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协委员聚焦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 助推新会筑牢“社会心理防线”

江门日报 2021-05-27 08:36

政协委员走进维达纸业公司的“心灵驿站”进行调研。 政协委员与新会区委政法委、区卫健局有关负责人探讨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事宜。

全区11个镇(街)全部建立镇级社会心理服务站,233个村(居)建成心理咨询室;114所中小学全部配备心理辅导室;4家二级以上综合医院开设心理门诊;11所基层卫生院设立心理咨询室;6个镇(街)设立职工心理服务站……自2019年开展全国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试点工作以来,新会区社会心理服务工作连续两年排名全市第一。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社会主要矛盾出现新变化,因生活失意、心态失衡等心理问题引发的极端事件偶有发生,焦虑、抑郁等常见的轻性精神障碍和心理行为问题逐年增多。因此,加强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对培育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社会心态非常有必要。”近日,新会区政协社会法制和文史委员会于“委员履职日”携提案《关于加强我区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的建议》,走进新会区第三人民医院和维达纸业公司的“心灵驿站”,深入探讨推进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之路。

文/图江门日报记者/冯瑶君

难题公众普遍忽视心理问题

当天,在维达纸业公司的“心灵驿站”,记者看到,该心理健康辅导室由专业社工中心运营,配备专职人员、心理咨询师和志愿者。同时,还有用于心理治疗的沙盘、沙具,以及用于减压的舞蹈室和运动器械等。

“我们公司扎根新会多年,有员工逾3000人,在三江镇和会城街道生产基地均设有"心灵驿站"。”维达纸业公司工会负责人介绍,企业的“心灵驿站”提供个体咨询、心理测评、沙盘游戏等服务,可满足职工康乐、社交、情感宣泄等方面的需求。不过,从目前运行情况来看,极少有员工主动来此咨询心理问题。

“社会公众缘何对心理问题视而不见?其背后是社会公众对心理健康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新会区政协社会法制和文史委员会副主任熊贤荦表示,社会公众对心理健康服务的认知度和接受度较低,部分人甚至认为接受心理健康咨询意味着自己患有精神疾病,因此,不想、不敢寻求帮助。

“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曾发布报告指出,我国城镇人口中,有11-15%的人心理健康状况较差,有2-3%的人心理健康状况差。”熊贤荦认为,受传统观念及服务资源的影响,不少心理疾病患者通常会选择到综合医院或离家较远的其他市区专科就诊。同时,相当一部分人直到心理问题表现为躯体疾病或严重影响生活时才开始重视。“社会公众对心理健康的忽视,凸显了政府部门开展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熊贤荦补充道。

“当前,社会心理服务资源不足,识别、介入精神疾病的渠道不足。同时,群众自身鉴别能力不强,接受心理咨询服务的便利性也较低。在这一背景下,对于规模较大、职工较多的大型企业而言,设立心理辅导室很有必要。这不仅是企业自身发展的内在需求,更契合我区开展全国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试点工作的需要。”政协委员刘倩仪指出,目前,新会有持证心理咨询师约50人、心理治疗师7人、在册精神科执业医师40人,这些数据均低于国家平均水平和要求,企业设立“心灵驿站”,是对政府社会心理服务体系的有效补充。

破局

扩大服务覆盖面

更好构筑“社会心理防线”

“当前,我区心理疾病的调查和干预科研正逐步开展。”政协委员陈东告诉记者,在这一方面,新会已有2个市级科研立项、4个市卫健系统科研立项,16篇学术论文在国内各级刊物发表。“但是,由于社会心理服务仍未普及,少数群众将心理问题、情绪问题等同于精神病,讳疾忌医。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仍存在不少问题,亟待解决。”陈东说。

“社会心理服务作为公共服务中的新项目,专业性强,覆盖面广,涉及多个部门机构,需要跨部门协调合作。”开展“委员履职日”活动的当天,新会区政协社会法制和文史委员会在新会区第三人民医院的会议室里,与新会区委政法委、新会区卫健局等部门单位展开了深入探讨。

“目前,我区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仍处在探索阶段,试点成员单位仍在努力磨合和调整,存在部门之间沟通渠道不通畅、问题不能及时得到协调解决等情况。”政协委员周木林认为,心理服务是一个专业性很强的工作,目前存在的各种问题不可避免,需要进一步探索。据了解,目前,新会区主要依托新会区第三人民医院心理专业、精神科的医师和少数一线社工、心理咨询师开展心理健康服务,这难以满足全区群众的心理健康服务需求。

“按照《新会区开展全国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试点工作实施方案》要求,新会已在各镇(街)、村(社区)建成心理咨询室或社会工作室,但人员服务技能及站点运营还需要完善。建议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由社工进驻运营,壮大社会心理服务队伍,为群众有针对性地提供救助帮扶、心理疏导、精神慰藉、关系调适等服务,对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等特殊人群提供心理支持、社会融入等服务,最大限度做到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全覆盖、无死角。”政协委员汤买波建议道。

“社会公众大多缺乏心理健康知识,对心理健康服务的有效性、专业性认识不够,忽视心理因素对健康的影响、歧视精神障碍患者的情况仍较为普遍。因此,提升社会公众对心理健康重要性的认识程度,既是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要突破的难点,也是政协委员思考的重点。”新会区政协副主席邹达明指出,在物质生活水平大幅提高的同时,精神文明建设也要同步发展。要大力开展心理调节疏导工作,建立心理危机干预预警机制。同时,继续做好宣传教育,加强专业人才的培养和引进,多方面推进心理健康服务体系建设,更好地构筑“社会心理防线”,破解社会公众对心理问题“视而不见”的困局。

新闻推荐

城市窗口新地标 “江海门户”正打开

“江海门户”与中山一江之隔,实为拥江抱海之地。郭永乐摄金瓯路贯通江海,将打造成为江海版“长安街”。江门市中心医院新院...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