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西镇横屋村构筑坚强堡垒 英勇抗敌 保家卫村
走进良西镇福坪村委会横屋村,新建的休闲公园里,贴着十六字的“横屋人精神”——情系故里、精诚团结、奋发图强、惠泽乡民。民俗文化巷、整齐宽敞的村道、喜庆的灯笼、古色古香的路灯……美丽乡村横屋村是恩平推进乡村振兴的缩影。
其实,横屋村的红色历史文化底蕴也非常深厚。村里的古炮楼和古围墙,是该村抵抗日寇的见证,记录着当年横屋村村民英勇抗敌、保家卫村的故事。
文/图谭锦波张安怡
探访
古炮楼、古围墙历尽沧桑
行驶在“四好农村路”示范路——县道X831线恩城牛皮仔至良西那湾段,一路鲜花、田野作伴,沿着路边醒目的指示牌,很快就能找到横屋村。
古炮楼就矗立在横屋村村头。这栋已有百年历史的古建筑,见证着发生在横屋村的故事。据横屋村村民介绍,这座炮楼建于1921年,围墙则建于1917年,均用于保护村民安全。福坪村委会计划把围墙打造成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让横屋村的抗战历史及党的发展历程上墙,以教育后人。
上世纪初,社会动荡,贼寇猖獗,横屋村也不能幸免,常遭劫掠,村民们生活在惶恐之中。于是,村中贤士商议建造围墙和炮楼,加强防范,以策安全。这一想法得到了该村海外乡亲的大力支持。1917年,该村筑起600多米长的围墙,把全村都围了起来;1921年,该村又在村头和村尾建造了炮楼。此外,当年,海外乡亲还捐资购置了一批枪支弹药、干电池探照灯等物资。1945年,日军入侵横屋村,因为有炮楼和围墙的保护,村民得以安全转移。
不过,20世纪五六十年代,因年久失修,横屋村村尾的炮楼被拆除。
2019年,横屋村对村头的古炮楼进行修葺,重新搭建炮楼每层楼的地板、楼梯。登上炮楼,远远望去,横屋村尽收眼底,炮楼斑驳的墙壁、石柱上布满历史的痕迹。
穿过民房,站在古围墙边,静静望着墙上若隐若现的弹孔,历史的沧桑感扑面而来。据该村村民介绍,古围墙历史悠久,在2017年,横屋村对古围墙进行了修缮,修旧如旧。
印记
村里构筑坚强抗日堡垒
1945年,日军取道广湛公路经恩平往广州方向溃退集结。垂死挣扎的日军沿途烧杀抢掠,无恶不作,横屋村便是“受害”的村庄之一。1945年的横屋村,是当地较富裕的村庄之一,四周建起了近3米高的围墙,围墙内还设置了簕竹栅栏(类似铁丝栅栏)等防御工事,村口有牢固的铁闸门,并安排乡丁把守。村里的两座炮楼上,都设有探照灯,用于夜晚监控周边敌情。该村还购置了70多支长枪,村里的巷道设置了大门,用于抵御外敌。整个村子像是一个坚不可摧的堡垒,普通贼匪不敢来犯。
当时,驻扎在恩平市圣堂镇的日军从汉奸的口中得知横屋村有不少有钱人,于是决定进村抢掠。1945年7月30日,50多名全副武装的日军首先到横屋村附近的鹤坪村进行了抢掠,周围村子的村民纷纷到横屋村避难,一时人心惶惶。村民们紧闭大门不敢外出,乡丁则组织人手在炮楼设防,准备抵御日军。
日军来到横屋村后看到,该村四周有围墙和簕竹丛,村头村尾还有炮楼。同时,炮楼里不时传出枪声。面对严密的防守,日军难以进村,只能不停砍砸村口的铁闸门。但铁闸门坚固无比,日军未能得逞。狼狈不堪的日军在簕竹丛辟出一个洞口,钻进了村。看到日军后,横屋村炮楼里的防卫人员立即开枪,谁知,因疏于保养,枪支打了几枪后便卡壳了。在敌强我弱的情况下,该村村民利用日军破除防御工事的时间,赶紧隐藏至村后的竹林中,并陆续向附近的山冈转移。由于地形复杂,害怕中埋伏的日军不敢追赶。横屋村村民虽没能成功抗敌,但得益于坚固的防御堡垒,村民有了宝贵的转移时间。
启示
红色历史激励乡村不断发展
抗战遗址是物化的历史,是抗战记忆的载体。对抗战遗址的保护,事关一个国家的形象和尊严,事关一个民族对自身历史的集体认同。
徐焕潮今年94岁,是横屋村里少数经历过这段历史且仍健在的村民之一。他带着记者走遍了村里的每个角落,详细讲述当年的抗战故事。老人虽已到耄耋之年,但对于当年日寇进村的场景仍记忆犹新。他告诉记者,因为有这段历史,横屋人更加懂得团结的可贵,更加坚信党的领导。
硝烟早已散尽,横屋村的村民们正乘着乡村振兴的东风,把家乡建设得越来越美好,打造乡村振兴示范村,焕发新的活力。
新闻推荐
江门日报讯(记者/吴健争)为明确今年招商引资工作的目标任务和工作重点,进一步统一思想,推动招商引资工作提速、提质、提效,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