乡村聚落,人口逾37000人;汤坑由汤坑村、碗仔村、高明村等8个行政村组成,均以马姓氏族为主,人口达36000多人。汤坑、大长陇还是普宁著名侨乡,旅居海外乡亲共计近20万。
然而,这两个村落在历史上却有着一个无从考证起源的陈规——汤坑马氏乡亲与大长陇陈氏乡亲“不相往来、不得通婚”。谈及这一旧俗,马振通告诉记者,“陈、马两姓族人在大南山下已经世居了数百年,这个不成文的说法代代相传,但至今已无从考究,也没办法说清楚是从何时开始的。”
普宁市大长陇村萃涣堂理事会理事长陈亚角则告诉记者,由于大长陇和汤坑两村落同处于普宁大南山畔,两地一脉相承,同饮一溪水。在以前特定历史时期和社会背景下,两地村民为谋求生计,因水源、柴火等生存问题偶尔发生小矛盾、小摩擦。“但确切时间和原因也并未在族谱、文书上留下相关文字记载,因此无从考究。”陈亚角说。
但其实,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这一历史陈规显得日益不合时宜,其影响也在日渐淡化,汤坑马氏乡亲与大长陇陈氏乡亲之间的交流日益频繁,不少乡亲在经济交流中结为好友。
只是,“互不通婚”的旧俗仍是两地村民心中的一根刺,挥之不去。“新中国成立以来,大长陇、汤坑大约有数十对青年男女组建家庭,但都碍于旧俗,不敢声张,”普宁市大长陇萃涣堂理事会理事长陈亚角说,陈规旧俗像是给乡亲心里蒙上一层阴影,而他们此次缔结睦邻友善关系,正是希望可以消除乡亲们心头的阴影。
消除隔阂
当地政府与乡贤共同推动
记者在采访中获悉,其实在整个潮汕地区(包括汕头、潮州和揭阳等三市),至今仍然有不少地方还保留与邻村不相往来(主要是不能通婚)的旧俗,而这些存在历史隔阂的村庄,大多也是因生计问题,如争水源、争田地等而结仇,通常是由其先人立下毒誓,而使后人不敢违背,即使这些历史隔阂已经让不少当地村民感到困扰,也没人敢轻易打破陈规,故延续至今。
针对这种现象,普宁市在不断完善基层治理、积极探索创新社会治理模式方面的一些做法,则堪称一个表率——除了此次大长陇与汤坑重新缔结睦邻友善关系的佳话外,今年5月份,该市的果陇村与北山村也在当地政府与乡贤的共同推动下,“一笑泯恩仇”,两村破除了200多年禁止通婚的旧俗。
据介绍,此次大长陇与汤坑能够重归于好,也得益于当地党委政府于乡贤的大力推动。今年10月底,汤坑马氏乡亲与大长陇陈氏乡亲就开始分别派代表进行互访。双方代表达成共识,要摒弃陈规旧俗,为两村乡亲的睦邻友善、繁荣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以此鼓励当地青年放下思想包袱,解开心结,提倡两村年轻人之间进行自由恋爱、婚姻嫁娶等民间正常民俗礼仪往来活动。
“在党建直联工作不断深化开展过程中,双方逐渐达成共识,乡贤从中牵针引线,理事会、乡贤咨询委员会和村‘两委’共同推动。”大长陇村党总支书记陈金溪告诉记者,这一想法也得到乡亲们的积极响应。随后,双方便商定举办仪式,并签订了缔结友好关系的相关协议书,内容包括促进双方教育、经济、环境、文化(包括民风民俗、婚娶)等。
值得一提的是,本月30日,汤坑的乡亲代表们将回访大长陇,届时也会送“睦邻友善”的牌匾,而这一块牌匾与大长陇乡亲制作的牌匾,均是取材于同一棵树,寓意两村落历史上同根同源,今后将共谋发展。
“缔结友好乡村,是全体乡亲多年来的夙愿。”马振通表示,今后,双方将从两村的经济、文化、环境、教育,民风、民俗和婚娶等方面,加强沟通交流,更好地服务双方的新农村建设。而陈亚角也表示,两村落祖祖辈辈流传至今的旧俗,终于在他们这一代人手中化解,希望此举也能教育两姓后人和谐相处,在美好的环境中共同发展,共同为建设美丽和谐新农村而努力奋斗。
新闻推荐
本报讯近日,由中华诗词学会副会长、中华诗词副主编林峰,广东中华诗词学会副会长周燕婷带队的检查验收组,到普宁职校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