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忧居”变“优居” 市民政局住房改造项目为困难群众带来新生活
“真是没想到,自己一分钱没花,就能住这么好的房子。”说起新房子,礼乐街道的区伯喜悦之情溢于言表。区伯告诉记者,房屋改造完成以后,他非常珍惜这来之不易的新房子,屋里屋外经常打扫得干干净净。
据了解,自2021年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以来,江门市各级民政部门加大对低保、特困人员等特殊困难群众的走访力度,了解困难群众需求,积极实施困难群众住房提升改造工程,使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不断提升。
文/图江门日报记者朱磊磊通讯员刘润池
20平方米老屋没有厕所和热水
区伯是江海区礼乐街道武东村的一名特困人员,膝下无子女,目前离异独居中。虽已年过8旬,但区伯的身体依然硬朗,视力、听力和精神状态尚可,生活基本能够自理。但由于早年阑尾炎手术留下病根,区伯的腰椎时常不适,平时需侄子照顾和给予经济支持。
区伯居住在一间20平方米的套房里,房子只有一间卧室和一间厨房。房外的路面早已破损,凹凸不平,很容易把人绊倒。而室内更是污渍斑斑,门窗残破,阴冷潮湿,冬寒夏暑。厨房空无一物,除了一个水缸,没有碗碟和厨具,甚至没有灶台,区伯日常需到亲戚家借用厨房煮食。
“屋里没有厕所,平时都跑到200米外的亲戚家上厕所。”区伯说。更令他烦恼的是,由于没有热水器甚至煮水用具,区伯冬天有时只能洗冷水。而且室外上房顶的楼梯,由于年久失修,长满青苔,给上房顶晾衣服的区伯带来极大的安全隐患。
据了解,由于房屋产权为区伯侄子所有,房体结构暂无安全隐患,不符合条件申请农村危房改造和因灾损坏房屋维修资金进行改造,区伯之前便一直生活在这间“危房”中。
多方联动助力旧房屋换新颜
为帮助区伯改善居住环境,江海区民政局将区伯居所改造纳入了区“共建一个家”贫困家庭旧房改造第三期项目和市“民生微实事”项目。通过市、区、街、村“四级慈善”联动援助机制以及民政补助,筹集了35400元用于区伯居所改造。
为高效有序实施房屋改造工程,市民政局对改造工程的资金筹集和项目推进进行了跟进督办,同时与江海区民政局、礼乐街道办事处、武东村委会、江海乐翔社工等组成了结对帮扶小组。从改造方案制定、落实施工单位、原材料采购,到施工跟进、工程验收、资金结算,街道办和村委会民政干部、乐翔社工事无巨细跟进,服务到位,充分体现了“物质+服务”的社会救助工作成效,体现了“民政爱民,民政为民”的工作理念。
旧房换新颜,重新改造后的“新房”让人耳目一新。室内杂物清理一空,墙面粉刷一新,原来的锈铁窗换上了铝合金窗,房间变得宽敞明亮。工作人员还购置了方便收纳和搬动的折叠晾衣架,厨房砌出了灶台、洗手盆,增添了饭桌、厨具和餐具;屋旁加建了厕所,装上了坐便器、洗手盘、电热水器,设施一应俱全。
“厨房增加了好多家具,做饭更方便了;盖了新厕所,更卫生干净了;还装了电热水器,洗澡的时候更暖和了……”新房子的好,让区伯有说不完的话。让区伯感触最深的是,自从有了新房子后,心里踏实了,对往后的生活更有信心了。
房屋改造帮困难户找回“家的感觉”
改造的不仅仅是房子,更是暖了困难群众的心。区伯告诉记者,这一切的改变让他重新找回了“家的感觉”。
据悉,江海区“共建一个家”贫困家庭旧房改造项目由江海区民政局牵头发起,广泛发动本地“市、区、街、村”四级和广州、澳门的慈善、社工、公益团队等社会力量参与,实现资源整合,跨境合作,为困难群众改善居住环境,帮助困境儿童增加生活期望,帮助困难老人安享晚年,做法得到省第九巡视组的高度肯定。项目开展以来,先后获得澳门、广州和本地团体、组织的捐款、捐物和免费的专业设计支持。至2021年4月29日,共完成了10户贫困家庭旧房改造,预计至6月改造总数将达12户。
不仅如此,为了进一步提升生活品质,江海区礼乐街道结合公益创投项目,由江海乐翔社会工作社与分散供养特困人员签订照料护理协议,派遣社工对区伯提供上门照料护理服务,减少了区伯对侄子照顾的依赖,使区伯获得的生活照料服务更全面,生活得更有尊严。据了解,2020年实施特困人员照料护理工作实施办法以来,江门市对特困人员实现生活自理能力评估、签订照料护理协议、发放照料护理金、安排有意愿对象入住供养服务机构4个100%。
“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开展以来,市民政局牵头推进市政府“民生微实事”项目的实施。各级民政干部和社会救助经办人员通过走访低保、特困人员等特殊困难群体,宣传救助政策,收集汇总群众困难和问题。江海区、开平市、恩平市将困难群众房屋改造、鹤山市将为低保家庭成员购买意外伤害保险分别纳入首批“民政微实事”项目,计划投入约58万元,惠及低保家庭成员和特困人员1500余人。
新闻推荐
雅瑶镇隔朗村一农场盘活荒废土地资源,创造就业机会 带动村民增收 助力乡村振兴
农场负责人陆雅新和工作人员对绿化植物进行虫害检查。罗汉松、紫荆花、月桂树……日前,在雅瑶镇隔朗村富盈农场,这些绿化树...