罕见姓氏大接龙
揭东业
第五军
策划君说:
上一期,《东江时报》为大家带来“禹”姓和“漆”姓的故事。今天,“惠州罕见姓氏大接龙”继续为您讲述“揭”姓和“第五”姓的精彩故事。
1 母
2 豆
3 井
4 危
5 郦
6 春
7 别
8 开
9 门
10 师
11 行
12 闯
13 郄
14 禹
15 漆
16 第五
17 揭
……
我姓第五,叫第五军
第五
第五:念diwu(第四声、第三声)
第五是复姓,已有近2000年的历史,是春秋战国时期的贵族姓氏(齐田氏),现在大多已经衍化成第姓、第五姓或五(伍)姓。
据资料介绍,第五姓源于妫姓,复姓第五可以追溯到舜帝,其后有妫、田、陈、姚、胡五姓,皆为同根同源,史称“妫?五姓”。出自汉高祖刘邦强迁原战国时期齐国的田氏公族时封的编序,属于帝王赐姓改姓为氏,史上第五姓一族最著名的人物是三朝宰相、东汉大司空第五伦。
人物简介
第五军:34岁,老家是陕西省咸阳市旬邑县赤道乡魏洛村,2010年来到惠州工作,现在惠州市德赛集团蓝微电子厂工作。
“我们村有3000口人,其中有100多户姓第五,在当地是大姓。”老家是陕西省咸阳市旬邑县赤道乡魏洛村的第五军说,在老家,每年祭祖、春节等日子,都要进行拜祭,通过习俗让后辈子孙了解自己的根源,“例如三朝宰相、五朝相侯这些史上闻名的先人,老人都会要求我们不能记错了,免得出外介绍时介绍错。耳濡目染之下,大家都或多或少知道自己的姓是怎么来的。”
第五军称,在老家,互相称呼姓氏都直接叫“第”,省去“五”,但一旦出门,大家就会不约而同地完整稳定为“第五”。“家里老人说,以前从姓第一到第八的都有,但时代变迁,除了第五保留下来外,其它的都简化为"第"姓或其它姓氏。”
第五军的名字听起来很霸气,让人以为不是在跟一个人对话而是与一支军队对话。第五军笑哈哈地说,其实自己原名叫“第五军平”。此前村里一位同姓的学长高考考试时,不知何因,名字没有录全进试卷,导致收到大学通知书时,名字上少了一个字,跟自己的名字对不上,差点连名都报不上,最后到处开证明折腾了一翻,才算上了大学。
“我高中老师对这件事印象很深刻,建议我们把名字改简单点,我就图方便直接改为第五军。”第五军从小在老家长大,并不觉得自己的姓多特别,直到2002年出门上大学,才发现自己的姓氏非常罕见,从大学到工作,他基本没遇到过与自己同姓之人,而他的姓不仅独特,与“军”组合起来,特别引人注意,不仅经常要解释一番自己是复姓 “第五”,而不是姓“第”,还经常被朋友打趣。
但这给他带来一个好处,即在与客户对接时,能让对方一下子就对他感兴趣,有了除工作以外的话题可聊,易于联络感情。
第五军说,自己的姓名实在特别,好像是有意让人知道这个名字的来历。到了给孩子起名时,他就想往普通里起名,起个随大流让人一目了然的名字,最后他分别给子女起了“第五子轩”和“第五子露”的名字。
如今,他已在惠州安居乐业,老人也接了过来一起住,“全家都很喜欢这里”。本组文字 《东江时报》记者冯丽均本组图片 受访者提供
“我姓揭,祖上著有 《揭子兵法 》”
揭
揭:念jiē(第一声)
揭氏的始祖揭猛原名史定。西汉时期因屡立战功受封,被皇帝赐姓改名,至今已有二千多年历史。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揭氏后裔已达五六十万之众,遍布广东、江西、福建、广西、浙江、湖北等地。其中仅广东省廉江市便有三万人左右。
人物简介
揭东业:1978年生于湛江,祖籍揭阳,2004年来到惠州,现任惠州经济职业技术学院招生办主任。
说起自己的姓,揭东业感到由衷的自豪,东时记者采访了很多位罕见姓氏的市民,揭东业对自家姓氏探究最深。
揭氏已有两千多年历史
“据史料记载,公元前111年,汉武帝发诏书封史定为安道侯,赐姓揭,名猛。”揭东业介绍,揭姓已经有着两千多年的历史,中华的揭姓都出自揭猛。
揭东业讲解揭姓的来源时说,其实揭氏在揭阳活动的历史早在汉武帝之前,比县令史定来到这片土地更早的人是史定的曾祖父史禄,他是最早在岭南做官的中原人,他被封“揭岭长”。
公元前111年史定被汉武帝派入岭南平息闽越、南越之乱,后来史定挈地归汉,收平两粤,使古揭阳免遭战祸,为国家统一立下卓著功勋。汉武帝旌其忠,发诏封其为安道侯,世袭揭阳令,赐姓揭,赐名猛。“揭阳是中华揭姓子孙的发祥地,而揭猛就是揭姓的启姓始祖。据说,汉武帝时期整个揭阳都是我们揭家人的,而那时候的揭阳远比现在的揭阳区域大。”
族人曾经为保命逃离揭阳
可是当初如此鼎盛的揭姓,为何如今在潮汕地区少有人知道,特别是揭阳,揭姓更是寥寥无几呢?揭东业说,这也有段故事。相传古时候有个皇帝梦见巨人 “击”剑闯入寝宫,利剑直指其咽喉,皇帝应声倒下。醒来叫国师解梦,国师认为,击谐音于橘,橘产于南方,妖人必巢居于南方,只要找到名谐橘之地,姓谐橘之人,斩尽杀绝,就可以永保安康。所以皇帝下旨派兵四处巡查,最后知道广东揭阳有一个家族姓揭,又是在揭阳,所以皇帝下旨叫县令必须把姓揭的家族斩尽杀光。
据说当时姓车的县令接到了密旨之后左右为难,最后想了个两全之策,他私底下通知了揭氏族人逃离,远走他乡,隐姓埋名。又把监狱里的犯人处死后置于一户姓万的人家,放火烧。给皇上的奏章则写上“已经把揭氏斩尽杀绝,并且已经火烧万家”,当时烧这个万家烧了三天三夜,后来此地被称为“火烧地”,这个地名一直流传至今。
2011年,揭阳为褒扬秦置揭阳以来有德高士、有为志士、有识之士的道德、功业、学问,弘扬忠诚奉献精神,当地决定在揭阳楼设立流芳阁,将名士塑像立传,其中有三尊塑像,中间一尊就是揭姓始祖揭猛。
家族五月初四过端午节
翻看着厚厚的 《揭氏族谱》,揭东业满是自豪,族谱上他做了很多批注和记录。这是一个有着厚重历史的姓氏,很有特色的兵学著作《揭子兵法》也是揭家人写的。这也是一个懂得感恩,懂得孝道的姓氏,家族里的习俗、家风流传至今。
揭东业介绍,揭姓人过端午节不在五月初五,而是五月初四。为什么初四过端午,揭东业说这有一段故事。当年史定带兵去平息闽越、南越之乱,皇帝指定的开战时间是五月初五。为了不负朝廷使命,也为打敌人一个措手不及,史定把端午节提前一天过,第二天正当敌人放松过节时,史定带兵出击,大获全胜。为纪念祖先这段功勋,揭姓族人从此都是五月初四过端午节,连过两天。
在揭姓人的端午节上,祭祀品除了传统的三牲,还有一项必不可少,那就是黄瓜。传说当年史定带兵打仗,行军途中又累又渴,经过一片黄瓜地,瓜农请将士们吃黄瓜,史定说每人只准吃三条,吃了各人付钱,可是瓜农无论如何也不收。从此,为了纪念这件事,揭姓人过端午,祭祀品中一定要有三碗黄瓜。
祖辈历史和精神代代传承
揭东业说,揭姓人非常团结,也非常感恩,现在全国很多地方都有车公桥,他认为这就是揭姓后人为感恩当年救揭氏族人的车公令而建。“在我们老家建有揭氏祠堂,还成立有基金,每年为80岁的老人发红包,凡是考上大学的年轻人都有助学金,揭氏族人遇到困难,大家也都会为其募捐。”
家族的历史和来源,揭东业从小就听父亲讲,讲为什么五月初四过端午。在家乡,族人们还印发很多揭氏文化和礼仪的小册子,发放给乡人,每年的祭祖活动,族长都会号召年轻人要有为国为家多作贡献。
2004年,揭东业来到惠州,在惠州经济职业技术学院招生办做主任至今,在惠州他能联系到的揭姓人有十多个,大家不管来自哪里,相见就感觉像兄弟。如今,揭东业早已在惠州成家立业,他也像父辈一样为孩子讲述揭家的历史文化,希望孩子们能继续发扬揭氏精神。本组文图 《东江时报》记者范文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