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释“揭阳”其名
“揭阳”之名,有人释为“揭开云雾见太阳”,虽然贻笑一方;但以旧志说法为准,也存在问题。本来我以作文谈过己见,但似乎还有人未受“影响”,故欲重说。
简单而言,各种版本的文献解释“揭阳”一名,都还不够中肯,只能姑且听之。因为,还没有进行有说服力的解读。
“揭阳”一名,最早见于《汉书。地理志》。南宋(或元代)《潮州三阳志》则是现存本土最早触及揭阳释名的文献。其《州县总叙》有云:“(潮州)秦定杨粤,为南海郡东境。秦末为赵佗所据,汉初犹佗属方。南粤未灭,已有揭阳名矣。武帝获建德,复南海郡,乃以揭阳为属县”。同篇,引唐代训诂家三国吴人韦昭、初唐人颜师古等释“揭”字,有云:“而"揭"一字,其见于《汉书。地理志》者,韦昭以为"其逝反";颜师古正之曰"音竭";至《南越王赵佗传》载揭阳令史事,苏林又以为"音羯",颜师古不复正之,今惟苏林是从”。也就是说,这个释名,只涉“揭”字之音,而不及其义,其来。
明嘉靖《潮州府志》仍未解决这个问题。其《地理志。揭阳县》条只是这样写:“按《汉书》《史记》,潮古称揭阳”。入清后开始正式面对了。雍正《揭阳县志》卷一《沿革》记秦始皇平岭南设三郡,“南海郡领县六,其一揭阳,以五领(岭)之一得名”。这就是说,揭阳之名是从五岭之一揭阳岭而来。这一说终于为后来修志者所共识。只是这“揭阳岭”有人以为即“揭岭”,或“揭阳山”;至于具体所指山岭,及其哪个方位,也有看法上的差异,也就是观点大同小异,如此而已。
遗憾的是,在揭岭之阳,所以称揭阳的论断,其实也是似是而非。因为,它依然没有说明“揭阳”,或“揭”的具体含义是什么?
“南粤未灭,已有揭阳名矣”,也即秦末汉初的“南越国”时期,“揭阳”之名已存在,不是汉人来为之命的。那么,秦末汉初当地人称其为揭阳时,会是根据在揭阳岭之南这个原理所叫的吗?当时称为“陆梁”的岭南地区,有使用五岭这些概念了吗?同时还可继续追问:揭阳岭的“揭阳”,又怎样来?我相信,没有人能够拿出有说服力的答案。
于是我重复这个认识:所有训诂学家无法解释的“揭阳”的原义,即不是揭开云雾见太阳;也不是在揭阳岭(或揭岭)之阳。是什么呢?是秦汉之际汉人进入岭南之前,古越族人对后来被称为揭阳这一地区的叫法,当时很可能是一个方国。汉人进入后,就以音译的方法,把这个地方称为揭阳。汉武帝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征服南越,设南海郡,“乃以"揭阳"为属县”。就这么简单。
至于古越语“揭阳”是啥意义,现在找不到可以破解的专家,只有“天知道”。
其实,又不止揭阳,像广东的番禺、博罗(“缚娄”的音转),浙江的上虞、余姚,都是同一种类型。
于是,可以这样说,揭阳就是一个不知涵义的地域符号。但这却显示了独有的价值:一、历史十分悠久;二、地方文化色彩浓厚。
故为之说,以请益广大读者。
彭妙艳
新闻推荐
本报讯(全媒体记者林漫玲)近日,揭阳产业园直工委、揭阳产业园工商分局分别开展“贤德揭阳”大讨论,进一步提升干部职工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