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路行吟向远方 记揭阳诗社青年诗人卢旭逢
卢旭逢(前排左四)在“诗意韩山──潮汕三市青年诗人诗词大赛”颁奖现场。通讯员 摄
□记者 蔡幼芳
他是一名中学语文教师,也是揭阳诗社的青年诗人。在今年10月举办的“诗意韩山──潮汕三市青年诗人诗词大赛”中,现场以一首七律《旅次丰顺韩山》,揽得二等奖。他是卢旭逢。
结缘诗词自网络
卢旭逢与诗词结缘,缘自网络。年少读书时,他比较喜欢看小说,特别是中国古典小说,但对诗词并不太感兴趣。就是在读师范学校时,语文课上那些诗词格律的知识,也半懂不懂。机缘巧合,2010年的一个偶然,卢旭逢在QQ空间上看到有网友写的古诗词,不由兴起,也试写了一些“四句”(完全不合格律的句子)凑热闹。后来,在揭阳岐山论坛上闲逛时,他结识了揭阳诗社诸位老师,在他们的指点下,开始学习诗词格律知识,并加入了揭阳诗社,自此踏上了诗词之路。
板凳甘坐十年冷
诗词有严格的格律要求,平仄协调,音韵和谐,对仗工整,章法严谨,有成熟的艺术技巧,因此诗词创作是不易的,没有足够的耐心,没有不断推敲的态度,想写好诗词,谈何容易。有人戏称诗词创作为“戴着枷锁跳舞”。 卢旭逢自迷上了诗词, 就一发不可收拾,除了大量购买诗词类书籍品赏,还将每天的业余时间都花在诗联的吟咏上。他也学写对联,学其对仗,为写律诗打基础,做到“诗联兼修”。 所谓“板凳要坐十年冷”,他向古人学习,“取法于上” ,向今人学习,以勤补拙,博采众长。
参加诗赛拓视野
卢旭逢加入揭阳诗社后,如鱼得水,特别是在陈作宏老社长的推荐下,作为揭阳诗社青年诗人之一,多次参加潮汕三市诗社轮流举办的诗词研习会、诗赛,也多次参加国内各地各级诗联比赛,既得老师的指点,又结识了青年诗友,互相切磋,创作水平也在不知不觉中得以提升。在全国诗联赛上也崭露头角,获奖500多次。
今年10月,卢旭逢参加由汕头岭海诗社主办的“诗意韩山──潮汕三市青年诗人诗词大赛”,与诗友们来到韩山。韩山位于丰顺县中部,古称南山,东西绵延20余公里,是韩江水系和榕江水系的分水岭。相传唐代大文豪韩愈被贬潮州时,曾途宿此地,后人为纪念韩愈,始称韩山。韩山层峦叠嶂,青山如黛,云雾缭绕,泉水潺潺。丰顺八景之一的“韩岽笼云”就在此地。在比赛之前,卢旭逢与诗友们漫步韩山采风,在历史遗迹中与古人隔空对话。在景区的东南部,南山寺斋公田庙遗址只剩下断壁残垣。据当地县志记载,南山寺始建于宋代,溃于清朝乾隆年间,此地曾是南山寺庙产田地。遗址附近有一处古驿道,是古代通往潮州的主干道,几块颜色发黑的石板,见证了过往的繁华。置身山水之间,遥想韩愈当年,卢旭逢不禁感触满怀。随后,在诗赛现场,他激情飞扬,结合景区“韩岽笼云”、“一线飞泉”、“平步青云”、“凌风阁”等景点,作成《旅次丰顺韩山》:遗踪寻觅仰千年,驻足岹峣韩岽巅。瀑泻玉珠飞碧树,雾笼峦嶂倚蓝天。何妨振翼青云上,欲与凌风白日边。巨笔借来肝胆热,斯文我辈续新篇。
这首诗得到现场评委的赞赏,获得二等奖。
传承诗词文化有使命
作为一名语文老师,卢旭逢对诗词文化的传承更有使命感。他说,从《中国诗词大会》的火爆,到“部编版”教材增加了不少“传统诗文” 篇目,可见国家对传统诗词的重视。但诗词相对于青少年来说,创作还是比较困难的。
传统诗词文化要传承下去,诗词进校园是很好的方式,要在学生的心灵上,播下诗的种子,使其生根发芽。那么该如何传承呢?卢旭逢认为,首先,各级教育部门应重视传统诗词的传承,加强对语文教师的培训,使每一位语文老师都懂得诗词格律。其次,各个学校可以成立诗词兴趣班,聘请各地诗社老师到学校传授诗词创作知识;也可以开展多种活动,如古诗词朗诵,诗词竞赛等,以激发学生的创作兴趣。愿诗词之花能够在校园盛开下去!
新闻推荐
大巴高速突发故障 47名乘客安全转运 揭阳交警高速四大队及时处置警情保畅通
本报讯(记者杨浩杰通讯员何伟铭)近日,揭阳交警高速四大队及时救助一辆因故障而滞留在高速公路上的满载乘客的大客车,故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