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社会进步是我们存在的价值” 全省新闻战线好记者讲述有温度的新闻故事

东江时报 2018-11-28 08:45

全省新闻战线第五届 “好记者讲好故事”(惠州站)巡讲活动昨日上午在惠州报业传媒集团举行。《惠州日报》记者钟畅新 摄

毕嘉琪。

李星毅。

符畅。

东江时报讯 新闻的力量震撼人心,榜样的力量催人奋进。昨日,广东省新闻战线第五届“好记者讲好故事”巡讲活动(惠州站)在惠州报业传媒集团举行,来自全省9家媒体的9名“好记者”讲述了他们在新闻采访中发掘的“好故事”。惠州报业传媒集团、惠州广电传媒集团以及各县区广播电视台相关负责人、驻惠记者站代表等200多人聆听了演讲。

演讲:讲述亲历亲为的鲜活新闻故事

在巡讲活动中,9名 “好记者”围绕改革开放40周年时代变迁,结合自身心得体会和采编经历,用质朴的语言,讲述了一个个自己亲历、亲见、亲闻、亲为的鲜活新闻故事,充分展示了当代新闻工作者履行社会责任、推动社会发展进步的良好形象和责任担当。这些故事,带着生活一线的火热温度,带着来自人性深处亲切的温度,也带着记录大时代变革的高度。

南方日报文体新闻部记者毕嘉琪分享了自己通过丰富多样的传播方式让国宝“活”起来的故事;《羊城晚报》记者符畅因为多次采访记录器官捐献者背后的故事,而申请成为一名器官捐献志愿者;深圳广电集团都市频道记者李星毅因为当“卧底”接到恐吓电话,也曾陷入自责中,但他仍坚持为新闻理想奋斗;广州广播电视台记者王小娟讲述了为探寻地铁9号线工期较长的原因,深入地铁建设隧道采访的故事;东莞市寮步镇文化广播电视服务中心记者胡晓丹通过母亲的来信,串起了东莞改革开放40周年“敢为天下先”的故事;南方财经全媒体集团记者周子林讲述了他深入农村,挖掘扶贫干部带领农民脱贫致富的故事……

听众:“为身为记者感到骄傲”

将近两个小时的 “好故事”分享,也让现场的新闻同行受益良多。

“我一直为身为一名记者而感到骄傲,今天听完同行们的故事,我更加坚定了这个想法,记者不仅传播正能量,还能推动社会进步。”《东江时报》记者姚木森说,“以后我要多向优秀的同行学习,成为更好的记者。”

“很感人,很有触动。”惠州广播电台主持人叶紫说:“记者一定要深入一线才能抓到鲜活的新闻,即使坐在演播室作为节目主持人,也要多深入基层一线,才能把节目做得更好,更吸引人。”

据了解,作为广东省新闻战线的一大盛事,一年一度的“好记者讲好故事”巡讲活动已经连续举行了五届。今年参加巡讲的演讲者都是在广东省新闻战线第五届“好记者讲好故事”演讲比赛决赛中获得 “优秀演讲人”称号的一线采编人员。本次演讲比赛由省委宣传部、省委网信办、省新闻出版广电局、省记协共同主办。今年共有42名演讲人参加决赛,其中15人获得“优秀演讲人”称号。

故事1

南方日报文体新闻部记者毕嘉琪

让国宝“活”起来

南方日报文体新闻部记者毕嘉琪以前是教育线记者,每天跑的是充满青春活力的校园,可成为文物线记者之后,经常跑遗址和古墓。毕嘉琪说:“那时候的我经常在想,每天花那么多心思在这些"死气沉沉"的玩意上有什么意义?”

直到有一次采访,毕嘉琪遇到了岭南考古界的泰斗麦英豪老先生。麦老是广州西汉南越王墓、南越王宫等重要遗址发掘的主持人,他为毕嘉琪生动讲述了他60年田野考古的许多趣事,给了毕嘉琪很大的启发。毕嘉琪说,麦老花了一辈子的时间都用在研究南越国历史,写了很多专著,希望用文字的方式让这些沉睡已久的国宝“活”过来。但麦老却发现,现在的年轻人都爱玩手机电脑,不爱看书,对文博知识了解不多。麦老希望传媒用更加丰富多样的方式吸引更多年轻人爱上历史。

这次采访后的两个月,麦老因病逝世。“听到这个噩耗,我既悲痛又遗憾,我遗憾的是当初仅仅以文字报道的方式记录了麦老讲述的故事。”毕嘉琪说,从那时起,她就下决心要通过丰富多样的形式,把更多珍贵的历史文化素材保留下来,传给后人。

今年5月,毕嘉琪参加了南方日报、南方+客户端与省文物局共同启动的《宝览南粤》全媒体项目,栏目跳出报纸的传统模式,通过微纪录片、H5小游戏、抖音小视频、创意海报等丰富的新媒体产品,将沉睡已久的岭南“国宝”打造成“网红”。这两年,在文化界和媒体同行们的努力下,麦老的心愿实现了——— 文博类视频节目越来越“活”,博物馆也变得越来越火。

“作为记者,我们要坚守社会责任,深入挖掘传统文化精髓,讲好中国故事。”毕嘉琪说,“我们更需要与时俱进的学习能力和创新活力,要用更丰富多样的新媒体传播方式,努力让中国优秀传统文化 "活"起来,火起来。”

故事2

深圳广电集团都市频道记者李星毅

“我是一名卧底记者”

2015、2016两年间,深圳广电集团策划推出了一组调查式报道,报道一经推出,立刻引发公众热烈讨论。深圳广电集团都市频道记者李星毅就是在这种情况下,“怀揣着对新闻职业的热爱”成为了一名卧底记者。

两三年前,不少市民总是接到一些“银行贷款不要利息,只收手续费的推销电话”,这其实不是诈骗电话,还真是银行打出来的。李星毅决定卧底到银行内部进行调查。

“我像是个即将要高考的考生一样突击学习金融知识,顺利地通过了某银行的考试并被录取。”李星毅说,经过调查了解,该银行聘用了几百个人不停拨打推销电话,这项业务虽不收利息,但手续费却比个人贷款的利息要高很多。节目曝光后,银监会严查各大银行涉嫌违规贷款的产品。

2016年 “徐玉玉电信诈骗案”让李星毅决定做点力所能及的事。李星毅通过网警得知,骗子的数据来源大多是从地产中介等公司非法获取,他于是选择和警方配合,卧底进入了一家“全国数一数二”的地产中介公司。经过他一个多月的证据搜查以及配合警方收网,最终,这起案件成为当时广东地区最大的一宗“买卖公民个人隐私”案。

节目大获成功,可李星毅却一度陷入情感纠结中。在卧底中,为了获取核心信息,他有意去和“领导”套近乎,在谈话中得知他有一个7岁大的女儿,还把重病老母亲从农村接到深圳照顾。事件曝光后,这位“领导”被判了重刑。“想到他女儿这几年都不能看到他,想到他母亲可能会因此而病得更重,当时的我陷入了深深的自责,我手中的这支笔是帮了人还是害了人?想到这些,就整夜睡不好。”李星毅说,在这期间,他还接到了一些报复恐吓的电话,使得失眠加剧。

后来李星毅的领导开导他:违法者所承担的代价,是因为他们犯了法,并不是因为你,你只是阻止了他们滑向更深的犯罪深渊,也避免更多人受害。

李星毅最终想通了。“记者能力有限,但我们可以通过努力推动社会进步,哪怕只是一点点的进步,那也是我们存在的价值。”李星毅说,“在往后的日子里,我会不忘初心,握紧手上的这支笔,发挥我们的价值,做更多有益于社会的事。”

故事3

《羊城晚报》记者符畅

从报道捐献器官到捐献志愿者

《羊城晚报》记者符畅分享题为《器官捐献者的“心声”和“新生”》演讲,这是关于器官捐献的故事。

符畅第一次看到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胡鹏时,“那时的他24小时都要依赖氧气机”。再次看到他时,“他精神矍铄,嗓音洪亮。”原来,他通过肺移植手术获得了新生。重启生命的胡鹏问符畅,“到底是什么样的力量,会让一个人愿意捐献自己的器官,帮助他人?”这个问题深深触动了符畅,她开始关注器官捐献者家庭,希望了解背后的故事,寻找心中的答案。

2017年9月,一个名为“郑能亮”(谐音为正能量)的孩子刚出生就被确诊患有严重的先天性心脏病,半岁离开人世后,家人捐献了他的器官。符畅问亮亮母亲:“为什么要捐献?”亮亮母亲说,亮亮在接受两次心脏手术时,接受过他人捐献的血小板。

巧的是,在亮亮“入园”那天,接受亮亮肾脏的患儿顺利出院。这深深震撼了符畅,当她把故事报道出来,并获得新华网等媒体转载,呼吁更多人参与器官捐献时,她想,媒体的参与,就是另一种延续。

更多的延续还在进行着。今年4月,15岁的揭西少年陈欣因意外导致颅脑损伤,他的家人最终也捐出了陈欣的器官,救了6个人。通过采访,符畅得知,家人决定捐献,是因为4个月前看到一篇关于器官捐献的报道。陈欣的姐姐说,器官捐献后弟弟好像还活在世上,他的心脏还在跳动,他的双眼还在看着这个世界……

“生命的爱在捐献中延续,媒体的传播也让越来越多人了解器官捐献。”符畅说,因为报道器官捐献的故事,让“90”的她对生命也有了更深刻的感悟,她也找到了那个触动她的问题的答案,那就是对每一个生命的敬畏和爱。

器官捐献者们的故事让符畅有了新的使命感。不久前,符畅向中国人体器官捐献管理中心递交了申请,成为一名器官捐献志愿者。

本版文字 《东江时报》记者香金群

本版图片(除署名外)《东江时报》记者姚木森 摄

新闻推荐

从警21年侦办大要案273宗 揭西刑警林金城因劳累突发疾病殉职

林金城(左二)和同事们在办案中。深圳特区报揭阳11月13日电(记者吴绪山通讯员许创盛文/图)揭阳市揭西县公安局刑侦大队大要案...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